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

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

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位於姜堰市東南部的蔣垛鎮。學校的前身是1964年8月創辦的“泰縣仲院農業初級中學”,1971年8月更名為“泰縣仲院中學”, 1986年9月更名為“泰縣仲院初級中學”。1994年泰縣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2013年更名為“姜堰區仲院初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堰區仲院初級中學
  • 簡稱:仲中
  • 創辦時間:1964年8月
  • 校訓:實
  • 類別:公立國中
  • 所屬地區:姜堰區
  • 優秀教師:邱小成。
學校歷史,優秀教師,

學校歷史

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創建於1964年8月,已走過了50多年的風雨歷程。
50多年來,學校歷經艱難,歷經曲折,一路風雨,一路讚歌,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粗略的劃分,仲院國中經歷了艱苦創業、探索前進階段(1964--1966);“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亂中求治階段(1967--1976);粉碎“四人幫”之後的撥亂反正、調整提高階段(1977--1986);抓住機遇、改革振興階段(1987--1996);快速發展、創造輝煌階段(1997—2009)。
在市、鎮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師生員工幾代人、幾十年的艱苦奮鬥,仲院國中已經成為一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師資良好、質量優良、特色鮮明”的姜堰市農村國中優質學校。
二 、學校歷史沿革
三 學校初創時期(1964--1966)
1964年到1966年,是學校初創時期。
在此期間,學校校舍緊缺,全體師生齊心協力,建磚窯燒磚瓦,建起了十間教室,基本滿足了教育教學需要。
建校伊始,學校首先抓了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對教師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嚴格要求,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懷,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強化教師的教學權威;另一方面重視教師的學識,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幫助教師勝任工作,特別是鼓勵教師的艱苦奮鬥精神
三年的艱苦辦學,形成了學校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教師都有自己的行為規範,業務上過得去,有自己的特色。學生有自己的行為標準,勤奮學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自覺地愉快地學習。
建校之初,只有破破爛爛的10間教室和一個大辦公室。首次招收了4個班,學生192人。開辦初期,學校僅有教職工15人。正是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艱苦創業,才使仲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他們是仲中的奠基人。
四 十年動亂時期(1967--1976)
1966年到1976年,正是十年動亂時刻。
1966年“5·16通知”發出後,學校成立了文革工作組, 1967年10月,學校成立革委會。
在十年動亂時期,學校黨政幹部均受衝擊而靠邊站。黨政工團組織相繼停止活動,取而代之是文化革命工作小組,戰隊,紅衛兵,革命委員會等。
十年動亂給學校帶來的災難是空前的。但是,學校廣大師生員工不忘黨的多年教育,不忘祖國和人民交付的重託。他們忍辱負重,艱苦奮鬥,在逆境中積極為培養人才和發展教育出力。
更為可貴的是,就是在這樣的艱難年月里,仲中的教師沒有忘記人民教師的職責,頂住政治高壓,抓住機會給學生授業解惑,仍使學生學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識。這段時間的學生生產勞動多,文化學習少,勞動強度大,畢業後又全部回鄉、下鄉,得不到升學深造的機會,他們是“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受害者。但是他們通過參加生產勞動,接觸實際,接觸工農,磨鍊了意志,掌握了不少實踐知識。實踐證明,這個時期畢業的學生,無論是直接參加生產或工作的,還是後來升入高一級學校深造後再參加工作的,大都成為社會各條戰線的生產和工作骨幹。
五 改革開放時期(1977--1986)
從1977到1986間的十年,適逢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仲中的教育教學也不斷的探索中,逐步走上了正軌。
1977年到1978年,學校開展了整頓“三風”(即領導作風、教師教風、學生學風)的活動。1978年,學校黨支部提出了“關於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的十條要求”。在教師中,主要解決敢教敢管和為人師表的問題,學校制定了從書記、校長到教職工的崗位責任制。在學生中,進行了“學雷鋒、樹新風、立規矩、見行動”的教育活動。
1979年,學校認真貫徹全國中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精神。在上級頒發“中學生守則”以後,學校在全面貫徹方針的基礎上,又重點抓了課堂秩序、集會紀律和校容衛生等方面的整頓。通過整頓,正常的教學秩序建立起來了,良好校風逐步形成。
在全體幹部和教職員工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下,仲中辦學規模逐漸擴大,到1986年,全校共有國中15個班,學生896人。教職工已增加到46人。
六 學校發展壯大時期(1987--1996)
自1987年到1996年,是仲中教育教學事業發展壯大的時期。
1987年,孟廣仁同志被任命為新一任校長,組成了新一屆新領導班子,班子全體成員不但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而且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
