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燈是一種傳統舞蹈。發源於來安縣大余郢鄉邢港村,由民間舞蹈雙艙船燈演變而成。
民國29年(1940年),新四軍二師在當地宣傳抗日時,發現了這個燈舞。在羅炳輝師長的關心和二師文工團的指導下,雙艙船燈經過重新設計和排練,形成了新的風格,並更名為“子母燈”。“子”代表人民的子弟兵新四軍,“母”代表人民民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母燈
- 類型:傳統舞蹈
- 發源地:來安縣大余郢鄉邢港村
- 特點:側重於構圖的變化
- 創建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 風格:歡樂
子母燈的特點是側重於構圖的變化。二師文工團的同志傳授了“十樣景”,即“花引路”、“拜四門斗子”、“闖暗礁”、“小過街”、“四平花”、“穿十字”、“二龍吐須”、“荷花陣”、“別籬笆”、“大團結”。整個舞蹈表現了船在水中與風浪搏鬥的情景以及軍民團結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取得勝利後的歡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