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乙巷

威乙巷

威乙巷西起新華路,東折南至雙眼井巷,折北通鳳起路,長270米。宋名威乙巷,清名威儀巷,1966年曾名謙虛巷,1981年復稱威乙巷。宋時,為威捷第一指揮營寨。《乾道志》:“宣和二年(1120),因討睦州方寇,準殿前司備奉旨撥到威捷第一指揮馬軍,並全捷第二、第三指揮步軍,並屬下將駐紮。”原額五百十人,寨在東青門裡。今福聖庵巷,舊名全二營巷;水陸寺巷,舊名全三營巷。此威乙巷,乃威捷第一指揮營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乙巷
  • 地理位置:杭州新華路
  • 長度:270 m
  • 起點:新華路
應尚倫,字思喬。性純孝,年十一喪父,因壕下故業養母,茹素四十餘年。娶婦張氏,一語忤母,尚倫大怒,立召親黨議欲出之。張長跪婆前,母反覆慰諭,乃止。自是婆媳相敬相愛。母中風,手足不舉七年,尚倫晝夜服侍在床笫間,潔熏寒溫如一日。母病危,率諸子長跪竟夜,祈以身代。仁和縣令欣聞,以孝旌之。尚倫以木業驟富,嘗居江邊,見渡者較多,遂冬施薑湯、夏施冷茶,雨夜施火炬,又多作棺材以施死者,每年捐資達數千金,毫不吝嗇。家遭失火災,取書數百卷出宅,其他無所攜。性曠達,富不能識。避兵獨山,疾卒,年六十五。
應謙(1615—1683),字嗣寅,號潛齋,仁和諸生。潛研理學,以不自欺為本,六經多所發明。其學以躬行實踐為先,肆力禮樂、刑政、農田、水利、選舉、學校以及師旅、賦役之事,無不講求,考源竟委。不應科舉,教授自給,束脩之外不受學生家長厚贈。門人著籍者不下數百人。著有《周易應氏集解》、《禮樂彙編》、《古樂書》、《教養全書》、《潛齋文集》等。
陳潛夫,字元倩,錢塘人,居威乙巷。崇禎舉人,十六年(1643)授開封推官,時屬邑多從賊,潛夫與副將劉洪起一起,大破賊將陳德於柳園。福王立,擢監軍御史,巡按河南。尋入朝,陳中興之策甚得福王好評。馬士英表面上應付他,暗裡貶斥其言。南都陷,從魯王於紹興,計恢復。及江上師潰,走山陰化龍橋,偕妾二孟氏赴水而死。
陳祚明,字允倩,御史陳潛夫弟,郡庠生。曾走燕山,客游諸名公卿間,與張譙明、趙錦帆、宋荔裳、嚴顥亭、丁藥園為詩歌,號燕台七子。居長安,賣文為活,所得頗厚。因以錢救濟故交之客游而貧者,遂致囊無餘資。後館於少宰胡兆龍家,間為諸要人作奏章。知交自此益廣,長安中稱白衣台省。為詩文,恆夜以繼日。以是得疾,年五十卒。著有《采菽堂集》、《敝帚集》等。
德星樓在威乙巷北、助聖廟巷南,本名得勝樓,為宋時樓子營地。故大東門,即當時的營門,周愛棠居此。周愛棠,字召林,號春舫,仁和人。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官遂昌教諭。律心甚嚴,讀書外無他嗜好。年八十,猶執卷朗讀,為諸生表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