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蕎麥

威寧蕎麥

威寧蕎麥,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威寧種植苦蕎歷史悠久,具有“小苦蕎、大世界”和“蕎鄉”之稱,為中國“三大苦蕎”(雲南、四川、貴州)種植基地之一。威寧縣屬於低緯度、高海拔地區,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明顯,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溫差大,年溫差小”的特徵,全縣最高海拔2890米,最低海拔1234米,平均2200米,年日照1800—2000小時,享有“陽光之城”的美譽。特殊的地形氣候與環境,孕育出了自然、生態、無污染的苦蕎。

2016年11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威寧蕎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寧蕎麥
  • 產地名稱: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 品質特點:自然、生態、無污染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6年第112號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0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威寧蕎麥分為苦蕎和甜蕎兩類,反映出蕎本身甘苦統一的特性。甜蕎口感好,但營養不及苦蕎。故有“甜蕎養嘴不養身,苦蕎養身不養嘴”的說法。
威寧苦蕎消炎健胃,含有19種胺基酸,其中有8種為人體必需,還含有銅、鐵、鋅、鉻、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C、E,特別是防癌治癌的蘆丁含量最高。威寧已研製成了蕎酒、蕎益粉、蕎炒麵等系列食品。
威寧蕎麥威寧蕎麥

產地環境

畢節市威寧縣地處貴州省西部的烏蒙山區,縣城海拔2230米,平均氣溫10.4℃,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無霜期180天,日照時數2008小時,地理環境分為涼山,半涼山,河谷區三個地帶。全縣總面積6300多平方千米,約944.25萬畝,常年耕地面積約300萬畝,其中約1/3的土地適宜種植蕎麥。蕎麥是一種性喜溫涼,濕潤,適應性強,生育期短的作物。威寧特殊的生物氣候條件最適宜蕎麥的生長發育,特別是在2300米以上的涼山、半涼山地區是栽種蕎麥優越的地區,苦蕎的播種占蕎麥生產的70%以上。甜蕎種植在半涼山地區,河谷區一般作為夏秋填閒作物或救災作物種植。

歷史淵源

威寧盛產蕎麥,素有“蕎鄉”之稱。
唐以前蕎麥的種植並不普遍,《齊民要術·雜說》中雖然關於蕎麥的記載,但一般認為,“雜說”並非賈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有說《齊民要術·大小麥第十》附出的“瞿麥”即蕎麥,但僅是一家之說。農書中關於蕎麥最為確切的記載則首見於《四時纂要》和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同時,蕎麥在有關的詩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認為蕎麥是在唐代開始普及的。
蕎麥的栽培比較簡單。因為它的全生育期極短。可以在主作收穫後,補種一熟蕎麥,既增加複種指數,又便於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這種情況在明清時期比較普遍。《天工開物》說“凡蕎麥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後種”。《農圃便覽》也說收稷後“將地種養麥”。《馬首農言》亦說“蕎麥多在本年麥田種之”。明代《養余月令》、清代《救荒簡易書》等都指出蕎麥可與苜蓿混種,至“刈蕎時,苜蓿生根,明年自生。”《農桑經》主張“田多者,年年與菜子夾種”。
威寧蕎麥有著幾百年的蕎麥種植歷史,威寧蕎酥曾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貢品,當時蕎酥被明朝庭稱頌為“南方貴物”。
2017年,威寧縣農牧局根據貴州省農業委員會《關於做好2017年貴州省優質特色糧食產業發展專項項目工作的通知》(黔農辦發〔2017〕137號)檔案精神,結合威寧蕎麥發展實際狀況,在板底鄉雄鷹村建立了蕎麥良種繁育基地2100畝,其中苦蕎800畝,甜蕎1300畝,計畫苦蕎平均畝產180千克以上,甜蕎平均畝產80千克以上,平均畝綜合產值3000元以上,總產值600萬元以上。
2017年9月,貴州省威寧自治縣農牧局積極組織農技站、良種場、種子站等農業部門對貴州省2017年優質特色糧食產業發展專項項目威寧蕎麥良種繁育基地進行臨田測產驗收。隨機抽取了10戶農戶的苦蕎和甜蕎種植田塊進行實割實測,測出苦蕎平均畝產達186.2千克,甜蕎平均畝產達84.6千克。通過臨田測產,項目的實施達到了預期目標。
板底鄉千畝蕎麥基地板底鄉千畝蕎麥基地

生產情況

2016年,威寧蕎麥種植總面積達16萬畝,產量在2.6萬噸左右,其中用於企業加工的蕎麥總量在1.3萬噸左右,民眾自己存放食用的蕎麥在7000—8000噸,剩餘的蕎麥作為原料銷往四川、雲南、山東等地。

產品榮譽

2016年11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威寧蕎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威寧小粑粑威寧小粑粑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威寧蕎麥產地範圍為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雪山鎮、哈喇河鄉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類型及名稱
黔苦3號、黔苦7號等適生的苦蕎類型品種。
二、立地條件
海拔1800至2800米。土壤類型為黃棕壤,質地為壤土。土壤pH值為4.5至6.5,土壤有機質≥1.0%,土層厚度≥3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播種:輪作年限一年以上。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6月下旬至上旬,秋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公頃播種60—75千克。
2.施肥:每公頃每年施農家肥≥1.5萬千克。
3.收穫:2/3以上的籽粒變成種子色後收穫。
四、加工
1.加工工藝流程
米加工流程
初清除雜→浸泡→熟化→烘乾→脫殼→篩分→包裝。
面加工流程
初清除雜→研磨→篩分→熟化→做形→烘乾→包裝。
2.加工要點
浸泡時間保持在8至10小時,熟化溫度80℃至110℃,時間20分鐘至30分鐘;烘乾至含水量≤13.0%;篩分至顏色均勻,手捏無顆粒感。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蕎麥米:
顆粒均勻、飽滿,呈黑褐色或黃褐色,色澤光亮。
蕎麥麵:
色澤均勻,呈淡黃色至黃褐色,栗香味濃郁。
2.理化指標:黃酮(乾基,以蘆丁計)≥1.5%,粗蛋白≥11.0%,粗脂肪≥2.5%,水分≤13.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威寧蕎麥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威寧蕎麥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