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樂園

婦女樂園

《婦女樂園》是法國作家愛彌爾·左拉創作的長篇小說,是《盧貢-馬卡爾家族》系列小說中的第11部小說,出版於1883年。

小說以19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為背景,描寫巴黎的一家大百貨商店,這家商店是壟斷資本的象徵。它的創辦人即本書主人公慕雷是一個狡猾的投機商人,他利用資本的力量與各種競爭手段,使這家商店附近的舊式小商店日趨沒落,以至於落到破產的悽慘境地。左拉在書中具體生活地表現了大魚吃小魚的全過程,揭露並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婦女樂園
  • 外文名稱:au bonheur des dames
  • 作品別名:女福公司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法】左拉
  • 首版時間:1883年
  • 字數:337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鄉下姑娘黛妮絲帶著兩個弟弟日昂和北北來到巴黎投奔開面料店的鮑狄伯父。他們還沒走到伯父家。就被一家名叫“婦女樂園”的巨大的百貨公司吸引了,櫥窗里陳列的五光十色的商品令他們眼花繚亂,駐足不肯離去。黛妮絲的到來令伯父感到苦惱,因為正是對面的那家婦女樂園搶走了他的顧客。壟斷了巴黎一大片地區的生意,迫使他家的生意陷入困境,因此無力承擔黛妮絲三人的生活。然而伯父還是收留了黛妮絲姐弟,而黛妮絲應聘了婦女樂園服裝部的售貨員工作並被錄用。
婦女樂園的老闆是年輕的慕雷。這一天他來到情人德福爾熱夫人家的聚會,遊說信託公司的總經理哈特曼男爵,請他將新修馬路周邊的地皮賣給他以便擴大婦女樂園的經營。最終,男爵答應如果下周一婦女樂同舉辦的大展銷能獲得成功,就同意慕雷的請求。
到了周一的大展銷,這天也是黛妮絲開始上班的日子。但無論是服裝部的同事還是主管奧雷利太太都從心底里討厭這個土氣的姑娘。到了下午,顧客開始越來越多,女人們瘋狂地湧進婦女樂園,在面料部、手套部、服裝部爭先恐後地搶購。售貨員也使出渾身解數推銷商品,彼此間算計競爭。在服裝部,不熟練的黛妮絲遭到主管奧雷利太太的責罵,只好充當衣架子,試穿太太們看中的衣服,大家評頭論足,連慕雷也參與到太太們的嘲笑中來。這一切都讓黛妮絲感到侮辱和傷心……一天的繁忙結束了,展銷會獲得成功。
漸漸地,黛妮絲開始無畏起來,她辛苦地工作,且還要承受服裝部那些女人們對她的冷嘲熱諷和惡意誣衊。這一切都是為了賺錢勉強應付姐弟三人的生活。然而由於弟弟日昂總是到店裡問黛妮絲要錢,黛妮絲因人告發而被解僱了,她只好租住在布拉先生的旅館,並在羅比諾德面料店謀到一份差事。一次偶然的機會,黛妮絲碰到慕雷,慕雷殷勤地告訴黛妮絲只要她願意就可以重新回來工作。看著面料店越來越糟糕的經營和布拉先生的旅館面臨地皮被徵收的困境,黛妮絲決定重新回到婦女樂園。
商店裡開始出現黛妮絲與慕雷的傳言,慕雷懷著對黛妮絲的愛慕和讚賞提拔她做了時裝部副主任。漸漸的,黛妮絲感覺到自己也愛上了這個年輕人。服裝部的人都不敢再輕視黛妮絲反而變得恭順起來。獲知隱情的德福爾熱夫人則氣憤不已,準備和別人聯手新開大商場來與婦女樂園抗衡。
又一個關於黛妮絲擁有眾多情人的流言傳到慕雷耳中,他央求著黛妮絲的愛並把她提升為童裝部主任。黛妮絲也盡心幫助慕雷改善管理,使員工的待遇大為改善。可是那些街區裡的老商鋪無不日趨沒落,瀕臨絕境,黛妮絲對此有心無力。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擴建後的婦女樂園舉辦了新的展銷會,客人紛至沓來。就在這個時候黛妮絲卻提出辭職,因為她害怕與慕雷相愛,不願意依附男人。商業上的成功無法填補慕雷愛情上的挫敗,對於黛妮絲的絕情,在最後告別時刻,他表達了自己的絕望和放棄,黛妮絲再也不忍心折磨她深愛的男人了,終於向他傾訴自己一直都在愛著他。

