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作生涯,創作啟蒙,創作天賦,風格養成,風格體現,油畫作品,
創作生涯
1992 年姜建中先後以《側面女》NO.1 和《側面女》NO.2 入選“第二屆中國油畫展”和“廣州雙年展”, 1993 年他開始創作《演算系列》, 1995 年他的《演算系列》 NO.1 至 NO.5 參加了“上海新架上畫派展”,至此為一完整階段,姜建中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學派風格和個人風格的油畫家開始引起了美術界的關注,並進入了批評家的視野。他的藝術風格以品格精粹和精神內涵的當代性而獨具一格。作為上海“新架上畫派”的重要一員,姜建中和他的同道們一起賦予了“海派”藝術以新的文化意義和現代內涵。油畫藝術是一門具有深厚而豐富的學派傳統的藝術,在經典的西方藝術史中,藝術家幾乎都是把握了學派傳統之後再創造個人風格的,可以說在藝術史上找不到完全沒有傳統影響或者傳統因素的藝術家,換言之,一個沒有學派傳統風格基礎的藝術家也就沒有個人風格之可言。姜建中對學派傳統在藝術建構上的意義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他說過:“任何一種藝術它應該突破原來的框架,但又必須又具有原來的因素——對傳統的重新解釋,是傳統在現代環境中的變異。”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傳統”往往成為對立的二極,一是“死”,二是“泛”,一些人一進去就死,就出不來了;一些人則面對浩瀚如海的傳統找不到頭緒,沒有方向了。
創作啟蒙
姜建中對待傳統的態度在方法上沒有進入誤區,他不是一般的進入傳統,而是從“學派”的角度切入,並以學理分析的方式選準了一位文藝復興早期的義大利畫家 ---- 委涅滋阿諾為專攻目標,畫家力圖從外觀進入大師表達的內在層面,為此他畫了若干《側面女子像》,在這些無論形式和表達語言都儘量追摹大師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畫家對委涅滋阿諾的崇拜子誠和研讀之深。究竟是什麼力量使畫家對一位處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初期之交的義大利畫家如此傾心?這不能僅僅從形式和語言的層面上尋找答案,更為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了畫家的一種成熟的藝術狀態和心靈境界。它的針對性卻是隱性的——這是地域人文所賦予畫家的特殊態度,但卻仍然是對集體社會心態的一種非對抗反駁。當代中國油畫藝術比之文化禁錮時代是大大地開放了,但這個開放的時代也使有識之士看到了中國油畫在學派傳統上的虧欠,這個虧欠與油畫藝術在當代文化中所展開的氣象和規模是極不相稱的,這或者就是姜健忠和“上海新架上畫派”的畫家們進行藝術探索的動力因素之一。
創作天賦
姜建中具有很好的感覺潛質,這個感覺潛質和他對語言的運用、研究是共生共存的。在回家的感覺能力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感覺的維度是完整的,在畫家那裡作為文明動物人的三重感覺方式(官能感覺、實踐感覺、精神感覺)是並存的,並且是經過整合了的。畫家的感覺方式是以管能感覺為前導,實踐感覺為認知、精神感覺為統攝的一個完善的感覺程式,於是畫家就不僅把握了感覺客體的外在空間和內在空間,同時也把握了感覺客體在意象空間(想像空間)。姜建中是一個懂得造型藝術的視覺屬性的畫家。他認為繪畫不是哲學的圖解,而首先是視覺藝術。油畫藝術是很重視覺功能的藝術形式,在這裡眼睛的官能感覺是第一性的,因此對於一位油畫家來說,視覺潛能的充分運用常常是一個本質層面上的才能。對於語言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對於感覺潛質完整而又充分的運用使姜建忠在油畫藝術在品格上日臻完善和精粹,他是一個“沉潛於道”的畫家,在一個膚淺的商業文化大行其道的社會背景中,在一個以浮躁的社會心態為主導的情境之下,姜建忠的藝術和藝術狀態應該說是一種對社會具有建設意義的回應。90 年代以後,中國的藝術普遍存在著退向自身的追求,畫家們認為藝術的外部已經沒有問題了。於是,形式和語言的問題都凸現出來,它使藝術退卻了過多的社會色彩和功利目的,而試圖使藝術真正地成為一個自在的系統,真正地使藝術成為內在於生活的一個存在。在這個趨向中,姜建中表現出非常的自省和自信。他是一個對語言十分敏感的畫家,他全身心地(以自身體力和智力)投入對語言的研究和探索之中,興致所在甚至有“把玩”之嫌。他懂得只要“充分使用語言,就能充分顯示出語言的本質和意義。”亦即語言為自己創造意義。
風格養成
姜建中生長在南方,求學在北方,這個經歷對他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是存在著明顯影響的,畫家是當代“海派”藝術家中少數具有北方背景和受其影響的藝術家之一。“北之沉雄,南之秀婉”,這是歷史評價南北二宗畫派的名言。在審美價值上並無高下之區別,沉雄出大家,出大作,秀婉亦出大家,出大作。但是如果從文與質的角度來評判,北派宗質,南派尚文可能不失為一個尺度,聯繫到姜建忠傾心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大師委涅滋阿諾的藝術,這就是分析畫家的藝術得到了美學上的溝通。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姜建中是一個質與文並重的畫家。文與質的分裂是當代藝術家中比較多見的症狀,或文盛而質衰或質重而文弱,很難得而兼之。而一個好的藝術家和一個可能成為大氣象的藝術家,一般是文與質相生相長,並存共勉的。由於姜建中藝術的北方背景和文與質並重的特性,遂使他的藝術在美學品格上具有崇高、靜穆、古雅的意味,這些美學因素無論在其靜物主題和人物主題作品中都透露出來了,應該說這種超越了地域規範的美學品格是十分可貴的,難得的。
風格體現
“上海新架上畫派”的畫家群體並不是帶有鮮明觀念意義和流派意義的組合,但將它放在當代藝術的格局中之後,它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架上繪畫是屬於西方古典藝術的一個概念,它是根據畫面形式而提出的。在藝術的當代話語中,架上繪畫具有古典的指謂。顯然在架上繪畫面前冠以“新”字,是畫家們的一種文化策略,它在對應當代藝術的多元格局的同時,也是針對著現代主義的藝術潮流的。畫家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最後的形式邊界——架上的、繪畫的。但在這個邊界之內仍是一種開放的文化態度和多元的價值取向。“上海架上畫派”雖然沒有共同的流派和美學規範,但卻在一個共同的追求上集合在一起,這就是將語言形式推到一個歷史的高度之上,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研究很像維根斯坦對於語言現象的解釋,即認為語言即是對語言的使用,即按規則來進行一場遊戲。這種意識同時似乎也包含了畫家們對人生的態度,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的意義存在於生存活動之中,人的最高本質即是在自己的生存活動中為自己立法,為自己創造意義。可以說“上海架上畫派”畫家的藝術態度和人生態度是理想主義的,不管是畫家有無自覺的意識,這種理想主義是對虛無主義的回應(或者否定),虛無主義在當代的蔓延,加上後現代的負面影響,使得理想主義成為了可貴的東西。
油畫作品
姜建中油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