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娜佳級掃布雷艦
- 英文名稱:Narya
- 國家:俄羅斯
- 類型:掃布雷艦
- 滿載排水量:804噸
- 製造廠:科爾皮諾和伯力造船廠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該級各艦,服役事件,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從20世紀60年代末起,蘇聯海軍開始崛起並日益走向遠洋。這一情況對蘇聯海軍的遠洋掃雷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這一能力得到提升,蘇聯艦隊才能在遠洋免受水雷的威脅。有鑒於此,蘇聯海軍開始研製新一代遠洋掃雷艇。
1970年,外界首次發現了這種新型掃雷艇。蘇聯將其稱為266M“阿克瓦馬蘭”級遠洋掃雷艇,北約則稱其為“娜佳”級遠洋掃雷艇。該級艇長61米,寬10.2米,吃水3米;標準排水量650噸,滿載排水量804噸。艇體後方設有液壓鉸鏈吊柱,負責處理安放在艇艉斜坡上的掃雷裝置和拖曳水雷對抗設備。由於其裝有2座5管反潛火箭發射架,因此必要時也可進行反潛作戰。該艇較為注重防空自衛能力,裝備有2座四聯裝SA-N-5“盤”式或SA-N-8“小妖精”防空飛彈,以及2門6管AK-230型30毫米近防炮。
1980年,蘇聯海軍試製了一艘鋁質艇體的“娜佳”級掃雷艇。北約將其稱為“娜佳”Ⅱ級掃雷艇。之前的“娜佳”級掃雷艇被換稱為“娜佳”Ⅰ級掃雷艇。
技術特點
高幹舷,短前甲板前緣裝有細長的桅桿;30毫米/65炮位於前甲板;貫通式主甲板向後延伸到艦尾作業甲板。主上層建築位於艦舯前方;大型框架式主桅位於上層建築後緣頂部,頂部裝有醒目的雷達天線;艦舯後方的煙囪裝有黑色頂罩,頂部傾斜;救生艇位於煙囪前方右舷的吊艇柱上;醒目的液壓塔架位於艦尾(部分艦裝備)。
備註1:部分艇裝備有加特林30毫米炮;至少1艘利比亞海軍裝備的該級艇於1991年採用了綠色帶偽裝塗裝,其餘各艇為藍色艇體塗裝。
性能數據
技術數據
艦長 | 61米 |
型寬 | 10.2米 |
滿載排水量 | 804噸 |
續航距離 | 12節航速下3000英里 |
航速 | 16節 |
武器裝備
飛彈 | 防空飛彈——2部SA-N-5/8“聖杯”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裝置(部分俄羅斯該級艦裝備) |
火炮 | 4門30毫米/65AK230炮(2座雙聯裝)或2門30毫米/65AK306炮;4門25毫米/80炮(2座雙聯裝,俄羅斯、烏克蘭);4挺30毫米/65炮(2座雙聯裝);4門25毫米/60炮(2座雙聯裝,印度) |
反潛火箭 | 2部RBU12005管固定式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
水雷戰對抗 | MCM-1或2部GKT-2觸髮式掃雷裝置1部AT-2水聲掃雷裝置;1部TEM-3磁性掃雷具 |
該級各艦
印度:
“本地治里”號(M61)
“博爾班達”號(M62)
“貝蒂”號(M63)
“包納加爾”號(M64)
“伺勒皮”號(M65)
“勒德納吉里”號(M66)
“卡爾瓦爾”號(M67)
“埏內諾爾”號(M68)
“卡j盔洛爾”號(M69)
“卡基納達”號(M70)
“科澤科德”號(M71)
“康坎”號(M72)
利比亞:
“阿爾·伊薩爾”號(原“拉斯·艾爾·格萊斯”號,113)
“阿爾·提亞爾”號(原“拉斯·哈達德”號,111)
“拉斯·阿爾弗萊賈爾”號(117)
“拉斯·阿爾·馬薩德”號(123)
“拉斯·阿克·哈尼”號(125)
俄羅斯:
“司機”號(806)
“皮庫爾情人”號(770)
“斯維亞齊斯特”號(610)
“科沃維茨”號(913)
MT-265號(718)
“弗拉索夫海軍少將”號(855)
MT-264號(738)
“扎查林海軍中獎”號
“特比尼斯特”號(912)
“斯內皮爾”號(919)
敘利亞:
642
烏克蘭:
“佐夫提·沃迪”號(原“澤尼奇克”號,U310)
“切卡希”號(原“拉維奇克”號,U311)
葉門:
201
服役事件
2013年12月4日印度海軍一艘掃雷艇於4日發生火災,而這一天恰逢印度海軍節。這艘出事的掃雷艇,就是印度早年從蘇聯進口、早該退役的“娜佳”級遠洋掃雷艇。印度海軍的“娜佳”級掃雷艇分兩批購買。第一批於1978-1980年到貨,第二批於1986-1988年到貨,兩批購買數量均是6艘。“娜佳”級掃雷艇在印度被稱為“本地治里”級掃雷艇。
此次失火的是最後一艘到貨的“本地治里”級掃雷艇“康坎”號。事故發生時,該艇正在印度維澤格海軍基地的乾船塢內修理。訊息人士稱,最初起火的是掃雷艇的輪機艙,當時私人承包商的工人正在艇上進行維修作業。掃雷艇起火後有多人被疏散,消防船和救護車迅速趕到現場控制住了火情。由於當天是印度海軍節,多數官兵並不在艇上,所以事故並未造成嚴重後果。但掃雷艇本身特別是輪機艙受損嚴重。
總體評價
從1969年到1982年,“娜佳”級掃雷艇在蘇聯列寧格勒(現在的聖彼得堡)和哈巴羅夫斯克造船廠建造了45艘。在冷戰高峰時期,它是蘇聯的主力遠洋掃雷艇。“娜佳”級掃雷艇不僅裝備蘇聯海軍,還大量出口。其中,印度海軍購買的最多,達1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