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觀音禪寺

姜堰觀音禪寺

姜堰觀音禪寺,古稱觀音院,明清時稱觀音寺、觀音庵,寺院座落於江蘇省泰州市,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年間。相傳東渡日本的鑒真曾在此設過道場。

1999年1月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觀音禪寺移址修復,原址位於蔣垛鎮蔣北路北側的姜家莊。2006年移址修建為姜堰觀音禪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上,這座千年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一直為蘇北地區淨土禪宗的祖堂。

姜堰觀音禪寺占地三百畝,截止2012年,為泰州建成面積最大的寺廟。大雄寶殿內有兩寶,一是晚清時期日本第一任內閣首相伊藤博文贈予寒山寺的一口銅鐘,二是寒山寺贈予觀音禪寺的蘇中第一大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姜堰觀音禪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
  • 占地面積:三百畝
  • 門票價格:免費
  • 移址修復:1999年1月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寺廟傳說,寺院法師,

歷史沿革

姜堰觀音禪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年間,北宋仁宗年間重修,清朝道光年間擴建。
姜堰觀音禪寺
據僧侶記載,著名的鑒真和尚六次東渡,兩次到觀音院設道場,弘揚天台宗和律宗,教化信徒,宋真宗天禧年(公元1019年),淨土宗第七代祖師、著名高僧省常大師到此大行法化,元末明初普度禪師、智旭禪師曾在此行化。明清時期江淮地區佛教盛行,又因觀音庵禪風純正,許多大德高僧到此行腳,芝峰大師、諦閒法師都曾雲遊於此,開設道場。清朝光緒年間觀音寺發展到鼎盛時期,寺廟占地十餘畝,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禪堂及廂房二十餘間。
至1946年初寺院占地面積14畝,有山門殿、大雄寶殿等建築二十餘間,寺中僧侶20多人。為抵制偽軍和地方反動武裝組織的侵占,1946年7月在中共大倫區委的幫助下,廟宇除三間廂房外,其餘主體建築全部拆除。
1999年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觀音庵作為宗教場所對外開放。1999年1月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觀音禪寺移址修復。時任蘇州寒山寺方丈的性空長老不辭辛勞,夙興夜寐,籌措資金,決定修復祖庭。
2006年,依性空長老心愿,觀音庵更名為觀音禪寺,2009年5月18日,觀音禪寺舉行大雄寶殿佛像開光儀式。

建築格局

整座寺廟呈正方形布局,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庭院、放生池、菩提橋、藏經樓等建築組成。不僅大雄寶殿內有兩寶,一是晚清時期日本第一任內閣首相伊藤博文贈予寒山寺的一口銅鐘,二是寒山寺贈予觀音禪寺的蘇中第一大鼓。此外,藏經樓里還藏有全套《乾隆大藏經》和《積砂大藏經》等經書。
觀音禪寺已修建完工的一期工程占地34畝,平面布局為“口”字型,古色古香的園林風格建築,正門朝南,前為天王殿,殿門上方蘇州寒山寺法主性空長老手書的“姜堰觀音禪寺”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進入天王殿,迎面是一尊大肚彌勒佛像,笑容可掬,憨態十足,彌勒佛背面是一尊韋馱天尊像,威儀可敬,一坐一立,令人頓生佛念,佛龕四柱金龍纏繞,活現臨空,殿的東西兩側分立四大天王像,一執利劍,一執琵琶,一執雨傘,一執龍獸,殿後為庭院,院中有放生池,池上建有香花橋,橋面正中鑲有游龍戲珠的鏤空石雕,橋身、橋欄、池四周圍欄全部採用漢白玉石,池的四周有四尊白玉龍首,龍首嘴中常年不斷流著溪水,池中的紅花魚不時在蓮花荷葉里嬉鬧遊玩。越過香花橋,拾級而上來到大雄寶殿門前,寶殿前方為寶鼎一尊,置於漢白玉石鼓上,寶鼎5層高8米。大雄寶殿是觀音禪寺的主體建築,外形看大殿為品字雙層磚木結構,四個飛檐翹角掛有風鈴,脊兩端有常轉法輪,脊上書有“佛日增輝”四個大字,殿脊上各有5個吻獸,四角各有四大天王守望天空,喻含著四大天王各掌乾坤,呼風喚雨,福降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殿高18米為力歇式,前後左右各伴有卷棚式走廊,大殿面寬有32米,進深28米,採用承托梁架,柱為圓木,二人方能抱合,用按柱造,穿插枋,畫枋雕棟,梁枋間,斗拱相接,大殿彩繪繪頂,圖案精美,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藥師、阿彌陀三尊大佛,佛身通體貼金,興澤灼目,佛高 8 米,三佛高座在蓮花寶座上,面容和藹慈祥,大殿兩側分別排列著十八羅漢像,造型生動,姿態各異,個個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大佛背後是海島一善財求法雕塑,海島正中為觀世音菩薩,左善財、右龍女分守兩旁,其他神仙分布在海島各處,這些佛像是據佛教《華嚴經》“善財五十三參”的傳說塑造和布局的,整座佛山布局莊重優美,疏密有致,大雄寶殿東南、西南兩側分別置有報鐘和大鼓,報鐘上鑄有性空法主手書楷體《心經》整卷經文,大鼓為蘇州寒山寺所贈,大鼓鼓面直徑達2米,為蘇中寺廟第一大鼓。
在天王殿、大雄寶殿中軸線的東側,是樓房和寮房,有祖堂、引堂、方丈室、經堂、佛樓、齋堂等,整體建築為明清園林建築風格,在大雄寶殿的北側是正在建築中的藏經樓和放生池。規劃建設中的藏經樓高18.6米,為上下兩層,樓上為藏經處,各種經、律、論等經書經文將珍藏於此地,樓下為經堂,將是講經說法的地方。據常法大師介紹,沿中軸線西側,2013年開工建設偏殿及廂房,按觀音寺原貌建觀音堂,關帝殿、功德林等,形成東西樓堂、廂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樓抱殿”的格局。

