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諾爾斯
- 外文名:William S. Knowles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麻薩諸塞州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2012年6月13日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哥倫比亞大學
- 主要成就: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
基本信息,所獲獎項,科學貢獻,
基本信息
20世紀60年代末,他研發出一種催化劑,能夠直接合成手性化合物的單個旋光對映體。隨後,他領導的小組又研發出手性膦配體,該物質在胺基酸L-多巴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套用效果顯著。2001年,因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方面的傑出成就與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分享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獎金;另一半由巴里·夏普雷斯(Barry Sharpless)獲得。
1940年,諾爾斯當選美國化學會會士;2004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生前一直供職於孟山都托馬斯和霍克瓦爾特實驗室,直至1986年退休。2012年6月13日,因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併發症,在英格蘭切斯特菲爾德市逝世。
所獲獎項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則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現在,像抗生素、消炎藥和心臟病藥物等,都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藥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藥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藥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藥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藥物作為鎮痛藥或止咳藥,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藥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藥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瑞典當地時間10日下午(台北時間10日晚上),瑞典國王卡爾十六·古斯塔夫向美國科學家威廉·S·諾爾斯頒發了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本屆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授予了美國科學家威廉·S·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及美國科學家K·巴里·夏普雷斯。諾爾斯與野依良分享諾貝爾化學獎一半的獎金。夏普雷斯現為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學院化學教授,將獲得另一半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