創作背景

19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法國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1847-1849年經濟危機之後,在第二帝國的十九年間,法國工業的產品總額增加了一兩倍,產業革命基本完成,金融資本得到迅速發展,而金融資本的發展又大大地促進了商業經濟和整個經濟的發展。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社會……得到了夢想不到的高度發展。工商業擴大到極大的規模”,法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為左拉的小說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素材,而商業對左拉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創作《婦女樂園》之前,他寫了《金錢》和《巴黎之腹》,通過這兩部小說表現了法國社會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某些特徵,即商業資本的明顯集中和壟斷組織的興起。
為了仔細觀察和描寫他所反映的生活,左拉在動筆寫這部商業題材的小說之前,親自考察了巴黎兩大百貨公司“盧孚公司”和“廉價百貨公司”的經營情況,了解了它們的歷史、老闆的利潤、職工的工資和雙方的思想風尚;仔細地觀察了商品交易過程中的一些環節和主客兩方的購銷活動。因此,《婦女樂園》所反映的生活是比較真實的。

人物介紹

慕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作者筆下慕雷是以一個具有聰明才智的商業巨子的形象出現的。他商業才氣非凡,高瞻遠矚,具有開拓市場的雄才大略。他敏銳地嗅到了社會變化的氣息,不固守陳規,大膽地集資投入,不斷將“婦女樂園”的規模擴大,把它建得如皇宮般,成為“巴黎最大的商店”。當別人為他的想法吃驚懷疑的時候,他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真正在商海里馳騁的“英雄”,他感覺到自己有“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當哈特曼男爵認為他的擴展計畫是一個“詩人的主意”時,他充分發揮他特有的熱情與雄辯的口才,來說明新型商業經營,如“存貨多”的好處;“明碼標價”的優點;並認為“絕不能老是在一件東西上動念頭,把它雙倍價錢出售藉此撈一筆,而是用加速經營的辦法,把各種貨物規定出百分比的合理利潤,從銷貨的良好運轉謀利,而越是在光天化日下進行,獲利越大。”
婦女樂園
慕雷雖然是一個商業“英雄”,但作者並沒有將他簡單化,依然賦予了他很多人性的東西。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慕雷作為一個“凡人”,一個普通的男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作為商業巨子的慕雷不但擁有萬貫家財,而且精明能幹、英俊瀟灑,富有創造力、想像力和藝術家的氣質。正因為如此,有無數的巴黎女士為他傾倒,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嫁給他,成為“婦女樂園”的女主人。但無論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名媛閨秀,還是艷冶性感的巴黎女郎,都被他拒於婚姻的殿堂之外,不為別的,就只為他要追尋一份真正的愛。
慕雷是作家左拉調動了一切文學手段塑造的典型的商人形象,也是一位商業心理學的大師形象。他源於生活,但“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慕雷堪稱一切商人的楷模。儘管作為人,他也有弱點,比如生活放蕩,但是作為商人,他無愧於“成功者”的稱謂。
黛妮絲
黛妮絲不同於商店裡的其他女工,被苦難生活壓垮了,也不同於《娜娜》中的咬牙切齒要報復、玩弄和虐待男人的娜娜,也不是《瑪特萊娜·菲拉》中被婚變因擾而服毒自殺的瑪特萊娜,她是一個純潔、高尚,並且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意志堅強的韌性。
黛妮絲是“婦女樂園”的職工,是慕雷最心儀的女子,他願意將自己交給她,因為在她身上,他看到已故的埃蒂安夫人的影子,因為“在她身上只有善良和理性,只有一種成為她的全部力量的對於真理和邏輯的愛好”。小女工與大老闆的戀情,本身就有些傳奇色彩,而她更在老闆的身上,在商場內構建了一個傳奇世界——“商業的合作組織”。她對他說:“好啦,要把你作成一個有為的男人。”她的動機除了緩解同事的苦痛,還想彌補他“天才的漏洞”。
老布拉
