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商(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個人的能力素養由多方面構成。一個成功的人,除了具備我們熟知的智商和情商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媒商。這裡的媒商就是媒介素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媒商
  • 實質:媒介素養
  • 作用:用於描述人的能力素養
  • 媒商缺失現象:“雷人官話”現象
  • 關於媒商:讓你具備做公眾人物的能力
  • 率先提出者:游昌喬
媒商 - 簡介,媒商 - 缺失現象,媒商 - 成因,媒商 - 評析,媒商 - 建議,媒商----新聞發言五度原則,高度,態度,風度,氣度,尺度,

媒商 - 簡介

面對媒體不會說話,是因為對媒體的特點、功能認識有誤區。
媒體是傳播平台,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可“鼓”,也可“呼”,喜歡言之有物的話。在新媒體時代,微博等草根媒體的生命力越來越強,對傳統媒體帶來衝擊的同時,也能產生巨大的輿論能量。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不適應、不習慣是必然的,受傷害也不意外。
via:2013.1.7環球時報《專家稱一些官員將言論失當責任推給媒體》
隨著新媒體興起和社會輿論多元化發展,政府的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而決策透明度的增加,公民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又加大了政府的輿論壓力。因此,對領導幹部來說,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學會和媒體,包括新媒體打交道,即儘快提升智商情商和媒商。
人的能力素養由多方面構成。有一種說法,一個成功的人,除了具備人們熟知的智商和情商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媒商。
十八大之後,新一代領導人率先垂範,要求轉作風,改文風。面對媒體,官員必須說實話,更要會說話。說實話,就是不說空話、少說套話、忌說假話;會說話則要掌握分寸、熟悉規律、把握語言策略。在新媒體時代里,媒商將是一個成功領導幹部的基本素質之一。

媒商 - 缺失現象

屢屢出現的“雷人官話”現象,折射出部分官員媒介素養缺失、執政理念失范。“雷人官話”被媒體廣為傳播後,讓一些幹部產生了“媒體恐懼症”,生怕禍從口出,或“三緘其口”,或“退避三舍”。這與其說是謹慎,不如說是不自信。這種不自信,從根本來說,還是官員缺乏必要的媒介素養所致。
兩大誤區拉低官員“媒商”:雷人雷語追“個性”,“真相不明”“無法回應”“無可奉告”……一些官員在輿情爆發時,面對社會關切,動輒拋出以上不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的官話套話,拒網友於千里之外。誤區二:網來網去陷空談,忽視政務身份、忘記本職工作,一些官員的網路“吶喊”非但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引來不少差評。

媒商 - 成因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言為心聲,言語不當,除口誤外,主要是認識上存在誤區、表達上不講策略、行為上不夠成熟所致。
一些官員面對媒體不會說話,是因為對媒體的特點、功能認識有誤區。他們慣於管控媒體,不能平視媒體。“應對”媒體本身的看法,或多或少帶有一種敵意,這反映出對媒體認識的錯位。

媒商 - 評析

由於一些媒體記者的不專業,對報導對象的言論,根據需要剪裁,刻意炒作不當言論,導致報導對象的言論脫離特定語境,給當事人造成傷害。但一些官員由此將自己言論失當、能力不濟的責任一股腦地推給媒體,既不客觀,也於事無補。
對領導幹部而言,媒介素養不僅是能力,更是一種心態。有平等的心態,才不會有“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的傲慢官腔;有尊重的心態,才不會有“沒時間跟你閒扯”的敷衍輕慢;有開放的心態,面對監督才能正視問題而不是列“記者黑名單”;有坦誠的心態,遭遇批評才會反躬自省而不是“誹謗定罪”,媒介是政府與公眾交流溝通的平台,對待媒體的態度,也就是對待公眾的態度,這是執政水平和執政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和檢驗。

媒商 - 建議

一個會對媒體說話的官員,懂得語言傳播策略,熟知信息的傳播過程,了解媒介的訴求與傳播機制,會說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話;其次,對所發布的信息負有把關責任,既要滿足媒體和公眾的需求,又要對信息進行判斷、選擇,說適當的話;再次,要考慮客群的接受心理,懂得分場合說話。
如果言論嚴重偏離民眾的生活認知與感受,自然無法讓公眾接受,甚至被“頂回去”。一個會說話的領導,不僅眼裡要有媒體,更要有民眾。這樣說話,才有對象意識。了解民眾的情緒和想法,是會說話的前提。

媒商----新聞發言五度原則

媒商,是指“媒體智慧”,英文為“Media Quotient”,指企業高層或政府官員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智商讓你具備做事的能力,情商讓你具備做人的能力,而媒商則是讓你具備做公眾人物的能力。媒商這個概念由危機公關專家游昌喬先生於2006年率先提出,並由此總結了“新聞發言五度原則”,又稱“媒商---新聞發言五度原則”,或“媒商五度原則”。
游昌喬先生所提出的“媒商--新聞發言五度原則”具體指:

