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斯特伐里亞體系
- 隸屬:二戰後的雅爾達體系
- 性質:社會體系
- 目的:維持相應的秩序
1648-1945年以來近現代國際關係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國際關係體系的演變為線索,把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的演變劃分為威斯特伐里亞體系、維也納體系、俾斯麥體系、一戰前的兩極體系和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後的雅爾達體系等幾個階段,威斯特伐里亞體系就是其中之一。
1648-1945年以來近現代國際關係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國際關係體系的演變為線索,把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的演變劃分為威斯特伐里亞體系、維也納體系、俾斯麥體系、一戰前的兩極...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徵三十年戰爭結束而簽訂的一系列和約,簽約雙方分別是統治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國、瑞典以及神聖...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了歐洲歷史上有近八百萬人喪生的動盪時期。學者普遍認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標誌著基於威斯特伐利亞主權概念的現代國際體系的開始。 和約...
本書比較系統地闡述了1648-1945年以來近現代國際關係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國際關係體系的演變為線索,把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的演變劃分為威斯特伐里亞體系、維也納體系、...
《近現代國際關係史》以國際關係體系的演變為線索,把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的演變劃分為威斯特伐里亞體系、維也納體系、俾斯麥體系、一戰前的兩極體系和戰後的凡爾賽——...
自從1648年威斯特伐里亞體系形成以來,民族國家成為國際社會的主體。國家主權原則構成國際法的基石,而外交與安全政策成為一國主權的核心內容,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外交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