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姆遜星髓根
- 科名信息::Equisetales,木賊目
- 屬名信息::Astromyelon,星髓根屬
- 標本大小:變化較大,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比較研究,時代產地,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威廉姆遜星髓根
文獻描述:
形態描述
最大直徑(量至次生木質部外緣)可達3cm左右(圖版25,圖B),小的直徑只有不到1mm(圖版25,圖D)。髓在大的標本直徑可達10mm左右,在中等大小的莖髓的直徑一般為5-7mm。髓全由薄壁組織構成,細胞在橫切面上多呈近等徑的多邊形,直徑由髓邊緣向髓中心逐漸增大。在大的標本,其髓中央的細胞直徑可達350-400m。在較小的標本髓細胞也較小。縱切面上髓邊緣的細胞略呈縱向伸長的矩形,向髓中央逐漸變為近等徑或略扁。在大的標本髓可突入木質部,因而初生射線較明顯,髓多少呈星狀(圖版25,圖A、B)。而標本愈小,初生射線就愈不明顯,髓也不呈星狀(圖版25,圖D)。初生木質部外始式,內端寬圓(圖版25,圖C)。在很小的標本就有次生木質部發育(圖版25,圖D),在大的標本次生木質部厚度可達近1.2cm。管胞橫切面近圓形或略呈弦向伸長的扁圓形(圖版25,圖C),大小多為60×70至70×90m。次生射線1-3個細胞寬,橫切面上射線細胞多為徑向伸長的矩形,弦向寬度變化大。管胞徑向壁具梯狀(圖版26,圖A)或近圓形紋孔(圖版26,圖B),交叉場則多具近圓形紋孔。射線為直立同型射線(圖版25,圖F)。皮層分為三部分,內部皮層未見保存。中部皮層在很小的標本多由排列較緊密的薄壁細胞構成(圖版25,圖D)。在較大的標本其中部皮層具徑向的由很小的細胞構成的網路,網眼內為大小不一且排列不規則的薄壁細胞(圖版25,圖E)。有時網眼內的薄壁組織消失後就形成了大的徑向的空腔。外部皮層由多層扁方形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多沿徑向排列(圖版25,圖E)
比較研究
當前標本與威廉姆遜星髓根特徵一致(Leistikow,1962;Eggert,1962),歸入該種應無問題。
時代產地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山東陶棗-兗州煤田太原組16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或晚石炭世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