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1990年9月,學校召開了第一次德育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泰縣仲院初級中學學生思想管理條例》。從此,我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入了制度化管理的軌道。
1991年,學校被評為“揚州市合格學校”,孟廣仁校長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1993年6月,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吉真昌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4年11月,學校因撤縣建市而更名為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
1995年,郁采平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6年,學校被評為“泰州市文明單位”。10月,學校三層教學樓落成,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1992年,學校擬定了辦學的總體目標:以“創全面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學生”為宗旨,使仲中成為“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先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特色學校”、“日常行為規範的示範學校”、“校風優良的安全文明學校”、“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的花園式學校”。
為保證總體目標的實施和實現,學校完善了“五個體系”,即完善學校管理體系,確保日常工作正常運轉;完善德育評估體系,確保教育空間正態擴展;完善教學監控體系,確保教學質量良性循環;完善後勤保障體系,確保服務工作先行快上;完善教育技術體系,確保教育手段先進。
實施了“四項改革”。一是改革教育思想,確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制定了《仲院國中素質教育實施方案》、《仲院國中學生德育綱要實施方案》、《仲院國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實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定了《仲院國中教職工聘任工作實施方案》;三是改革分配製度,增強教師競爭意識,制定了《仲院國中學校內部津貼分配方案》、《仲院國中教育教學獎勵條例》;四是改革教育手段,大力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
學校致力於科研興校。制定了《仲院國中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及獎勵條例》,組建了教科室,成立了教育科研領導小組,召開了教育科研工作會,壯大了科研隊伍,加大了科研經費的投入,承擔了一個省級科研課題,撰寫了具有較高質量的科研論文四篇,學校內部的科研課題達10多項,教育科研的風氣已經初步形成。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用整體思維的方式設計教育思想,提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充分弘揚人的主體性,切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在德育具體實踐中,學校按照國中生身心成長的特點,把國中三年分成三個階段,制定了德育的“三階六梯一百零八條”的具體方案,注重糾正五種錯誤傾向,即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共性輕個性、重校內輕校外、重優生輕差生的錯誤傾向,使各系統、各要素、各方面形成有機整體,在學生主體主動參與下,按成才規律正常運轉,從而全方位地為每個學生創造學習和成才的條件,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
至1996年,學校有教職工60名,其中共產黨員17人,專任教師55人。專任教師中,有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12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65%。教師隊伍成為一支學科門類齊全,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的師資隊伍。
教育觀念的更新,自身素質的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化,質量意識的增強,內部管理的強化,育人環境的改善,使仲中煥發了青春,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使仲中的教育質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求知、明理、敬業、爭先”的校風,“廣讀、多練、勤思、善辯”的學風,“樂教、愛生、立美、育人”的教風已經形成。學校抓管理、促質量的教學經驗和開辦家長學校,促進社區的教育經驗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和讚揚,並在有關會議上作了經驗交流。1991年學校被評為“揚州市合格學校”, 1996年,學校被評為“泰州市文明單位”。
七 學校高速發展時期(1997--2009)
從1997年開始,仲中步入改革發展的快車道,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擔任校長的有孟廣仁(1996--2002)、孟維祥(2002),有王國聖、孟維祥、王榮如、符長鳳、許春祥、孫余榮擔任過副校長。黨支部書記先後由孟廣仁、孟維祥擔任,高宏盛任副書記。
