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威廉·林賽:保護
長城 的英國人
威廉·林賽 1987年的一天,一個身材高大的外國人在
北京 建國門 大街上獨自行走著。儘管那時的
中國 已經向世界敞開大門,而北京又是外國使館聚集的地方,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在馬路上看見一個外國人還是挺新鮮的事兒。有兩個年輕人走上前去用英語向他問好,“你好,我是威廉”。他回答道。一口濃重的
英國 腔。
英國人威廉·林賽(William Lindesay)對於20年前自己第一次來中國時的經歷記憶猶新。當時只有20歲出頭的他可不是什麼觀光客,而是懷著一個從孩提時便萌發的念頭來到中國。“威廉,你還年輕,還沒有結婚,你應該去中國跑完萬里長城,實現你的夢想。”正是表哥早些時候說的這番話提醒了他。是啊,為什麼不呢?1984年的時候威廉就聽說中國有一個
領導人 叫
鄧小平 ,他要打開中國的大門。這對威廉來說是個機會,於是他背著行囊,帶著相機、地圖,還有一年前在
利物浦 唐人街 學的漢語——一句廣東話——來到中國,開始了徒步長城之旅。
威廉沒有想到,那一次旅行讓他徹底留在了中國。他娶了一個中國妻子,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而2001年創建“長城國際之友”協會並擔任會長,讓保護長城成了他可能要用一生來完成的事。當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地圖上第一看見了長城,並決心有朝一日要登上這個萬里之外的人類奇蹟時,他怎么可能猜到等待他的這一切呢。
童年夢想 威廉第一次知道長城是1967年,當時他還在讀國中,學校新來的校長對班裡的學生說,每個人一生都會用到的書有兩本,一本是聖經,另一本是地圖。聖經在英國隨處可見,絲毫勾不起威廉的興趣,於是他找來一本地圖。
“我在地圖上看到了中國,長城就橫亘於中國的北部,它太美了。在地圖上我看到長城的起點和終點,我夢想著有一天能騎著腳踏車,從一頭到另一頭。”威廉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校長,校長說這個夢想很不錯,可惜無法實現。
“的確,因為文革我沒法去中國,但關於長城的夢想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威廉說。
積極準備 懷著夢想,他開始堅持每天跑步鍛鍊身體,開始學習攝影。開始他會跟朋友們去
蘇格蘭 、
威爾斯 遠足,後來他可以用2小時39分跑完一個
馬拉松 ;每周媽媽都會給他買一個膠捲,這樣他每周有24次機會來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術;他所選擇的大學專業甚至都與那個夢想有關。到了1986年,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學點漢語了,於是他跑到了利物浦唐人街的一家餐館,點了一碗麵條,然後問服務員怎么說“我是英國人”,服務員告訴他,這么說沒用,應該說“你好,我是英國人威廉”。
這句廣東話在北京顯然派不上用場,幸好威廉遇到了那兩個學生。在建國門大街相遇之後,他們來到了
友誼商店 地下的一家咖啡廳,兩個學生想找個外國人練習英語,而威廉想買個日記本,再找箇中國人幫他寫一段中文,告訴別人他是誰,來乾什麼。他們可以互相幫助。
兩個學生在威廉的日記本上寫道:“你好,我是從利物浦來的威廉,我要一個人跑完長城,請幫助我!我需要水和食物。”最後還加了一句“中英友誼萬歲”。“這挺有用。”威廉笑著說。在長城沿線的農民家裡,威廉就給他們看這個,大人一般都不識字,就等他們的孩子放學回來,有時候還可以藉助肢體語言,“比如我餓了,我累了。”威廉邊說邊比劃著名。
當地農民的質樸和友善給威廉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他們通常會帶他回家,讓他坐在炕上休息,給他熱水和食物,然後就那么一直看著他。有鄰居來看熱鬧,想跟他說話,就大聲喊。“他們看我沒有反應,以為我耳朵有毛病,後來他們弄明白了我只是不會中文。”
初到長城 1987年這次對長城的實地探訪讓威廉更加熱愛長城和中國,可是他也看到有人在城牆上隨意刻畫,有人隨手扔垃圾,有些段長城被毀壞甚至消失。這跟他在地圖上看到的可不一樣。
“長城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還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它蘊含著一種精神。”威廉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中國人反倒不熱愛他們的長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
毛澤東 於1935年在長征路上為激勵紅軍寫下了這句詩。威廉想,70年後的今天,到達長城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或許我們應該說:“不愛長城非好漢”。這句話後來成了“國際長城之友”的宣傳口號。
保護長城 “我們必須學會輕輕地走過這座