雨傘店店主老布拉,他租了婦女樂園旁邊不遠處的一座小樓開他的雨傘店,在婦女樂園的影響下,他的生意不斷萎縮,他為了減少開支,又把小樓的一部分布置了家具後轉租出去,黛妮絲被婦女樂園開除之後,就住在他租出的小房間裡。布拉是個外表兇狠,心地卻非常善良的老人,在黛妮絲陷入絕境的時候,他給她生病的弟弟送來了牛奶和食物,並且為了維持她的生活,他在他那根本不需要僱人的生意日益萎縮的傘店裡為她提供了一份每天兩法郎報酬的工作。他把他那雨傘看作是一種藝術,他親手雕刻的傘柄和手杖頭具有優美的幻想,永遠變換著題材。他瞧不起婦女樂園那種批量生產的雨傘和手杖。但是他的生意卻無可挽救地衰微了,他還想一搏,他發明了一種流行的自動傘.裝上了各種幻想的浪漫的傘柄出售,但婦女樂園立刻改良了他的發明,蒙上各式各樣的呢布、絹綢出售,在價格大戰中老布拉無可挽回地失敗了,他最終被迫以500法郎讓出了他那慕雷曾出10萬法郎都沒能買去的房產租賃權,但他即使徹底失敗了還努力保持著自己的尊嚴。
鮑狄
黛妮絲的伯父鮑狄是一家已經家傳了好幾代的百年老布店店主。這家老店的創辦人把他的女兒嫁給了主任店員奧施柯諾,奧施柯諾又把女兒嫁給了鮑狄,現在,如果生意還好,老鮑狄也就想要把自己的女兒日內威芙照傳統嫁給現在的主任店員柯龍邦,自己去享享福了。但是他的運氣卻因為婦女樂園的發達而越來越糟了,婦女樂園明碼實價的傾銷從他的百年老店裡奪走了一個又一個顧客,老店的生意日漸衰落,為此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遲女兒與柯龍邦的婚期,自己堅持著與婦女樂園抗爭,指望生意會逐漸好起來。但生意卻年復一年地沒有好起來。更糟糕的是,他所信任的世界上最後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柯龍邦,也受婦女樂園裡一個放蕩女店員的誘惑出走了,這給了深愛著柯龍邦的日內威芙致命的一擊,女兒和妻子相繼去世,鮑狄賣掉惟一房產用來與婦女樂園抗爭的7萬法郎消耗殆盡也沒有產生奇蹟,最後只剩下鮑狄孤零零一個人,在墳墓一般空寂的老店中邁著沉重的腳步徘徊著,等待徹底覆滅的來臨。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優勝劣汰於競爭之中,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一條歷史規律。商業的發展和一切事物的發展一樣,強者衝擊弱者,優者戰勝劣者,先進的經營機制代替過時的企業管理,新的生產關係代替舊的生產關係,絕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慕雷、黛妮絲、包堆、布拉、羅比諾只是一些具體的代表而已,即使關閉了“婦女樂園”,“另一個大公司也會在隔壁湧現”出來,因為參加競爭的人們,總是要有少數人達到目的的,即使沒有包堆、布拉和羅比諾的失敗,另一些缺乏現實根基的舊商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末路,因為參加競爭的人們總是多數人精疲力盡地沿途倒下的。左拉的成功,在於通過《婦女樂園》這部作品,真實形象地描寫了19世紀中葉法國壟斷資本主義形成過程中,一些長期習慣於舊式商業經營方式,而又不能迅速隨著歷史步伐前進的小有產者的滅亡的歷史事實。同時,從優勝劣汰“這是商業的一種自然的進步”的觀點出發,對競爭的勝利者進行了傾向性的肯定。
《婦女樂園》在深刻提示商業壟斷組織如何在殘酷競爭中興起的同時,還如實地描繪了一些具有舊式宗法制商業理想的小店主在競爭漩渦中,怎樣同穆雷控制的商業壟斷資本進行頑強而又徒勞無益的掙扎和反抗。為了生存,為了不致覆滅,雨傘商布拉將最後的資金三千法郎用來裝飾他那搖搖欲墜的小店門戶;絲綢商鮑狄忍痛以七萬法郎的代價賣掉了花費了二十萬法郎購置的鄉下的房產,以支撐自己日沒途窮的生意;另一個絲綢商羅比諾在絲綢製造商高日昂的支持下,不自量力地對“婦女樂園”進行了一場“價格抗爭”。然而,不管這些小商家採用什麼手段,同資本雄厚的“婦女樂園”競爭,無疑都似以卵擊石。任憑這些可憐的小商人惡毒地咒罵,憤怒地譴責,痛苦地嘆息,拚命地掙扎,壟斷資本的形成和存在是無法阻擋和改變得了的。在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中小資產階級破產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建築工人的鶴嘴鋤刨去了布拉的小店鋪,這位倔強的老人最終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忠厚老實的鮑狄被搞得家破人亡,孤身一人進了養老院。羅比諾在慘澹經營中耗盡了妻子六萬法郎私蓄,鑽進車輪下,被軋斷了雙腿。這三個小商人在壟斷資本鐵錘撞擊下釀成的一幕幕不幸結局具有典型意義。它是當時法國千千萬萬個在商業壟斷資本威脅下進行絕望掙扎的中小資產階級悲劇命運的一幅縮影。
“婦女樂園”是壟斷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的機器。在這部機器的壓榨下,廣大職工處境十分悲慘,同奴隸幾乎毫無二致。他們吃的是粗劣倒味、難以下咽的食物,住的是簡陋、骯髒、雜亂、擁擠的宿舍。每天工作十三個小時以上。苛刻的規章制度,剝奪了他們戀愛、結婚、生育的權利和人身的起碼自由。解僱的危險就像達摩克利斯劍一樣,隨時會落在他們身上,使得這些可憐的勞動者時刻處於緊張、恐懼不安的狀態。不少人因過度勞累,身患種種不治之症,過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有些人失業後無以為生,被迫流浪街頭,在飢餓的折磨下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藝術特色