高度

作為公眾人物,必須在以下兩點有認識上的高度:
1.公眾人物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理應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公眾人物要么掌握公共權力,要么擁有大筆財富,要么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要么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社會上產生較大的反應,直接影響到公共事務,因此公眾人物必須要理解並接受公眾對他們提出的高於普通人的道德和行為標準。與他們有關的新聞報導和輿論,就不僅僅是在於滿足公眾的好奇心和知情權,而是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需要。公眾人物善待公眾、善待社會,接受媒體監督,是應盡的義務。
2.引導社會輿論、實現社會正義是媒體的責任。媒體作為公器,有其獨立性和公信力,媒體有義務告訴公眾事實真相,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曾指出,民眾需要藉助媒體提供的信息來了解公眾人物們究竟在做些什麼,因此,媒體必須能夠自由地“徹查公眾人物的品行和作為"。
據《法制日報》2002年12月19日報導,原中國足球隊隊員范志毅因上海《東方體育日報》登載他涉嫌賭球的報導,狀告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侵犯名譽權一案,由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對范志毅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一審法院的部分判決內容如下: “2002年是中國國家足球隊第一次打進世界盃,國足在世界盃上的表現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范志毅系中國著名球星,自然是社會公眾人物,此期間關於國足和范志毅的任何訊息,都將引起社會公眾和傳媒的廣泛興趣和普遍關注……其訊息來源並非主觀臆造,從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旨在連續調查賭球傳聞的真實性。即使范志毅認為報導指名道姓有損其名譽,但在媒體行使輿論監督的過程中,作為公眾人物的范志毅,對於可能的輕微損害應當予以忍受。從表面上看,報導涉及的是范志毅個人的私事,但這一私事與社會公眾關注世界盃、關心中國足球相聯繫時,這一私事就不是一般意義的私事,而屬於社會公眾利益的一部分,當然可以成為新聞報導的內容。新聞媒體對社會關注的焦點進行調查,行使報導與輿論監督的權利,以期給社會公眾一個明確的說法,並無不當。"
這個判決書值得所有公眾人物熟讀之,熟思之。第一,媒體永遠是對的;第二,如果媒體錯了,請參照第一條。因為媒體代表著公眾,媒體的背後是公眾的知情權。而代表公眾,是道德的至高點,無人能夠侵犯。

態度

人們會原諒一個犯錯誤的孩子,但不會原諒一個不認識錯誤的孩子。每個公眾人物,在面對媒體時,始終得記住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一是態度,第二是態度,第三還是態度。
1998年1月17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向陪審團秘密作證時,斷然否認了是否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有染的詢問。但隨著調查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柯林頓在撒謊。8月17日晚10時整,柯林頓在白宮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就自己在萊溫斯基性醜聞案中誤導美國人民而向全國人民道歉,並對所發生的事情負全部責任。柯林頓道歉之後,妻子希拉蕊原諒了他,並得到了美國百姓對他的同情,民眾對他的支持度上升了6個百分點。1999年2月13日,柯林頓在白宮再次發表道歉聲明,他說:“對自己引發這些事件的所作所為和因此而給國會和美國人民增加的沉重負擔,我是如此深深地感到抱歉。"
美國人最終原諒了這個緋聞總統。他道歉了,證明他“反省錯誤"了。他們覺得,寧可要一個有缺陷的人性化的總統,也不要一個沒有人情味的國家領袖。
說回到唐駿,為何就不能為年輕時所犯的錯誤向大家道個歉?你只要認識到你之前的錯誤,你就依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但你卻讓我們所有人失望了。

風度

保持低調謙遜,不要忘本,任何時候都不要得意忘形。上帝欲讓其滅亡,必會先讓其瘋狂。郭德綱之所以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最根本還是忘了根本。趙本山自走紅以來,自己成為全國人民春晚最期待的人物,而其本山傳媒也風生水起,實際上,他所經歷的是是非非也是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從范偉與他分道揚鑣,再到“炮轟央視",再到“春晚後台打小瀋陽耳光",再到“涉黑"傳聞,每次事件都引發了媒體與大眾的高度關注。但是在危機公關方面,趙本山的確修煉不凡。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趙本山深悟,低調謙遜才是最佳王者之道。“要知道自己是打哪兒來的"、“我就是一農民,咱不能忘本"。無論在哪種場合,趙本山都告誡弟子“人紅不能迷失",而正是這種自始至終的清醒,讓這朵黑土地上的奇葩近二十年長開不敗。 與郭德綱的“無德"相較之下,被指責為忘恩負義的周立波便有風度得多。與大哥關棟天翻臉後,周立波在公開場合向公眾表達了歉意,還坦言自己是小孩子脾氣,“即使不合作了,也是好朋友。"。周立波曾將自己與郭德綱比為咖啡與大蒜,這樣看來,咖啡與大蒜差別還是蠻大的呢。

