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存禮

姜存禮,男,1931年2月22日出生於昆明市武成路義生巷一戶居民家裡。抗日戰爭爆發後,昆明街頭常有進步青年學生宣傳抗日救亡,募集救濟資金。有一次,年僅7歲的姜存禮,拉著弟弟聽完宣傳講述,用手抹去淚水,擠進人群,捐獻了小哥倆的午點錢,使在場的人都感動地說:“小娃娃也知道抗日救國,我們中國亡不了!1938年後,昆明常遭日機轟炸。1942年中秋節的前一天,日機空襲昆明,武成路中彈起火,被炸的街面房屋被燒成一片廢墟;1943年日機又來空襲,義生巷中彈,姜存禮家被炸成了一個大坑。12歲的姜存禮憤憤地說:“要是我們國家強盛,小日本就不敢這樣欺負我們啦。”媽媽對他說:“對,有國才有家,使國家強盛起來,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尤其是要靠你們。”媽媽的話深深地印進了姜存禮幼小的心裡。後來姜存禮讀中學時,曾在作文《我為什麼要學理工科?》中寫道:“……在今天的時代,科學發展一日千里。在一些國家,科學技術已被普遍利用,然而在中國還很落後,連一般的科學技術,機械設備,都要從外國引進。現在,美國搞核子彈,蘇聯也在搞,將來萬一再起戰爭,中國還能存在嗎?我想,我不應該為了我的興趣而忽略了我對國家的責任。因此我打消了學文科的原意,選學理工科。我之所以學理工科的決定,絕不是偶然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存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昆明市
  • 出生日期:1931年2月22日
人物經歷,主要事跡,

人物經歷

姜存禮在五華中學國中畢業後,1945年秋考入雲南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此時抗日戰爭雖已勝利,但國民黨政府又想發動內戰,昆明市特務橫行,市民人身安全難以保證。1945年“一二·一”慘案發生後,姜存禮開始認識到,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要靠科學發達和工業發展來救國是行不通的,只有起來打倒專制獨裁,建立民主的新中國,國家強盛才能實現。從此,姜存禮積極參加“一二·一”後的一系列愛國民主運動。
1948年秋,組織將姜存禮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員,並擔任支委和小組長。1949年3月2日姜存禮經玉溪到達峨山游擊區,分配到峨山游擊大隊負責政工,改名李子豐,同志們都叫他“小李”或“小季”,他虛心向大家學習,還把從家裡帶來的衣物送給最急需的同志。學穿草鞋時,草鞋磨腳,就用破布條把草索裹起來,慢慢地穿慣了,不裹也行了,最後打赤腳也能走路。峨山游擊區多是彝族,為了工作方便他下決心學彝話,請彝族戰士做老師,教後就在筆記本上記下並加上注音,他刻苦學習的精神使彝族戰友很感動,都喜歡教他,沒多久就能聽會說,後來還可用彝話演唱革命歌曲。1949年4月,游擊隊在總果時,峨山中學來了一批學生參加游擊隊,較小的易華英和李惠芬安排在他負責的政工隊,因鬥爭需要她倆想改名,請姜存禮為她倆取,姜存禮為易華英改名為易堅,為李惠英改名為李燕梅。不久易堅的舅舅尋人找到游擊區,姜存禮出面接待,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終於做通了易堅舅舅的工作,為易堅留下些錢後放心地回去了。後來易堅的舅舅也參加了革命,和大家一起打游擊來了。
1949年6月,姜存禮擔任滇中游擊支隊第三大隊教導員。8月,隨游擊隊進駐新平縣城,9月,組織安排姜存禮轉業到地方,任中共新平縣委委員;新平縣人民政府成立,姜存禮任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組織動員部分年紀小的同志回學校繼續讀書,易堅和李惠芬找姜存禮交換意見,他跟她倆說道:“從新平解放以來的實際情況看,人民的思想覺悟是大大提高了,殘匪的肅清也是短期內就可以徹底實現的,但要把封建的農村變成真正民主的農村,卻不是一天兩天做得到的。有些人以為全國解放了,應該是城市工作重要了,可以以此為藉口要求到城市去,這也許從總體上看是有道理的。但在雲南,尤其是在新平,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已經下來的,應該堅持在農村,現在還在城市的,有的應該到下邊來,大家為建設新農村而努力。我下鄉時本答應過母親等解放了就回去讀大學,照理說我該回去了,但我能丟下這么多需要我們去努力完成的工作嗎?能只考慮個人和家庭利益嗎?我決定留下不走了。我已經寫信回家,還動員二弟丟下書本也去哩!”易堅和李惠芬聽了姜存禮的一番話,都留了下來。姜存禮的二弟,也在哥哥的鼓勵下離開昆明的大學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0923部隊。

主要事跡

1949年12月,中共新平縣委派姜存禮到北區兼任區委書記。1950年3月9日,姜存禮參加完南下幹部和地方武裝區營級以上幹部在玉溪州城的會師大會後,即返回新化開始了緊張的征糧工作。姜存禮是北區征委會負責人,縣委要求征糧工作任務爭取在5月10日前完成,征糧觸及土地大戶的利益,他們勾結土匪四處散布謠言,伺機搶劫,抵制和破壞征糧。4月30日,北區新化發生土匪暴亂,200多土匪向北區區政府進攻,姜存禮和邱文郁率領11位征糧工作隊員進行了頑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區政府被土匪攻破,姜存禮和邱文郁組織突圍,衝到大門口,被土匪火力阻住,姜存禮堅守陣地,不斷向敵人射擊,掩護同志們突圍,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剩下一顆子彈射向自己,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1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