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貢米

姜湖貢米

姜湖貢米,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城縣歸昌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素有“魯南米倉、郯城歸昌”之稱。郯城縣歸昌鄉屬溫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利於農業生產。姜湖貢米“晶瑩剔透、色如白雪、食之清爽可口、香如膠糯”。姜湖貢米外觀漂亮整潔,米粒較細長,透明心腹白小;飯粒完整,潔白有光澤,軟不粘結且富有彈性,冷後不硬不回生,適口性好;出糙率和整精率要高,加工性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姜湖貢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湖貢米
  • 產地名稱: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
  • 品質特點:米粒較細長,透明心腹白小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 批准時間:2012年08月0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概況,氣候概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姜湖貢米“晶瑩剔透、色如白雪、食之清爽可口、香如膠糯”。姜湖貢米外觀漂亮整潔,米粒較細長,透明心腹白小;飯粒完整,潔白有光澤,軟不粘結且富有彈性,冷後不硬不回生,適口性好;出糙率和整精率要高,加工性好。

營養價值

姜湖貢米中一般含蛋白質7%-8%、胺基酸6.5%-7.0%、澱粉80%-85%之間,含鐵10.5毫克/千克-11.5毫克/千克、鈣5.8毫克/100克-6.5毫克/100克、磷105毫克/100克-115毫克/100克。另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姜湖貢米姜湖貢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郯城縣歸昌鄉地處平原,地勢低洼,多系幼年水稻土,是1958年稻改後,由於耕作制度的改變,使原來的土壤類型(多為砂姜黑土和潮濕土)形狀改變,具有了水稻土的特徵,從而發育而成的一個新土類。其主要標誌是,由於淹水、旱作反覆交替,形成了幼年水稻土特徵的氧化還原耕作層,大量的銹紋斑滲入土壤層。這一土壤類型,由於年齡較短,還不是典型的水稻土,故稱為幼年水稻土。該土種大多是第四紀早期,即1萬年以前的洪積、湖積黃土狀母質。該母質形成的土壤,質地粘重,耕作困難,易積洪澇,養分豐富,潛在肥力高。

水文概況

郯城縣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運河水系,流向多為自北向南,均為季節性河流,全縣主要河道45條,全長620.7公里。沂河、沭河縱觀縣境,為過境主要河道。歸昌鄉境內河流有老墨河、郯新河、柳溝河、馬頭引水渠等,建國後經多次大規模治理,在疏浚舊河道的同時開挖新河,全鄉河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河網布局,基本具備承接蓄水、排泄內澇的功能,境內水利條件配套齊全,地下水源充足,農田排灌設施配套齊全,水質清澈,無污染,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同時姜湖貢米種植區內無大型工廠,灌溉水均來自地下水或河水。無“三廢”排放和空氣污染,也沒有重金屬污染歷史。

氣候概況

郯城縣歸昌鄉屬溫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利於農業生產。年均日照時數為2354.5小時,日照率為53%。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3.1-13.7℃之間,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1℃,無霜期212天。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間隔日數(作物生長季)212天,積溫4415.7℃,保證率80%的積溫4290.0℃;月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0度的間隔日數(作物活躍生長季)117天,積溫2894.5℃,保證率80%的積溫2500℃。平均降雨量835.5毫米,≥0℃間的(農耕期)降水量809.4毫米,占年總量的97%;≥10度間的(喜溫作物生長季)降水量733.5毫米,占年總量的88%;≥20度間的(喜溫作物活躍生長季)降水量569.6毫米,占年總量的68%。這種雨熱同季的特點,有利於水稻的生長。
姜湖貢米姜湖貢米

歷史淵源

城縣歸昌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素有“魯南米倉、郯城歸昌”之稱。
相傳,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途經郯城姜湖坻一帶,食“姜湖米”後讚不絕口,遂命以進貢,“姜湖貢米”由此而來。
姜湖貢米姜湖貢米