露天博物館 ,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和想說的話亂寫在有500年歷史的磚上。”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長城不僅是作為傳說得到保護,而且要得到完善的保護,包括建築和周邊環境。”
1998年前後是威廉最為沮喪的日子,在保護長城方面他感到孤立無援。後來他想或許是自己錯了。1987年徒步走完長城時,身為外國人是他的劣勢,不會中文,好多地方不對外國人開放。可現在,這可能正是他的優勢,他可以說出一些中國人不敢說的話。“我想,或許我可以做點什麼。”
這一年的4月18日,威廉帶領120名志願者在
金山嶺長城 撿拾垃圾,當時有二三十位記者隨行報導了此事,其中一個記者寫道:“一個外國人在長城上撿垃圾,後來有幾百人參與其中,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這么多年來,我最大的成就是讓人們意識到長城如果得不到保護將最終消失。”威廉說。媒體報導讓更多人、包括一些長城專家認識到了這一點,政府也開始面對這個問題。“政府很支持我,這很重要。”2001年,威廉在
香港 註冊成立了“長城國際之友”協會,這讓他和長城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到了2004年,協會得到了穩定的贊助,各個項目也順利開展:他們每年會組織三到四次撿垃圾活動,為長城募集並擺放垃圾箱,雇用當地農民成立長城環保站,在長城所在地設立綠色環保標誌。
2001年,威廉創立“國際長城之友協會”,他提出“山野之約”,號召大家“帶走垃圾,不隨地亂扔”,並將環保標語做成提示牌,安置在長城上。直到現在,威廉每周都會和志願者來到長城拾垃圾,平均每年撿拾垃圾120餘袋。在威廉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也加入到保護長城的隊伍中。
壞訊息 2004年威廉再次拜訪《國家地理》雜誌,在同一個商店裡他又買了一個地球儀,他驚訝地發現長城消失了。“這是怎么回事?”威廉捉摸不透。回到北京,他在《
北京青年報 》、《北京晚報》上看到幾篇報導,提到半個長城已經消失了。他想,這可能是長城在地球儀上消失的原因。
未來計畫 “人們知道我是從我在長城上撿垃圾開始的,但這並不是我做的全部。”他說,保護長城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撿垃圾可以讓普通人參與其中。“事實上,我們在與
清華大學 建築歷史與理論及文物保護研究所的專家合作研究烽火樓殘破狀況,這樣的事情是普通人無法參與的。”
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威廉自有辦法。今年底或明年初,“長城國際之友”將與長城保護專家及相關部門合作推出協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活動——“萬里長城,百年回望”圖片展,通過70套新老照片告訴人們長城在過去的150年裡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英國一句老話說的好:“一張圖片抵得上千言萬語。”
明年是威廉徒步長城20周年,他想發起一個能夠讓兒童和青少年學生參與保護長城的活動,“他們是國家和世界的未來,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將來能夠成為環保主義者”。把這句話與他說過的另一句話聯繫起來,我們或許能夠理解得更多:“我們必須從新的角度看待長城,它不僅僅是個古建築,而且是個景觀;它不僅僅是屬於我們為今天所用之物,而且是我們為了明天而必須保護好的珍品。”
守護一個夢想 “作為一個長跑者,面對一座長而古老的牆,他別無選擇,只想沿著它奔跑。”這是威廉在1987年跑完長城後,所著《獨步長城》一書中的一段話。他以此來解釋自己跑長城的初衷。但威廉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衝動呢?這要從他的童年說起。
1956年10月,威廉出生於
英國利物浦 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在郵局工作,母親是保健師。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個姐姐、兩個哥哥。11歲那年,“新來的老師說,你們床邊應該放3本書,其中一本是地圖冊。於是,我每晚睡前都會認真看地圖冊。一天,我無意間發現了上面標註的‘The Great Wall’。那一刻,我感到被什麼觸動了,直覺告訴我,這是我今後要去的地方。”
十幾年後,威廉進入
利物浦大學 主修地理和地質。畢業後,他去過
埃及 和
挪威 的油田工作,後又回到英國,在
曼徹斯特理工大學 工作。無論在哪裡,他的工作都與地理有關。在潛意識裡,中國的長城從未離開過他。
受哥哥的影響,威廉從小就喜歡跑馬拉松。1984年的一天,兄弟二人沿著橫穿
英格蘭 北部的
哈德良長城 跑馬拉松。哥哥邊跑邊說,如果能沿著中國的長城跑,那才算是真正的長跑。因為修建於
古羅馬 時代的哈德良長城只有100多公里長,而中國的長城足有數千公里。哥哥根本沒想到,他隨口說出的這句話,不僅又一次勾起了威廉對“長城”的嚮往,也將改變弟弟的人生軌跡!
