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嬎蛋記:那曾經的歲月》是楊傑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月。
《嬎蛋記:那曾經的歲月》表現作者的個人生活及生命體驗,描繪出一幅豫東農村生活的生動畫卷。該書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嬎蛋記:那曾經的歲月
- 作者:楊傑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8萬字
- 首版時間:2017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分七個部分,由《牛屋裡的童年》《黃土崗、老井與冢子》《我的四位恩師》《麻將圈裡有學問》等文章組成,述說了作者淘氣、厭學、打架等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往事,記載了作者在臨汾、延安、珠海、佛山、麗江等地旅遊時的所見所聞,抒發了作者對搓麻、戒菸、閱讀等日常瑣事的諸多感悟。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我的故事 | 第二章 我的故鄉 | 第三章 我和親人 | 第四章 人生之緣 | 第五章 品味生活 | 第六章 旅遊散記 | 第七章 紀實文學 |
---|---|---|---|---|---|---|
牛屋裡的童年 我的鄉村學涯 少年糗事 年少時光里的故事 少年“杏”事 放炮有癮 和父親的一場抗爭 我的高五生活 一段相聲的記憶 摩托隨想 滾來滾去 照相 蓋一所房子 當鎮副的日子裡 人爭一口氣 迷瞪 智斗 路正長,從頭越…… | 黃土崗、老井與冢子 尹郭寨故事 回鄉小記 紅薯的記憶 鋤地 嗩吶聲聲 說書人 夏夜涼風 胡辣湯與爆米花 | 父親 仁慈的奶奶與少年的我 陪著爺爺去山東 懷念姥爺 梅姑 | 我的四位恩師 老寨 赫爾爺 桂蘭姐 傻坤爺的故事 同名之緣 | 麻將圈裡有學問 麻將有鬼 煙·戒 讀《半生緣》 再讀《圍城》 民國愛情 中國式愛情 秦淮河的靈魂 幽夢匆匆——嘆陸游 丁香樹 | 草堂 國慶漫遊 靜沉的山村 南遊紀事 印象珠海 佛山感懷 麗江之行 游古柏渡 加里農莊 | 汗灑天山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創作背景
楊傑自述《嬎蛋記:那曾經的歲月》的創作過程:“我從不強求自己寫文字,想寫就寫幾句,不想寫就不寫,所寫的文字全是有感而發。寫文字確實很累,心裡醞釀一個題眼,便有了寫作的衝動,就像母雞嬎蛋,憋足憋夠了不管蛋大蛋小必須要嬎出來。蛋嬎出來後,我自然很欣喜,經常發到微信圈裡,讓朋友分享我的快樂,就像母雞出窩叫喚的那樣:個個大!時間一長,蛋嬎了不少,也有了十多萬字,有好事者便攛掇著要我出本小冊子,於是便有了這個想法,自己就給這個小冊子起名為《嬎蛋記:那曾經的歲月》。”
作品鑑賞
該書聚焦不被關注的底層人物。楊傑將筆觸聚焦平常不為人關注的底層人物,滿懷真情地記敘他們的喜怒哀樂。餵牛的爺爺、當老師的爸爸、中國小時的四位恩師、當搬運工的老爺、仁慈的奶奶、善良的梅姑、實在的“老寨”、當一輩子牲口把式的赫爾爺、笨嘴拙舌的傻坤爺、湧泉相報的“上訪人”桂蘭姐、走街串巷的“說書人”等,作者用心用情寫這些平凡人的生活,寫他們的艱辛、他們的勤勞、他們的善良、他們的快樂,當然,也不迴避由於多種原因他們身上存在的一些弱點和不足。通過一個個有聲有色的人物,讓讀者感知到“中國的脊樑”不僅體現在“為民請命”“捨身求法”的英雄身上,更多體現在“埋頭苦幹”“拚命硬幹”的老百姓身上。透過字裡行間,讀者可深刻地感悟到“百姓最可愛,百姓最可憐,百姓最可敬,百姓最可親”。
作者無論是寫人還是寫事,都不追求語言的華麗,而是習慣用原汁原味的生活語言,這更讓人覺得生動親切、風趣幽默,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如“他掰開牲口嘴一瞧,就知道牲口幾歲了,哪個牲口啥脾氣,他一清二楚。一匹別人不敢使的暴躁的騾子,見了爺爺啥時都是乖乖的”,如果沒有長期的生活積累,沒有認真觀察,是寫不出這樣的語言的。該書中的人物語言也有個性特色,如校長的“無可救藥,另投高師吧”,朋友的“你這是門裡滾呀”,奶奶的“這孩子小時候吃過我的瞎蜜蜜(奶水),好忘事這毛病是我傳給他的”等,都較好地體現出人物的職業特點、性格特徵,並非“異口同聲”。作者從小生活在豫東平原,其語言風格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和鄉土氣息,如“我穿著耍筒棉褲耍筒襖”“他指指番茄地,要我幫他摘番茄,我想去球吧,我得走了”“母親說我天生就野,可肚子長個膽”等。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嬎蛋記:那曾經的歲月》 | 2017年1月 | 華文出版社 | 978-7-5075-46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