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珠,梁時人。所制《子夜四時歌》共八首,其中春歌三首,夏、秋各二首,冬歌一首。此詩為其《夏歌》二首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子夜四時歌·垂簾倦煩熱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者:王金珠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垂簾倦煩熱,卷幌乘清陰。
風吹合歡帳,直動相思琴。
注釋
垂簾:垂下門帘。放下帘子。
倦:厭倦。
煩熱:煩悶的酷熱。使人煩躁的悶熱。
卷幌:捲起窗簾。幌,窗簾,幌子。
乘:乘涼。
清陰:清涼的樹陰。清爽的陰涼。
合歡帳:交歡用的帷帳。
直動:直接吹動。
相思琴:相互思念的琴聲。
子夜
(1).夜半子時,半夜。 唐呂溫《奉和張舍人閣中直夜》:“涼生子夜後,月照禁垣深。” 明何景明《待曙樓賦》:“於是子夜既逾,寅曉將發。” 清鈕琇《觚剩·六貞女墓》:“﹝ 李氏 六女﹞潛以酒相酹,期於子夜潮生盡命。” 瞿秋白《“子夜”和國貨年》:“明明還只是子夜,而居然以為天已經大亮了,甚至於太陽又要落山了。”
(2).見“ 子夜歌 ”。
(2).見“ 子夜歌 ”。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韋莊《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協《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作品賞析
江南夏季,閨房之中,繡戶竹簾低垂,以遮陽光。室內主人——一位顰眉不展的少女,卻嫌這低垂的竹簾給人以沉悶燥熱的感覺,令人心緒煩亂,故而要“卷幌乘清陰”。“幌”即窗簾。下集垂簾遮陽,本為生活中的正常現象,少女卻認為窗簾擋住了戶外的陰涼。倘若戶外陰涼,就不當有垂簾之事;既然垂簾遮陽,“煩熱”就並非“卷幌”所能解決了。少女的煩倦不安是為了什麼呢?詩中的“合歡帳”和“相思琴”透出了箇中緣由:原來少女正在苦苦思念著心愛的人。她翹首盼望,徘徊房中,熱烈的愛情瀲灩於心湖。長久的期待,失望的痛苦,以及因此而生的種種猜疑,使她憂傷,令她煩惱。夏季的暑熱也變得難耐難熬。可見,少女的煩躁不安,主要不是由於氣候的炎熱,而是倍受情感煎熬的結果。她要“卷幌乘清陰”,“乘”,表達了她渴望擺脫的願望。而所謂的戶外陰涼,在更大程度上則僅是出於她的心理想像。分明是主觀心緒的煩躁,卻要怪罪於窗簾的低垂,這正是滿腔愁煩而無可解脫之人的心理狀態。
“風吹合歡帳,直動相思琴。”當窗簾捲起,適遇陣風拂面,少女感到一陣暢快。卻不料這風掠過窗前的少女,直闖入房內,吹動了繡床上的合歡帳,拂過靜臥几上的瑤琴,弦絲微顫,發出輕微的鳴音,在一片靜寂之間顯得格外響亮。此種情景,使得少女那稍事平靜的心湖頓時又再度掀起感情的波濤。“直動相思琴”之“直”,寫風入繡房之快,吹拂瑤琴之直接,其中深含少女的怪嗔之意:本希望讓涼風吹撫灼熱的情懷,以減輕相思之苦,卻不料適得其反,更被風兒惹得情絲縈繞、心煩意亂。帳名為“合歡”,琴稱“相思”,在少女都是敏感之物。風兒偏偏要撩動這些敏感之物,怎不讓倍受相思之苦的少女怨艾風之不曉人事?可是,閨房之中,被風吹動的又何止是琴和帳呢?沉浸於相思之中的少女偏偏只能看到它們,錯本不在風。風吹帳幔,觸動琴弦,僅是一個偶然。因為少女的熱戀太執著,心靈太敏感,才使這些無生命的物體成為她的情感的寄託,從而產生了以人之多情對於風之無情的責怨。這責怨分別毫無道理。但是,唯其無理,才顯出少女的相思情真意切而近於痴。“風吹合歡帳,直動相思琴。”作者在這裡設計了一個巧妙且有趣的情節,創造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情景,以此來刻畫少女那無法剪斷的相思情絲,描寫細緻、生動,又具有一種戲劇性的效果。
這首小詩在抒情中帶有敘事,借敘事而深化抒情,將少女熱烈而純樸的情感表現得十分動人。全詩簡潔而有含蓄,篇幅短小而有波瀾,戲劇性的結句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王金珠:生卒年不詳,南朝梁宮人。編寫了該朝的大部分清商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