子貢(孔子弟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子貢(前520年-?),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春秋時衛國人。孔子弟子。

子貢列於孔門言語之科,善辭令。經商於曹、魯間,富累千金。歷仕魯、衛,出使各國時與諸侯分庭抗禮。曾為魯遊說齊、吳、越、晉等國,促使吳伐齊救魯。

子貢自謂“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平生厭惡三種人:一為剽竊他人之文者,二為以野蠻為勇敢者,三為以誹謗為正直者。孔子稱其通達,有從政之才,批評其從商致富是“憶則屢中”。孔子死後,獨自廬墓六年。後死於齊國。

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春秋
  • 出生地:今河南濮陽一帶
  • 本名:子貢
人物生平
經商於曹、魯之間,富致千金,在孔門弟子中“最為富益”。性格活潑,辦事通達,善外交活動。在孔門中,又以言語著稱於世。常在魯、衛任職和參與政治活動。聘問各國諸侯時,所到之處,“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史記·貨殖列傳》)。據傳,齊將伐魯時,他遊說於齊、吳等國之間,最後使吳國出兵伐齊,齊敗而魯國得救。隨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蔡被圍時,孔子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史記·孔子世家》)。他無尚地崇敬孔子,與孔子的情感格外深厚。他曾說:“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論語·子張》)孔子死後,弟子皆“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而子貢又守墓三年,“廬於冢上凡六年”。明嘉靖二年(1523),在孔子墓右旁修建的“子貢廬墓處”三間西房,至今猶存。唐開元八年(720),詔為“十哲”之一,配享於孔廟。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為“黎陽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改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稱為先賢端木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