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泰

姜炳泰(1913—1980)、戲曲理論家、作家。陝西渭南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炳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陝西省渭南市
  • 職業:戲曲理論家、作家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早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曾擔任共青團西安市委宣傳部部長.

主要成就

民國二十七年(1938),任渭南縣下邽國小校長,並加入“青救會”。在此期間,他以教書為名,多次與當地進步人士一起組織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抗日救國的理論.
民國三十一年,奔赴延安,先在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任教員,後入延安大學學習。民國三十四年以後,回到關中師範學校任教。
民國三十七年,任關中分區文協副主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陝西省文工團協理員、西安市文化館館長、省秦腔實驗劇團團長、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
1955至1966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劇協陝西分會副主席。在工作之餘,他改編了秦腔《法門寺》、《屈原》(與袁光合作)、《游西湖》(與馬健翎、黃俊耀、張棣賡合作)。改編本《法門寺》保留了“拾玉鐲”、“獄中相會”、“告狀”等精彩場子,刪除了繁冗的情節和不健康的語句,增強了劇本的文學色彩,在陝西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中獲劇本一等獎。戲劇理論研究方面,撰寫有《神話與藝術》、《論勞動人民的求實精神》、《古為今用 推陳出新》、《論古典戲曲的人民性》等文,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闡發黨的戲曲方針和政策,探討戲曲的藝術規律,對戲劇實踐和理論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1961年以後,他的戲劇觀點受到錯誤的批判,但他仍然努力工作,在陝北深入生活中創作了反映老區人民革命鬥爭生活的大型話劇《郭家灣》。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下放陝北農村勞動鍛練十年。

個人生活

1980年4月19日在西安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