寺廟傳說

相傳在梁武帝年間,大德高僧寶志和尚座下得道弟子慧仁,行腳至吳陵姜家垛(現姜堰市蔣垛鎮蔣北村),看到因洪水泛溢和海盜倭寇的侵擾,百姓一日三餐只能靠樹皮草根充飢,生活極其艱苦。慧仁不忍,大發慈悲,將化緣來的糧食用大鍋煮粥,放齋於百姓,當地百姓深感佛祖慈悲,紛紛請求慧仁和尚在此傳經授道。慧仁和尚隨緣,誅茅建舍修建道場,弘揚佛法教化百姓,一時間當地百姓一面禮佛,一面在慧仁的帶領下築堤建壩擋三面來水(海水、淮水、江水),引溝泄洪,墾荒種田,百姓的生活逐浙富足起來。慧仁和尚的師父寶志和尚佛教造詣很深,素有“十一面觀音菩薩”應化之說,深得梁武帝尊捧,慧仁和尚思念遠在金陵的師父,遂將茅舍定名為“觀音院”。慧仁和尚廣結善緣,教化一方,一時觀音院在江淮地區名聲遠揚。

寺院法師

1910年靜禪大師繼任觀音庵方丈,靜禪大師一心鑽研佛法,並在此開設道場宣講佛法,一時靜禪大師名聲遠揚,許多農家子弟,紛紛來到廟中,落髮念佛,靜禪大師的許多弟子成了當今佛教的大師。當今佛界巨匠東初、聖嚴、聖開、性空大師分別是靜禪大師的弟子或法孫。
靜禪(1878——1948),12歲時禮佛於觀音庵,拜德俊大師為師,年輕時先後去上海玉佛寺、揚州大明寺等地學習律宗律法,精通琵琶、二胡、古箏、竹笛等十二種樂器,1898年於泰縣觀音庵為知客,1910年任觀音庵主持,1946年應邀去鎮江焦山定慧寺和焦山佛學院講學,大師書法、繪畫造詣很深,精通佛學禪道。
東初老人,1921年13歲依觀音庵靜禪大師出家,在靜禪法師座下誦經學佛,研習書法、繪畫。8年後,1928年初受命赴鎮江竹林寺學佛,1929年受戒於句容寶華山隆昌寺,圓戒後返竹林寺,1930年竹林寺佛學院畢業到安徽九華山佛學院修學,後又南遊廈門,投太虛大師門下的閩南佛學院深造,為太虛大師的得意門生,1934年學業結束赴常州天寧寺親近證蓮老和尚習禪,1938年任焦山定慧寺鑒院和焦山佛學院副院長,1946年任焦山定慧寺方丈和焦山佛學院院長(並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49年赴台弘揚佛法,當時台灣沒有一本完整的大藏經,東初自帶大藏經一部在台灣印影發行,並開壇講經傳法。東初也是台灣傳大藏經第一人。1950年東初潛心寫作並創《人生》月刊、《佛教文化》季刊以弘揚佛法,1953年創辦中華佛教文化館,1969年東初老人在剃度弟子聖嚴法師陪同下,訪問日本,1976年應美國佛教協會的邀請訪問美國,1977年初兩游印度,巡禮聖道,並帶蔣介石親書《玄奘寺》匾額一方,贈於印度加爾各答的玄奘寺。並先後週遊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等地,1977年安然坐化於台北。
聖嚴法師,日本立正大學佛學博士,當代佛學大師、教育家、弘法大師,1930年出生,1960年依東初老人剃度出家。1961年8月依能興長老求授三壇大戒。1969年赴日本東京大學深造,1975年獲博士學位,同年12月赴美國弘法講學,1977年12月任中華佛教文化館館長,兼任台灣安禪寺方丈,1985年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1989年創辦法鼓山,1990年發起並召開了第一屆世界佛學大會,2009年2月圓寂於法鼓山,聖嚴法師在學術方面研究頗深,包括歷史、戒律、禪學、文學。他的禪學著作有50多本,先後被譯成日文、英文、德文等多種版本。台灣現任領導人馬英九稱其師父,以示敬重。