“婦女樂園”商店中的女售貨員克拉哈與保麗諾、男售貨員雨丹與杜洛施,他們對黛妮絲所表現出來的邪惡與善良、玩弄與真誠;貴族青年瓦拉敖斯的自暴自棄與年輕老闆慕雷的雄心勃勃;老闆慕雷的肚量與總管布爾當寇的狹隘:他們的存在,就是一種對比與參照。人物形象的氣度、個性、思維在環境中形成,作家又將他們放在一塊兒,讀者通過認識和對比,審美體驗自在其中了。
左拉在《婦女樂園》中,構建了老闆慕雷和店鋪總管布爾當寇的對應的陪襯關係。作家通過慕雷待人接物展示的人格魅力,與布爾當寇相對比,美對醜,善對惡,讓讀者更加看清布爾當寇的嘴臉。讀者能夠從這樣的對照中,感受到人物雙方的性格內涵的差異,慕雷的“高端性”活脫脫比較出布爾當寇的低品味。襯托手法,運用在《婦女樂園》這部作品中更具有了豐富的藝術鑑賞趣味。

作品評價

法國文藝評論家讓·弗萊維勒:《婦女樂園》是左拉出色的少數幾部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左拉(1840~1902),法國作家。生於工程師家庭,7歲喪父,生活困頓。1857年和母親隨外祖父遷居巴黎,讀完中學便當碼頭工人。1862年進阿謝特書局當打包工人,不久以其出眾的詩歌才華升為廣告部主任。這期間發表中短篇小說集《給妮儂的故事》(1864)和長篇小說《克洛德的懺悔》(1865)、《馬賽的秘密》(1867)。在前一部作品中,可看出浪漫主義的影響。60年代,左拉提出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從而成為“人和人的情慾的審問官”。這期間左拉寫了中篇小說《黛萊絲·拉甘》(1867)和《瑪德萊納·菲拉》(1868),均受到社會的冷遇。1868年開始,他模仿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醞釀創作連續性大型作品《魯貢——瑪卡爾家族》的宏偉計畫,按他的預想,這將是“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經過25年勤奮寫作,終於完成了這部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巨著。左拉繼而又寫了長篇小說三部曲《三城市》,揭穿宗教的虛妄,闡發通過科學改良社會的思想。1898年,他投身為受冤屈的猶太血統軍官德雷福斯伸張正義的鬥爭,招致反動當局的迫害。流亡美國時開始寫作的《四福音書》只完成三部:《繁殖》(1899)、《勞動》(1901)、《真理》(1901)。該書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