氣度

得饒人處且饒人。寬容是寬容者的通行證,狹隘是狹隘者的墓志銘。2005年9月,崔永元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時說:“我們台一個主持人在做談話節目,採訪一位藝術家,這個藝術家很投入,很忘情,主持人也在現場號召大家向他學習。這個主持人出來後卻說‘這傻×今天真配合’"。這件事情再度激發起崔永元的憤世嫉俗:“有些人根本不配當主持人,他們沒有這樣的人格。但是觀眾看不到這些。後來,我在看這個節目時,那個主持人在哭,我就想嘔吐。真噁心,太噁心了!" 很多人都將《藝術人生》的主持人朱軍對號入座。但朱軍在接受採訪時一句話否認了這個猜測:“小崔肯定不是在說我,因為我肯定沒說過那樣的話"!他說,自己做人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絕不在背後對人評頭論足,“假如有話我肯定當面說"。問他和小崔是否有“梁子",朱軍一臉無辜地回答:“我們關係挺好的呀,他還上了好幾次我的節目呢!對了,他第一次承認自己得了抑鬱症就是在《藝術人生》里,下了台我還特感動地跟他說:‘謝謝你對我的信任’"!朱軍說,小崔私底下到底是怎么一個人,“我跟他沒太深的接觸,說不好"。但是作為一個媒體人,朱軍對小崔的感情是兩個字——“欽佩"。
朱軍這個三段論式的回答真夠老辣的,至少沒讓小崔跳起來繼續舌戰到底,將一場信譽危機,化解於無形。

尺度

不要過激反應,不要自我糾結。不要給大家任何理由讓自己成為話題,更不要讓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因為只要你在話題中心,就會繼續遭受傷害。
郎鹹平,“郎監管"、“鬥士"、“教父";“流氓教授"、“三無教授"……褒貶不一。郎鹹平則自認是《皇帝的新裝》裡面那個敢於說真話的孩子。當郎鹹平把針對被質疑企業的財務數據分析結果不斷向媒體批露,從而造成這些企業在輿論上的被動和股市上的下跌時,對所有被質疑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危機。實際上,郎鹹平當年在揮劍直指顧雛軍時,同時還有海爾的張瑞敏、TCL的李東生。但是這三位企業的當家人卻採取了不同的危機公關招數。
1.張瑞敏的吸星大法。吸星大法的絕竅在於無論對方使多兇猛的力,用多怪異的招,都被自己無聲無息地吸納了。就海爾MBO事件,郎鹹平“四問海爾管理層",認為海爾避開地方政府“看管",海爾在玩MBO貓鼠遊戲。對此海爾是除了略微解釋一下“持股會"之外,態度非常明確,我做我的企業,把企業搞好了,業績說明一切。這種態度無疑是明智的。畢竟海爾無論是集團積極上市,還是內部改革改制方面,都不允許有半點閃失。因此張瑞敏採用吸星大法,沉默是金,不做應對,聲稱“我們只管低頭做事,事情做好了,自然一切都好了。"
2.李東生的太極拳。太極拳的精要在於以柔克剛,以陰制陽。郎鹹平認為TCL創業的22年,李東生由幾乎身無分文演變到身價近12億元,成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TCL發展的過程實際是國有資產逐步流向個人的過程。被炮轟之後,TCL集團則向媒體發來6點意見質疑郎鹹平的報告。不過,TCL集團明確表示,這些意見是董秘陳華明個人的,不代表公司,公司董事長李東生也不對此回應。與此同時,TCL積極與郎鹹平、機構投資者及媒體積極地進行溝通,使信息更加充分和透明,甚至TCL的董秘還跟郎鹹平在電視上做“秀"——互送書籍,共同做節目,惺惺相惜。TCL的太極術可謂出神入化,最後終於避開了郎的鋒芒。
3.顧雛軍的降龍十八掌。降龍十八掌的要義在於對對手絕不手軟,攻勢凌歷,招招欲置對手於此地。可惜用此招來應對獨立學者造成的輿論危機,卻是災難性的後果。正如前文所述,在資本市場一直上演好萊圬巨片的顧雛軍,尤其在改善了與媒體關係之後,一直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狀。針對郎鹹平的質疑可謂“士可殺,不可辱",與郎鹹平非要來個魚死網破不可,但卻弄巧成拙,置企業和自身於風尖浪口,成了人民戰爭的靶子。雖然後來顧雛軍幡然省悟,不再口無遮攔但為時已晚,早已遍體鱗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