到中國去,跑完整座長城!威廉的決心已經不可動搖——他要使自己幼時朦朧的夢想成為現實。他立即著手為“跑長城”做準備。他去圖書館查資料,卻怎么也找不到一本專門介紹長城的書。怎樣才能跑完長城?威廉不停地問自己。旅途距離太長、自然環境和天氣狀況複雜、語言不通、資金不足。他覺得,這些都是將要面臨的問題。於是,不管天氣多么糟糕,威廉都堅持練習長跑,每天15—20公里,他還開始學習簡單的漢語對話,並著手尋找贊助商。
1986年夏,威廉覺得準備得差不多了,便果斷辭去工作,來到中國,要“一個人帶著極少的行裝,食宿依靠沿途居民,從
山海關 出發,一直跑到
嘉峪關 。”回憶起那時的自己,威廉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那會兒,我29歲,沒結婚,也沒有買房、買車的壓力。訂一張從英國到中國的機票後,我就這樣來了。”
到北京後,威廉才發現,他遇到的最大麻煩不是複雜的天氣狀況,也不是資金不足問題,而是沒有通行證——當時,長城沿途有些地區不對外國人開放,外國人需持相關部門開具的通行證才能通過。但威廉不想就此打道回府,他悄無聲息地離開北京,開始了跋涉長城的壯舉。“我本打算從山海關開始,一直往西跑,可是由於水土不服,天氣又熱,還沒跑到一半就腹瀉不止,只得暫時回到英國。”首次嘗試就這樣失敗了。但威廉並不氣餒,僅僅休整了半年,他便於1987年初春時節再次來到中國。
這一次,威廉改變了“戰術”——由西向東,從嘉峪關向山海關方向進發。但是,威廉還得面對沒有通行證的麻煩,他的行動仍屬“非法”。那時,中國內陸地區極少有“長相怪異”的外國人出現。威廉不管走到哪裡,都逃不出當地人的視線。他先後9次被
公安 機關抓住,也曾被限期離境。
1987年5月,在長城上急速行進的威廉,已經將
甘肅 和
寧夏 拋在身後,進入陝西省
定邊縣 境內。這時,當地公安局接到報告,說是長城上突然冒出一個形跡可疑的外國人。公安人員迅速趕來,將威廉擒獲。在裝模做樣地答應“不再跑下去”後,威廉被放了出來。不過,他又“摸”回長城,繼續奔跑。儘管他提高了警惕,儘量避免被人發現,但無奈他1.85米的身材實在太“醒目”,剛跑進橫山縣地界,又被警惕性更高的民眾發現了。這一回,他被帶到了
榆林 市。公安機關決定對這個“慣犯”施以重罰:終止旅行,沒收相機和膠捲,罰款150元人民幣,拘留7天。
此時,威廉已經走了近3個月。可以想像,當時他的心情是多么糟糕。7天后,威廉交了罰款,極不情願地離開了
中國內地 。但他仍不甘心,剛到香港就扭頭“殺”了回來。1987年秋,他溜到
內蒙古 東勝市 ,以這裡為起點,繼續沿著長城向東奔跑,直至12月抵達長城的盡頭山海關。其間儘管又數次被抓,所幸未被遣返,使他得以跑完全程。
威廉終於實現了幼時的夢想,對長城及其地理環境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已徹底愛上長城的威廉發誓:“我要把我的未來獻給長城。”
威廉還在這次長跑中收穫了愛情。在這次“旅行”中斷期間,他在北京
龍潭 湖畔邂逅了美麗的
西安 姑娘
吳琪 。離開北京後,威廉一邊在長城上奔跑,一邊不斷給吳琪寄明信片,其間還兩次向吳琪求婚。但吳琪拒絕了他。“我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當時,他們對威廉的身份表示懷疑,說他不會是間諜吧?”直到第三次,吳琪才被威廉的樸實和對長城的熱愛打動。“我是學歷史的,可是關於長城的很多東西,我都是從這個外國人口中聽到的。當時我覺得,一個外國人能對中國的長城如此痴迷,挺好的。”1988年4月,威廉和吳琪結婚。他們說,是長城成就了他們的婚姻。
1989年,威廉出版了他與長城“情緣”的著述——《獨步長城》,在英國、美國和
德國 引起了巨大轟動。
威廉已經徹底離不開長城了,更何況他的妻子也在中國。他先是在
西安理工大學 找了份教英語的工作;1994年又“轉戰”北京,在《
中國日報 》和新華社擔任特稿社專家。北京就在長城腳下,在這裡,他那顆牽掛的心更踏實了。每逢周末,他都會騎著山地車,風塵僕僕地前去考察、拍攝京郊的
明長城 。
烽火台 和長城腳下的老鄉家,就是他的“賓館”。對威廉來說,教書、當專家都成了“副業”,“探望”長城才是正事。
一次,威廉用相機為蜿蜒巍峨的長城拍照時,發現了許多醒目的黃點。仔細一看,竟是一片丟棄的膠捲盒。“當時,我很難過。雄偉的長城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但很多遊客只顧遊玩,不考慮長城會變成什麼樣。夕陽西下時,長城上下一片狼藉,到處是餐盒、空瓶、香菸盒??長城要是有感情,一定會哭的!”從此,登長城的遊客經常能看到一個外國人在撿垃圾。他們好奇地說:“看這個撿垃圾的,竟然是個老外。老外也靠撿垃圾賣瓶子掙錢!”
