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鎮聯合村

該村隸屬於威遠鎮,距鎮政府23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轄芒玉、勐麻等14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490戶,有鄉村人口1911人,其中農業人口1911人,勞動力136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0人。全村國土面積58.2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25℃,年降水量133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38 畝,人均耕地1.69畝,林地2278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0.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遠鎮聯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58.2平方公里
  • 人口:1911(2008年)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38畝(其中:田2008畝,1230 畝),人均耕地1.69畝,主要種植水稻、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278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0畝,人均經濟林地0.16 畝,主要種植柑桔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9畝,其中養殖面積24畝;荒山荒地495畝,其他面積6065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88戶通自來水。有488戶通電,有9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7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59%、19.39%和96.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8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多數自然村主幹道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10輛,機車38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23畝,有效灌溉率為59.3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7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2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3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32戶。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全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30.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1.69萬元,占總收入的50.49%;畜牧業收入 104.1萬元,占總收入的23.7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041頭,肉牛44頭,肉羊149頭);漁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0.73%;林業收入 83.44萬元,占總收入的19.00%;第二、三產業收入14.66萬元,占總收入的3.34%;工資性收入 8.4萬元,占總收入的1.91%。農民人均純收入15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03人,占勞動力的5.39%,在省內務工10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銷售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1.70萬元,該村目前已把發展茶葉作為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490戶,共有鄉村人口1911人,其中男性1020人,女性891人。其中農業人口1911人,勞動力136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39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3人,參合率91.73%;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 2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40人,距離鎮中學2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0人,其中小學生140人,中學生60人。

人文地理

聯合村位於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威遠鎮以北,距鎮政府駐地25公里,彌寧公路穿境而過,國土面積58.2平方公里,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村農業人口1911人,居住著漢、傣、彝拉祜四種少數民族,主體民族為彝族,占65.3%,盛產茶葉、油料,畜牧、烤菸、柴膠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30.69萬元.。
海拔1460米,年平均氣溫25℃,平均降水量1330毫米,氣候偏冷,被譽為"茶祖之鄉"。
林產業是聯合村最大的支柱產業,資源富集,茶產業是聯合村的又一支柱產業。眾多的民族,造就了聯合多采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觀,神奇的芒玉大峽谷為全縣旅遊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每年的彝族火把節等極富民族特色和鄉土民俗,彝族的山羊舞富有較高的開發價值,純樸勤勞的彝家人民歡迎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