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聖廟巷

助聖廟巷

助聖廟巷是一處地名,位於杭州新華路與鳳起路交叉處。窯瓶巷,南起助聖廟前,北至小廟巷,長268米,窯瓶巷西側的助聖廟巷明時為馮道巷,清名為助聖廟巷,因巷有助聖廟(即昭忠祠,祭祀唐代名臣褚遂良),故取名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助聖廟巷
  • 東起:助聖廟巷北端
  • 西至:新華路北段
  • 見於:《西湖志》
概述,歷史,

概述

助聖廟前,東起助聖廟巷北端,西至新華路北段。宋時就有助聖廟前地名,有助聖廟,祀前賢褚遂良。後東端南延伸,謂助聖廟巷,明稱馮道巷,南起威乙巷,北至助聖廟前。姚靖《西湖志》:“助聖廟,以祀唐僕射褚遂良者。”

歷史

助聖廟巷南起威乙巷與遙祥寺巷相對,北至助聖廟前東端,長170米。明為馮道巷,清名助聖廟巷,因巷有助聖廟(即昭忠祠,祀唐僕射褚遂良),故名之。1993年建新華坊住宅區時拆,地名消失。
雍正《浙江通志》:“昭忠祠,在仁和縣忠清里,祀唐右僕射褚遂良。里為遂良故居,舊有祠,鄉人歲祀之。成化十三年(1477),郡人周璟請於朝,詔有司新其廟宇,入祀典。國朝雍正八年(1730),總督李衛重修。”助聖廟址助聖廟巷12號(1984年)。舊時助聖廟廟會甚盛。1947年,廟內建助聖廟國小校,解放後為助聖廟國小,廟殿陸續拆建為校舍、課堂。1983年全部拆除,建新華二小。1998年拆遷新華二小,建新華坊住宅小區。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居錢塘(今杭州)褚家堂塘(忠清里,即今新華路)。先祖為陽翟(今河南禹縣)人,隋末隨父褚亮至隴右。蔣舉起兵,署通事舍人。後入秦王李世民府為東宮文學館學士。太宗時任起居郎,累官至右僕射。褚體恤民情,安邦治國,直言敢諫,堅正不阿,受太宗遺詔輔朝。以諫高宗欲廢王皇后,為皇后武則天所惡,貶愛州刺史,憂忿而死。褚遂良博涉文史,工隸、楷,初學虞、王,承前啟後,自成一家,乃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傳世有《伊闕佛龕記》、《房玄齡碑》、《聖教序》等,墨跡有《兒寬贊》,並有文集20卷。
褚遂良籍貫有兩說,一說河南陽翟,一說浙江錢塘。光緒間住忠清里的布政使銜前江蘇按察使應寶時在撰書《重修昭忠祠記》中有如是之說:昔仁和孫侍御志祖按《唐會要》及《唐彥卿集》載,公於鹹通中,蒙恩歸葬陽翟,賜諡文忠,而新、舊《唐書》不載此記,故後人罕知之。宜榜廟額曰“褚文忠公祠”,又作楹帖云:“廟食褚塘,大節一生垂史冊;魂歸陽翟,易名千載表文忠。”又錢塘梁啟心《謁公祠詩》云:“佳兒佳婦言猶在,元舅元勛事總虛。”全祖望稱為絕對。
歷代士人對昭忠祠多有詩詠,今錄一二。清朱彭《褚公祠》:“寵奪椒房武氏嬌,獨持顧命感同僚。空教還笏投荒徼,從此垂簾變牝朝。先帝恩深原不負,愛州魂遠有誰招。千秋梓里存祠廟,社鼓迎神未寂寥。”吳鎮《昭忠祠》:“獨爭廢立血沾巾,俎豆春秋祀直臣。此獠任從呼撲殺,牝雞豈許竟司晨。不辭瘴癘投荒徼,忍使朝廷亂大倫。千載風霜猶凜凜,誰言飛鳥自依人。”
據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建昭忠祠後殿碑記》:“唐河南郡公尚書右僕射褚公,為吾平安里(忠清里)土地正神,敕建昭忠祠,奉安神像,春秋致祭,載在祀典。”
據《下檔(55)—61》,助聖廟巷國小上報區工業局函:助聖廟有三隻香爐一事,後調查稱助聖廟原為褚家祠堂,代理人褚文彬(褚遂良後裔)現住賣魚橋霞灣巷25號。三隻香爐,製作年代一隻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一隻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一隻為民國時製造。工業局處理意見是由助聖廟國小校長方武球和祠堂管理人褚文彬擇法將香爐移置角落。
《杭州市科協志》(1958—1989年):1984年,下城區科協與團區委、市園文局聯合在(下城)區內街巷豎了“孩兒巷”、“助聖廟巷”、“潮鳴寺巷”、“慶春路”、“艮山門”等五塊街巷史碑,對普及杭州城市歷史知識,增添城市風光,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助聖廟巷”巷史碑,攝成照片陳列於浙江博物館。
邵戒庵,名遠平,字戒三,原名吳遠。居忠清里。清康熙三年(1664)進士,授庶常,官至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器識宏遠,讀書以經世為務。曾視學江右、典試粵東,所得者皆一時名士。著有《續弘簡錄》、《元史類編》、《戒庵詩存》等。生有四子:錫蔭、錫榮、錫章、錫光,皆有文名,章、光同登進士。武林舊族代有聞人,邵氏稱極盛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