聖開法師,191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系,1947年去台灣,1968年依東初老人剃度出家,其間8年專事精修佛學,之後行腳於台灣各地隨緣度眾,1983年起赴美國、日本等地度化有緣四眾弟子,1997年圓寂於美國,法師先後創辦《人乘佛刊》等佛學書刊。造詣很深,是當代著名的佛學理論家。
性空長老,1922年生,14歲投泰州西姜家莊(現姜堰市蔣垛鎮蔣北村)觀音庵,當代佛學教育家、史學家,佛教文化活動家。禮東初為師,受戒於無錫南禪寺,同年負笈於鎮江焦山佛學院,受教當代名僧仁山、守培、芝峰、雷煩、茗山等,1951年到揚州名叢林為副寺,1962年到蘇州西園為僧值,1964年到寒山寺為監院,1978年後致力於寒山寺寺院的復建工作,1984年升座為寒山寺住持,2002年經中國佛教協會批准為蘇州寒山寺法主和尚。性空長老在蘇州寒山寺近四十年中,為寺院修建、弘揚佛法、培養僧才,擴大對外交往和旅遊開發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因受東初老人謫傳濡染,道藝、書畫、詩詞堪稱當代大師,曾多次赴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交流佛教文化、弘揚佛法。性空長老現任中國佛協理事,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蘇州佛教協會副會長、蘇州寒山寺法主和尚,寒山書院副院長、蘇州市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等職。
秋爽法師,1965年出生,1984年投蘇州寒山寺依性空法師剃度出家,1987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數年寒窗刻苦修持,佛學造詣很深。除主修佛學外,還通讀古典文學、中國通史,研練書法,1990年任寒山寺監院,2002年8月任寒山寺方丈,2005年隨性空長老赴日本講學,2009年7月作為中國佛教和平使者出席中日友好民間交流60周年紀念活動並致詞,撞響了中日和平之鐘。現任蘇州市政協委員,兼任千年古剎蘇州重元寺主持。
秋風大和尚,1966年出生於如皋,1984年拜寒山寺性空長老為師,1987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先後擔任普陀山普濟寺知客,慈雲禪寺監院,1999年4月任崑山華藏寺監院,2003年任崑山佛教協會會長,2004年為崑山華藏寺方丈。
常法法師,1991年投蘇州寒山寺依性空長長老剃度出家,1995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同年為蘇州寒山寺知客,2000年為蘇州寒山寺寺務辦公室主任,2006年委派到姜堰觀音禪寺主持姜堰觀音禪寺的移址修復工作。
果靈法師,1995年投蘇州寒山寺性空長老剃度出家,為性空長老使者,多年來潛心修行,專心學法,佛學造詣很深,2007年被委派到姜堰觀音禪寺負責寺院的移址修復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