生產情況

2012年,姜湖貢米地域保護種植面積4000公頃,總產量3.6萬噸,年產優質大米2.2萬噸,實現產值8600萬元。
姜湖貢米姜湖貢米

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姜湖貢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姜湖貢米姜湖貢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姜湖貢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郯城縣歸昌鄉所轄的29個行政村、2個部隊農場和2個地方國營農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3′00″-118°20′00″,北緯34°28′00″-34°34′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與特殊內容規定
姜湖貢米的產地選擇旱能澆、澇能排,土壤、灌溉水無污染,遠離廠礦企業,環境質量符合NY 5116-2002無公害水稻產地環境質量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性要求
選取經過國家種子部門審定的品種、並且高產、優質、抗逆性強,代表性的品種有陽光200、臨稻11、蘇秀9號等。
(3)生產過程管理
①肥床、稀播、旱育帶櫱壯秧
水稻生產要採用規範化旱育苗方式育苗。做到肥床、稀播、旱育帶櫱壯秧。“育秧先育根”。選擇通透性好,疏鬆肥沃,非鹽鹼土,地下水位低、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灌排方便的地塊育秧。為提高保溫和育苗效果,倡導中棚育秧、中棚育苗,床寬3.54米,棚架高1.5米為宜。床土要耕松耙細,整平床面,用細的腐熟糞肥調配好營養土。在當地平均氣溫穩定到12℃時開始播種。秧田播種量宜稀不宜密。播前苗床澆足底水,每平方米勻播芽籽200克,最多不超過250克,播種後,用木板將種子拍壓入土。再用無草籽的過篩沃土覆蓋0.5-1.0厘米。最後在床面上鋪好地膜,做好保溫工作。旱育苗以底肥為主,一般苗期不追肥。水稻用中苗或大苗插秧。
②早整地、適時早插、合理稀植
合理耕作,整平土地,適時插秧,合理稀植,是水稻高產的重要條件和基礎。採用合理耕作,以旋耕為主,一般翻一次,旋耕二次,適當深松。要早翻、早整、早耙的三早整地,在此基礎上,再用水耙整平,以保持土壤良好結構。水耙整平要求地面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達到“寸水不露泥”的程度。應以施用優質腐熟圈肥為主,每畝用量4000千克,在6月上中旬施入,增加土壤有機質,圈肥要求在翻耙前施用,做到全層施肥。化肥每畝使用磷酸二銨10千克,硫酸鉀複合肥15千克,6月上中旬即麥收後整地時做基肥使用。適時早插可相應地延長水稻營養生長期,增加早分櫱成大穗的比例,提高成穗率,並增加水稻抗逆性。6月中下旬開始插秧。插秧規格,要提倡合理稀植,一般插秧規格為30厘米×13.3厘米和30厘米×16.5厘米,每平方米保證插滿20-25穴,每穴3-4棵苗,要拉線插秧,做到行均、穴勻、棵準。插秧深度2-3厘米,插後查田補苗,做到不傷苗,不窩根,不插死秧。
③搞好插秧後田間管理
按水稻生育的葉齡指標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及時除草、防治病蟲害,是促進水稻生長發育,實現高產豐收的保證。7月中旬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均勻撒施;8月中下旬水稻進入灌漿期時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噴霧。水稻對水的要求甚為嚴格,必須堅持淨水灌溉,用水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嚴格禁止污水灌溉。在插秧後返青前要濕潤管理,扶苗護苗,以促為主,以利壯根增櫱。在分櫱期需灌3-4厘米水層,淺水層能夠提高地溫水溫,為水稻分櫱創造良好條件。曬田是稻田水分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適時曬田可抑制過多分櫱,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群體結構和光照條件。孕穗至抽穗期,光合作用強,代謝作用旺盛,外界氣溫一般較高,水分蒸騰量較大,這時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時期,應把水層保持在4-6厘米為宜。抽穗揚花期是水稻對水反應較敏感的時期,水分不足,會造成抽穗不齊,授粉不好,秕粒增加。灌5-7厘米水,促進灌漿速度。抽穗後20-35天應採取間斷灌水,使土壤保持飽和壯態,促進老根吸收養分,達到養根保葉活稈成熟。黃熟初期排乾,窪地可適當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適當晚排。水稻生產提倡採用以人工為主的措施進行滅草。儘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水稻病蟲害的防治,要堅持綜合防治方針,以農業防治為主,把農藥使用量控制在最低量。把病蟲控制在經濟閥值以下,減少農藥殘留。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掌握防治適期,及時消滅病蟲源。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
在水稻完熟期收穫,捆小捆,稻捆直徑25-30厘米,晾曬3-4天,然後脫粒。也可用聯合收割機收穫。曬乾揚淨後儲存。在姜湖貢米的生產上,以突出原糧特點,集成了傳統生產工藝,良種栽培為基礎,開展新工藝、新品種的套用研究,採用獨特的加工工藝進行精心製作,推廣套用多機輕碾、光電色選、機械拋光、電子定量、真空包裝等多項大米加工新技術,使姜湖貢米品質、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姜湖貢米必須達到農業部“無公害食品 大米”的衛生指標。執行NY 5115-2008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保護範圍內的“姜湖貢米”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姜湖貢米”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郯城縣姜湖貢米富硒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申請,並按照“姜湖貢米”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的要求進行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包裝用材料應符合GB 11680規定,包裝儲運圖示標誌應符合GB 191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