學校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針,以“質量、改革、發展”為宗旨,以“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的精神,大力實施教育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錘鍊教育特色、努力提升教育品位、全力打造教育品牌,為此,學校提出了“向教育改革要質量,向科學管理要質量,向課堂素質教育要質量”的工作口號,引導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學校全面實施以年級組為主、年級組與教研組並存的管理體制,堅持以質量監控為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增強了整體教學能力,加強了教職工的責任意識,形成了清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策略。大力實施“2341”工程,即抓“兩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三高”:教師高品位、學生高素質、管理高效率;達“四優”:環境優美、校風優良、教學最佳化、質量優等;爭“一流”:立足建“視窗”、辦特色,取得一流辦學的辦學實績。堅持“四分”原則,即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檔推進,分期達標:堅持“五相”的規律,即教學相長,教導相成,學智相促,知能相聯,師生相融。學校構建了完整的教學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實施了以目標管理、計畫管理、制度管理、質量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機制。通過嚴格管理,使全校教師明確工作目標,規範工作行為,落實工作內容,推進工作進程,提高工作效率。
學校始終重視加強德育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在深入持久地開展“五心教育”、“六個一”愛國主義教育(即:每周觀看一部愛國影片,學習一位英雄,記住一條格言,唱一首好歌,背一首名詩,寫一篇心得。)每天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基礎上,繼續實施本校《德育教育系列綱要》,編印《德育文摘》,加強對學生六個方面的教育:一是學、愛、仿中華名人教育;二是“五千年文明”傳統文化教育;三是“黨的歷程”啟蒙教育;四是“共和國成就”國情教育;五是“燦爛的世界”改革開放教育;六是“美好未來”方向成才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十種意識:一是政治意識,不忘人民重託,爭當“四有”新人;二是創新意識,敢於“標新立異”,勇於探索創造;三是信息意識,注意廣泛閱讀,吸取先進經驗;四是超前意識,凡事先想一步,爭取未來領先;五是參與意識,注重社會實踐,參與各項管理;六是協作意識,學會和睦相處,善於團結協作;七是整體意識,一切顧全大局,處處維護集體;八是時效意識,堅持艱苦奮鬥,做到省時省錢;九是慎篤意識,自覺嚴於律己,時時遵守規章;十是奉獻意識,今日忘我學習,明日奉獻社會。為了保證教育效果,學校堅持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意、有機、有序、有情、有效地將德育滲透在一切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學校各學科、各部門的德育功能。學校通過開好“三會”(每周班會、每月年級組會,每季校會);辦好三校(青年團校、少年隊校、學校幹校);編印“三刊”(《芳草地》、《學生好人好事集》、《教工新風》),加強對學生先進思想文化的灌輸和優秀榜樣的宣傳。
學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經常到勞動實習基地參加勞動,開展“送服務到社會,送溫暖給老人”的活動,教育學生從小發揚雷鋒精神,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10年來,先後資助特困生1000多人次,合計資助款約55000元。
學校進一步加強了德育網路建設。在校內加強了德育領導小組力量,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大力推行“全員德育工作者制度”,做到任務分解到人,工作考核到日,總結評比到班。在校外聘請鄉婦聯、團委、司法、公安部門的負責人和村團支書組成校外輔導員隊伍,構建立體化教育框架,加強校內校外雙向交流,強化學生校外活動督查,使學校、社會、親職教育目標指向一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學校還結合中心,把握契機,適時開展一些專題系列活動,通過系列活動,使學校德育工作既生動活潑,又卓有成效。電台、報刊、電視台等有關新聞單位曾多次報導了學校的系列活動。
自九十年代起,學校長期堅持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活動。為強化文明創建的物質基礎,學校千方百計地籌集資金,改善辦學條件。1998年起,投資5萬元,新建微機房,投資4萬元,購置學生課桌,將70年代、80年代的課桌一次性全部更換,投資6萬元,增加圖書館的藏書與設施,使圖書館的藏書達到26148冊,報刊種類達到176種,工具書、教學參考書種類達到500種;投資10萬元,增添體育、音樂、美術、勞技設施。還為圖書室、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添加了大量的配套設備,使之達到了省二類標準。為綠化、美化校園,對樹木進行了補栽,同時,新購了數千元的花卉、盆景,使學校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達到了綠化、美化、淨化的要求。
學校為搶占二十一世紀教育制高點,積極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先後投資近15萬元,重建起了裝機52台的微機教室,新建語音室;一個配有投影機、微機、視頻展示儀、攝像機、音響等多種聲像設備,可供300餘人上課的多媒體教室;一個配置56台微機,並與網際網路相連的校園網路,實現了資源共享。2001年6月又新建校園廣播系統。教育現代化工程的啟動,不僅極大地豐富教育教學手段,而且為素質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學校於2008年添置了1個56座的電子閱覽室、2個教師電子備課室,2009年9月又設立了校園電視台。
學校秉承“實”的校訓,踐行“快樂並進步著”的辦學理念。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格、學習習慣,自覺遵守“守則”、“規範”、“禮儀常規”。 “廣讀、多練、勤思、善辯”的學風得到弘揚,學生自學能力不斷得到增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10年來,中考合格率、優秀率、理化生實驗合格率、有關學科會考合格率均居同類學校首位,連續八年獲市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有100多人次獲獎。1人獲國家級物理競賽一等獎,1人獲國家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一等獎,20多人獲江蘇省物理競賽等級獎,30多人獲江蘇省國中生化學競賽等級獎,30多人獲江蘇省“金鑰匙”競賽等級獎。學生的文體特長得到展示,我校學生不僅體育成績達到國家標準,而且書法、繪畫、演講、體育運動等項目在市以上競賽中頻頻獲獎。連年我校被泰州市教育局、體育局評為冬季三項賽先進單位,07年市中學生運會上,我校體育健兒再創佳績,團體總分又列前茅。
