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文山東路文登學公園北。占地面積938平方米,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陳列面積6000餘平方米,是地誌類綜合性博物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是以研究、教育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研究、傳播並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的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主要陳列有《歷史文化展一廳》《歷史文化展二廳》《民俗展》《魯繡展》等展廳。主要藏品分為《書畫》《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古生物化石》等分類。截至2019年末,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的藏品數量有16633件/套。

2018年9月18日,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 外文名:WEIHAISHI WENDENGQU MUSEUM
  • 地理位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文山東路文登學公園北
  • 占地面積:938 m
  • 類別:地誌類綜合性博物館
  • 景點級別:AA級
  • 投用時間:2011年1月
  • 門票價格:免費參觀
  • 館藏精品:清·簡桂朝行書書卷、西漢·雙系大銅壺
  • 館藏數量:16633件/套(截至2019年末)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綜述,歷史文化展一廳,歷史文化展二廳,民俗展,魯繡展,館藏文物,綜述,主要文物,文化活動,學術研究,主要活動,所獲榮譽,機構設定,參觀指南,地址,開放時間,門票,交通,

歷史沿革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原址位於文登區柳營街57號的叢氏宗祠舊址內。
1995年,成立文登市博物館,為股級事業單位,與市文物管理所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2009年,文登市博物館異地新建。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2011年10月15日,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新館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升格為副科級單位,文登市博物館(市文物管理所)編制重新核定為16名。
2014年3月18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撤市改區,文登市博物館更名為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建築布局

綜述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新館占地面積938平方米,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陳列面積6000餘平方米。主要陳列有《歷史文化展一廳》《歷史文化展二廳》《民俗展》《魯繡展》等展廳。

歷史文化展一廳

  • 第一單元
《文明曙光·日暘東方》展示的是文登先秦的歷史文化,從地理、遠古人類活動、藍色海洋文化等多個方面,結合相關歷史記載及文登出土的文物等,展示文登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歷程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 第二單元
《秦詔天下·士學文登》,主要展示秦代始皇帝東巡過文登時的文山召士,漢代昌陽古城的繁榮,以及自漢至清文登學風昌盛,士學文化蓬勃發展的盛況。
此外,還有一代完人俆士林、一代忠臣叢蘭的展示,以及戚繼光過文登營的場景復原。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歷史文化展一廳

歷史文化展二廳

《聖山崑嵛·全真之道》,崑嵛山素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譽。主要展示的是自漢唐以來,形成以崑嵛山為中心的宗教文化,既有漢無染禪院、六度寺、柘陽寺等遺址及漢代佛教東傳入崑嵛佛風蔚然的盛況,又有元代王重陽在此創立全真道教。
《齊東古韻·李龍故里》,主要展示的是在膠東半島發源而起的李龍文化。李龍王,民間俗稱其為李龍爺、李老爺,也稱禿尾巴老李,據傳為文登縣南昌山(昌陽山、回龍山)下山東村人。李龍王為人母所生,亦龍亦人。他出身貧苦、性情剛毅,忠厚誠義、質樸淳孝,情系家鄉、熱愛百姓,且天生法力,俠義滿懷,為家鄉及東北作了不少好事,深得人們愛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昌山改為“回龍山”。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山東巡撫奏請皇帝給李龍爺封號,奉旨封“溥惠佑民”四字。李龍王的傳說是文登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融合了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是文登人優秀品質的集中體現。“禿尾巴老李的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福豐碑·紅色熱土》,文登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色文化的搖籃。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共膠東二至四屆特委曾在該處建立。中共文登地方黨曾經在這裡組織發動了震驚膠東的一一四農民武裝暴動,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24日,黨在文登的天福山上領導發動了山東第一個抗日武裝起義,創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這支革命的隊伍,在戰鬥里成長,在發展中壯大為4個軍。天福山起義揭開了文登人的革命畫卷,從支前小車的滾滾洪流到推翻蔣家王朝的南征北戰,都有文登子弟兵的身影。抗日戰爭時期,文登有1萬餘名熱血青年投身前線,解放戰爭有22000多人參軍入伍,有7600多名文登兒女犧牲在戰場上,文登人民用血肉之軀譜寫出一曲曲愛國主義讚歌,孕育了文登的紅色文化,創造了中國當代文學史中以《苦菜花》等為代表的紅色文學。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文登紅色文化的熠熠風采,為文登東方文化的歷史賦予了全新的內容。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歷史文化展二廳

民俗展

“小城往事”是以一位生於清末民初的文登老人以第一人稱回憶生平的形式展示文登的鄉風民俗。有文登民居展、叢姓起源、過年習俗展、婚嫁習俗展、清末民初商鋪一條街復原、生子習俗展等展示內容。內容設計巧妙,故事情節與形式融為一體。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民俗展

魯繡展

“魯繡展”對文登魯繡的起源、發展、現代魯繡的傳承做了全面展示,進一步擦亮文登“魯繡之鄉”的品牌。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魯繡展

館藏文物

綜述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主要藏品分為《書畫》《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服飾》《工藝美術》《衡器》《古生物化石》等分類。截至2019年末,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的藏品數量有16633件/套。

主要文物

清·簡桂朝行書書卷
簡貴朝,貴州大定人,乾隆年曾在山東文登任縣令。善書法,筆勢遒勁。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清·簡桂朝行書書卷
元·龍泉窯菊花堆紋碗
2009年,文登八里張家遺址出土,碗內有菊花堆紋,碗底有"曲興"二字。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元·龍泉窯菊花堆紋碗
東漢·玉璧
1996年,出土於宋村鎮大寨漢墓2號墓,屬東漢時期。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東漢·玉璧
西漢·雙系大銅壺
通高46cm,口徑18cm,底徑20.5cm。
1996年,在山東省文登市宋村鎮大寨村一號墓出土。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西漢·雙系大銅壺

文化活動

學術研究

1996年,組織職工對歷史文物進行專業研究並結合文登境內遺址展開討論,撰寫《秦始皇留在文登的足跡》。
1997年,與文學創作室合作出版《天福山豐碑》一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編輯出版《天福山起義導遊冊》及以天福山起義為背景的“旅遊風光光碟”。

主要活動

2020年8月3日,為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少年成長,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聯合文登區手拉手公益服務中心舉行“青春引航 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2021年9月29日,由區委宣傳部、區文聯、區文旅局和區教體局聯合主辦,區美術家協會、區書法家協會、區博物館承辦的“翰墨頌黨恩 丹青慶華誕”2021年威海市文登區系列書畫展在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3樓展廳開展。

所獲榮譽

2018年9月18日,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是山東省第八批“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山東省敬老文化教育基地”等眾多榮譽稱號。

機構設定

方昭廷(1994.12~1995.4)
王德松(1995.4~2000.7)
於勝生(2000.7~2002.8)
呂世花(2002.8~2006.3)
姜燕飛(2006.3~至今)。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是國營事業單位。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與1990年4月成立的文登市文物管理所兩個機構,一塊牌子。設辦公室、財務科和陳列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的人員編制是6人,在職人員11名,副研究館員2人、館員2人、助理館員2人。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約2萬人。

參觀指南

地址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位於威海市文登區文山東路文登學公園北。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1:30(11:00停止入館),13:3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
平面圖

門票

威海市文登區博物館固定基本陳列免費向公眾開放,臨時性展覽根據展覽內容收費,講解需預約並付費。

交通

乘公車2、4、5路直達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