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貝茨

威廉·貝茨

威廉·貝茨William H. Bates(1860---1931),是美國紐約市的一位眼科醫師,他在工作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他發現人的視力是不穩定的,或者說度數是變化的,還有些人的屈光不正可以自動恢復,這些用傳統的眼科理論是沒法解釋的。於是,他拋棄了傳統的眼科理論,完全從自然療法的角度來研究視力,他發現,視力問題是由眼球緊張導致的,用放鬆眼球的方法可以使屈光不正消失,從而摘掉眼鏡,恢復視力,他研究的一系列視力恢複方法,稱之為貝茨方法。1920年,貝茨醫生自費出版了一本書,書名《不用眼鏡治療視力缺陷》。

貝茨方法誕生後,受到了傳統眼科的反對,貝茨本人也因此被他的工作單位---紐約醫學研究生院和醫院開除。但他堅持推廣自己的研究,他宣稱自己幫助很多人恢復了視力,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確實如此。

貝茨方法的實質就是視功能訓練、調節和拓展,對各種視力問題都是適用的,比如,近視、遠視、斜視、弱視,老花眼、白內障等。由於貝茨的理論與當時的眼科理論相牴觸,以至於沒有多少人認識和理解,沒有被全面的套用。

客觀地說,貝茨方法是否確實有效,至今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貝茨
  • 外文名:William H. Bates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60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 職業:眼科醫生
  • 主要成就:研究了恢復視力的貝茨方法
作品,理論,

作品

因著作權保護時期已過,他的作品《完美視力——摘掉眼鏡》的完整版屬於共有領域。1943年,其刪去爭議觀點的《完美視力——摘掉眼鏡》出版。

理論

貝茨認為:
1、在視覺活動中,眼球系統是標,大腦視覺系統是本。
大腦視覺系統與眼球系統存在密切的互動關係,首先是特定的支配和被支配關係。視覺反應的源動力是來自外界圖像的刺激,這種刺激信息經過眼球系統映射到視網膜傳遞到大腦,經過大腦系統的處理並迅速形成反饋,指揮控制眼球系統做出適應性調整——促使眼球系統視網膜成像更完善。視覺誕生在大腦,視力是大腦對外界圖像的最終反映。屈光不正與視力之間存在粗略相關的關係,但它們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在特定狀況下,甚至完全不相關聯。
在所有的視覺活動中,大腦視覺系統與眼球系統的互動是密切的、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大腦處於絕對支配地位。其次是大腦視覺系統本身存在的視覺圖像最佳化處理能力,這裡也包括對圖像的糾錯、補償和清晰化處理等內容。我們在針對性的視覺功能訓練後,大腦視覺系統對於模糊影像的清晰化處理是完全能夠勝任的,也是非常重要和可靠的。
2、眼睛或者眼球組織僅僅是大腦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
眼睛具有多種不同層次、不同作用的視覺功能,它們都與大腦視覺系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繫。眼睛是屬於大腦體系的一個固有組成部分,眼睛或者眼球組織僅僅是大腦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眼球活動全部受制於大腦,眼球組織的視覺活動、視覺功能是為滿足大腦視覺需求而服務的。事實上,與大腦視覺系統支配互動關聯度越大的視覺功能其重要性越大。此外,就是大腦視覺系統、眼球器官組織與視功能狀態協調性問題,大多數時候它們也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
3、建立人眼機體結構變化與人眼能態之間的平衡協調,可以實現提升人眼調節能力
貝茨還研究發現,人眼是一個能量代謝的機體,她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機體獲得物質產生能量。人眼機體產生的能量可維持人眼機體的自體耗能,同時還產生對外物做功的能,也就是人眼的視覺功能。人眼的調節能態應符合人眼機體需要及時對外物做功的需求,都應該是眼正常能態;而且,眼正常能態必須符合人眼不同時候的視覺需求。因為,建立人眼機體結構變化與人眼能態之間的平衡協調,可以實現提升人眼調節能力,改善調節功能的匹配性,提高視網膜中心凹成像質量,增強視細胞敏銳度,達到提升視力和裸眼視力的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