教師不斷鑽研教學藝術,探索課改新路。我校教師參加論文評比,每年有20多人次獲省級獎,在各種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2006年,在姜堰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中,我校高紅梅、陳書友老師分獲國中數學、英語組二等獎。1997 年高金鳳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班主任”。2001年於桂蘭老師被評為“泰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高金鳳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霍彩霞老師被評為“泰州市優秀班主任”。2009年,俞冬平老師被評為泰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孟維祥校長被評為泰州市先進黨建工作者。
我們的辦學成績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對本地區的同類學校起到了良好的輻射作用。1999年,學校被確認為“江蘇省示範國中”。2000年,學校被評為“泰州市優秀家長學校”。2000年,泰州市政府督導室來我校組織督導評估,我校被評為首批“泰州市模範學校”,2003年再次被評為“泰州市模範學校”。2002年,學校連續被評為“泰州市文明單位”。2003年被評為“泰州市綠色學校”。2007年,學校被評為“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學校被評為姜堰市“四無學校”創建先進單位、江蘇省模範職工之家,江蘇省綠色學校。

優秀教師

鬱金權
有這樣一位鄉村教師,他59歲,已在教育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了40多年。他是一位痴情的鄉村教育的守望者,他忘我地工作,40多年來從未因私事請過一天的假,他始終像一位慈父一樣關心著學生和青年教師的成長。他就是仲院初級中學鬱金權老師。
他把博大的愛灑向每一位學生
一直以來,鬱金權都想學生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學生生活上出現困難,他傾心幫助;學生思想上陷入困境,他耐心引導。學生許某,父母離異多年,父親常年外出打工,他和年邁的爺爺生活在一起,生活非常拮据。鬱金權像一位慈父一樣關心著許某。許某生病了,鬱金權照顧在床頭;天氣冷了,他又為許某購置衣裳。鬱金權的關愛成了許某奮發向上的動力,經過努力,許某已成為無錫一家知名計算機公司的業務主管。許某從無錫回來看望鬱金權,都會緊抱著鬱金權,道不盡的感激之言。
“郁老師是我恩人,也是我的親人。如果我將來選擇工作,我一定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做一個像郁老師一樣有愛心的人。”談起鬱金權,學生薛某不由熱淚盈眶。那天,學校附近的一處危房倒塌,薛某被壓在下面,鬱金權冒著風雨衝出校門,不顧一切地用手扒開塌陷的牆土,荊棘刺破了他的手,牆磚劃傷了他的腿。薛某被安全地送到了醫院,鬱金權又拖著受傷的腿奔走於醫院與學生的家之間。
他手把手地幫助青年教師
2001年,仲院國中啟動了“青藍工程”,身為教導主任,鬱金權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對青年教師“傳、幫、帶”的重任。青年教師小曹,缺少教學方法,鬱金權就擔當起小曹的“師傅”,手把手地教小曹備課、改作業,深入課堂聽課,為小曹剖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把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小曹。小曹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教班級名列學校年級前茅,先後被評為鎮先進教育工作者、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區語文“教壇新秀”。
小薛也是鬱金權的眾多“徒弟”之一。2009年,為了幫助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小薛,鬱金權把他的辦公桌與小薛並在一起,每上完一節課,他都會細心地詢問小薛遇到的困惑,和盤托出自己的教學構想。小薛進步飛快,在當年的蔣垛教研站公開課比賽中拔得頭籌。獲得區國中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的高婷婷深有感慨地說:“郁老師為人和藹可親,做事細心深入,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在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
他奮不顧身地奮戰在教學一線
鬱金權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內化到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中,他在工作中絕不敷衍了事,總是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從1973年到2000年,鬱金權一直擔任班主任。2001年起,他擔任教導處主任並任教畢業班語文。他所教的班級語文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茅,所帶年級中考成績連年攀升,學校連續12年榮獲區教學質量優秀獎。2009年,堅強的他終於病倒了,經常會把吃下去的飯吐出來。大家勸他去治療,他卻捨不得即將要參加中考的學生,老伴說他固執,女兒抱怨他是“瘋子”。在眾人的堅決要求下,他才不情願地住進了醫院。他被確診為深度胃潰瘍 ,需要立即手術,此時他還問醫生能不能緩一緩……術後一個多月,鬱金權在傷口未愈的情況下就來校上課,他的衣兜里經常裝著應急藥品,傷口疼痛時就吃止疼藥,然後繼續講課。
面對記者的採訪,鬱金權說:“只要一天不倒下,就一天不放棄教書;如果真的倒下了,來世還要做一名教書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鬱金權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可親可敬的鄉村教育守望者的光輝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