每次撿完垃圾回家,威廉都要向妻子倒苦水。一次,他又氣憤地談起此事。妻子卻說:“光氣憤沒有用,你想過做點什麼嗎?”這句話啟發了威廉——“對啊,我應該為長城做些事情。”於是,一個“讓大家一塊兒行動起來,清潔長城”的構想漸漸清晰起來。
1998年4月,在北京
長城飯店 的資助下,威廉召集12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我美化了長城”活動。他們艱難地出入於人跡罕至的亂石間,甚至爬下十幾米高的懸崖,將一個個發出臭味的瓶子和變質食物撿出來。僅在
金山嶺 和
司馬台長城 之間,他們就撿了150多袋垃圾。
2000年5月,威廉找來贊助商,在
箭扣長城 附近設立環保基地,雇用6名山民在長城沿線撿拾垃圾。他們還豎起10塊告示牌,用中英文提醒遊人——“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保持長城古樸的魅力!”但是,環保基地的設立,也產生了一個讓威廉始料不及的負作用:雖然部分遊客不再亂扔東西,但垃圾仍在——他們將垃圾交給環保員,或擺放在明顯之處等人來收。這完全背離了“我的垃圾我帶走”的初衷。此外,“箭扣長城變乾淨”的訊息迅速傳播開來,不久便引來了更多的遊客,也就產生了更多的垃圾。剛開始,環保基地每3個月只需雇一輛卡車來運垃圾,但到了2002年秋,每個月就需要一輛。
威廉知道,單靠他們,長城上的垃圾是撿不完的。於是,他四處宣傳、演講,動員更多的人參與保護長城。2001年,威廉作為創始人兼會長,成立了“國際長城之友協會”。在他的奔走遊說下,“國際長城之友協會”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擁有來自中國、德國、
澳大利亞 等國的50多名固定會員,赴長城撿拾垃圾的志願者已達上千人次。“現在,我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和幫助,包括許多個人和提供贊助的企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他們接受我作為長城的朋友、中國的朋友。這個認可是友誼、信任以及尊重的基石。這很關鍵。”威廉說,他在為長城奔走呼號的時候,從未考慮過自己是一個外國人。“長城是全世界人民的財富,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世界上最長的城牆變成最長的垃圾箱。”
威廉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是
毛主席 1935年寫下的詩句,71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再加上一句:不愛長城非好漢!“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和想說的話刻在已有500年歷史的磚上;我們必須重新看待長城——它不僅是今天所用之物,更是我們為了明天而必須好好保護的珍品。”
現在,威廉又多了一個擔憂——喜歡在戶外開展攀登活動、彼此稱為“山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成為攀登“
野長城 ”最多的人群。這意味著,平時人跡罕至的“野長城”也可能面臨環境污染問題。威廉因此希望在“山友”當中定下一個“山野之約”——將露營之處整理乾淨再離開。他說:“那些不文明的露營者不配作‘山友’,亂扔垃圾的人只配稱‘山賊’!”
不過,讓威廉感到高興的事也不少。儘管有損長城的新問題、新現象不斷出現,但幫助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他的兩個兒子——12歲的
吉米 和6歲的托米,都成了鐵桿的“長城環保者”;妻子吳琪是“國際長城之友協會”的會長助理,更是他的左膀右臂。此外,威廉保護長城的舉動在國際範圍內獲得了認可——中國媒體稱他是“探索長城最成功的外國友人”;中國政府授予他“友誼獎章”;今年7月12日,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 授予他英國皇家最高榮譽“帝國勳章”。
威廉對記者說,長城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對她的愛,終其一生也不會停止;長城急需人類保護,畢其一生也有所值。“我會盡全力鼓勵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事業。在餘生之中,我會和妻子、孩子們留在中國,為了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