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

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

《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是2012年12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朝雯。

基本介紹

  • 書名: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
  • 作者:胡朝雯
  • ISBN:9787516600979
  • 頁數:198
  • 定價:29.00元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媒介文化視域下的報人小說研究(1920-1929)》始終將報人小說置於與新文學相比較的視域中進行論述,但又打破“雅”“俗”二元對立,不在新文學所定義的“意義”範圍來探討報人小說的價值,一方面通過文本細讀,直接給出報人小說的文學價值判斷,另一方面引入讀者接受的維度,通過文本本身結合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因素,對讀者閱讀產生的吸引力來考察報人小說巨大的文化影響力。

編輯推薦

報人小說”的命名以作者的職業為標誌,是因為職業這一顯在因素對其內在本質發生了作用。“報人小說”家們大多以從事報刊新聞工作作為起點,兼記者、編輯、作者於一身。他們的作品在題材上與新聞互為表里呈現出與報刊緊密相聯的特徵。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
周瘦鵑、嚴獨鶴、姚鵷雛、朱鴛雛、許瘦蝶、陳蝶仙、陳小蝶——“總在禽鳥昆蟲中打滾”,還透著奇零的幽怨;
江紅蕉、范煙橋、程小青、張枕綠、張碧梧——一派風花雪月,怡紅快綠;
包天笑、徐卓呆、胡寄塵、趙苕狂、張舍我、張恨水——滿是狷介不羈與自我放逐的意味;
海上漱石生、洪都百鍊生、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求幸福齋主——仿古的筆名仿佛執意要把自己留在那早已逝去的遙遠的年代。
這是生不逢時的一群人。他們大多從小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十年寒窗苦,預備著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科舉廢除,堵塞了他們求取功名的道路。當他們只剩下手中一枝筆時,便選擇了賣文為生,投身於剛剛興起的現代傳媒業。“文字勞工”式的筆墨生涯使他們贏得了較為穩定的大眾讀者源,也為他們帶來充滿貶義的共同的名字:“禮拜六派”、“鴛鴦蝴蝶派”,被魯迅等新文學家們罵得斯文掃地。他們就這樣帶著類似黥刑的烙印行走在現代文學史中。

作者簡介

胡朝雯,湖南衡山人,1999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目前從事媒介文化研究,已在《天津社會科學》《河北學刊》等學術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為《南方都市報》等報刊專欄撰寫相關學術札記多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小說與報刊的歷史淵源及相互影響之關係
第一節 小說與報刊結緣及“報人小說”的產生
一、小說作為“群治”工具而登上報刊
二、1920年代的“報人”與“報人小說”
第二節 作為副文本的報刊內容與小說傳播、接受的關係
一、報紙副刊與報人小說的“消閒”
二、報刊新聞與報人小說的“真實”
三、報刊圖片與報人小說的大眾接受
第二章 1920年代主要文學報刊、出版機構與報人小說的關係
第一節 以嚴獨鶴為靈魂的文學報刊及世界書局小說出版
一、報刊概況
二、嚴獨鶴與世界書局的商業策劃與運作
第二節 以周瘦鵑為中心的文學報刊及大東書局小說出版
一、主要期刊概況
二、周瘦鵑系列刊物之特色與大東書局的出版業
第三節 《小說世界》與《小說月報》改組及商務印書館小說出版
一、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小說世界》
二、《小說世界》與改組後的《小說月報》之關係
三、胡寄塵與商務印書館
第三章 報人小說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連載小說特殊的文本製作方式
一、隨寫隨刊——讀者和作者的互動下的連載小說
二、“作為單日的暢銷書”——連載小說對讀者“想像共同體”建構的意義
第二節 報人小說與其他大眾媒介的共生狀態
一、1920年代小說對電影、戲劇的貢獻
二、電影、戲劇對小說的影響
第三節 報人小說類型化與讀者閱讀期待的互動
一、社會言情故事的講述與閱讀
二、社會言情故事於“消遣”之外的意義
第四章 1920年代報人小說與“五四新文學”的對立與互動
第一節 從《上海畫報》上的另面胡適說起
第二節 五四時期“四大副刊”小說與傳統副刊小說
一、從“四大副刊”的發展歷程看他們和傳統副刊的關係
二、“四大副刊”的趣味性宗旨
三、五四語境下的“四大副刊”小說與傳統副刊小說
第三節 新文學與報人小說的三次理論論爭
一、更接近單方面的“討伐”而非“論爭”的第一次對壘
二、由《小說月報》改組及《小說世界》出刊引發的第二次論爭
三、《申報·自由談》易主後的第三次論爭
結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