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優134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三系秈爪交亞種高產中熟晚稻組合。親本來源為野敗型不育系V20A與自選恢復系Y134配組而成。2000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2003年通過全國品種審定。
基本介紹
- 界:植物界
- 屬:稻屬
歷年區域試驗或指定鑑定、比較試驗結果,特徵特性,栽培技術要點,2003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59,
歷年區域試驗或指定鑑定、比較試驗結果
1995年參加省聯合鑑定,平均產量495.4公斤/667平方米,比對照V64增產13.44%,增產極顯著。居12個參試組合第一名。1997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產量504.7公斤/畝,比對照V64(453.5公斤/畝)增產11.0%,增產極顯著。日產量4.3公斤,比對照高0.3公斤。1998年省區試續試,平均產量469.2公斤/畝,比對照增產3.6%,居晚稻中熟1組的第一名(在區試12個點中有5個點第一名,3個點第二名)。
2001年參加全國區試初試平均畝產518.93公斤,比對照汕優64(ck)增產5.52%,達極顯著水平,居第五位。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469.8公斤,比對照汕優 64(ck)增產 6.6%,達極顯著水平,居第五位。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14.3天,比對照汕優64遲熟0.8天。
特徵特性
主要農藝性狀兩年全國區試平均表現;植株較矮、株葉形態中等、分櫱稍弱、成穗率較高、易感紋枯病、易倒伏,每畝有效穗數20.3萬,株高92.9厘米,穗長 21.3厘米,每穗總粒數118.8粒,結實率 78.9%,千粒重28.7克。抗性兩年平均表現:葉瘟6.8級(變幅5-8),穗瘟8級(變幅7-9),穗瘟損失率53.4%,自葉枯病6級(變幅5-7),褐飛虱6級(變幅5-7)。米質主要指標兩年平均表現:整精米率47.9%,長寬比2.7,堊白率90%,堊白度18.3%,膠稠度48mm,直鏈澱粉含量24.4%。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稀播培育壯秧,V134一般在6月22—28日播種,每畝用種量1.2—1.5kg,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kg,分廂過稱播種,2葉期移密補稀。
(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秧齡控制在35天內,插植密度16.6×20cm或16.6×20cm,每蔸2粒谷,插足10萬苗。
(3)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
2003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59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流域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4.3天,比對照汕優64遲熟0.8天。株高92.9厘米,株型鬆緊適中,葉色淡綠,分櫱稍弱,成穗率較高,易感紋枯病,易倒伏。每畝有效穗數20.3萬穗,穗長21.3厘米,每穗總粒數118.8粒,結實率78.9%,千粒重28.7克。抗性:葉瘟8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53.4%,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7.9%,長寬比2.7,堊白米率90%,堊白度18.3%,膠稠度4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4.4%。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南方稻區晚秈早熟高產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8.9公斤,比對照汕優64增產5.52%(極顯著);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469.8公斤,比對照汕優64增產6.60%(極顯著)。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4.2公斤,比對照汕優64增產1.5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一般在6月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秧齡控制在30天內;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16.6×20厘米或16.6×23厘米,每穴2粒穀苗,每畝10萬株基本苗;3、肥水管理:注意後期水肥管理,防止倒伏;4、防治病蟲: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及稻飛虱等病蟲的危害。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加工品質和蒸煮品質中等,外觀品質差。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雙季稻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