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仙(1917~1991)浙江鄞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民國25年(1936年)入浙江大學化工系學習。畢業後,入重慶動力油廠工作,在有機合成的專題研究中,才華初露,發表了《幾種作吸附劑用的中國陶土》等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鳳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鄞縣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1991年
- 職業:中國橡膠工業第一代女工程師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代表作品:《化學世界》、《橡膠文摘》、《橡膠譯叢》
人物簡介,人物生涯,
人物簡介
姚鳳仙(1917~1991)浙江鄞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民國25年(1936年)入浙江大學化工系學習。畢業後,入重慶動力油廠工作,在有機合成的專題研究中,才華初露,發表了《幾種作吸附劑用的中國陶土》等論文。
人物生涯
民國37年春,姚鳳仙進上海大中華橡膠廠工作,先後在化驗室、理化室、生產技術科、中心試驗室工作,歷任副主任、副科長等職。1953年被評為中國橡膠工業第一代女工程師,先後發表了一批有價值的科學論文和翻譯資料。1957年7月在她的主持下,團結化驗組同志,合成了"二亞硝基戊次甲基四胺"發孔劑,這一科學試驗填補了國內空白,並使發孔劑的成本由每公斤25元降低到8元,在生產和使用中獲得了實效。
1962年,姚鳳仙在化工學會上作了"關於改進生膠再生膠丙酮抽出物測定的快速方法"的報告,引起行家的重視,使測定時間從每次12小時減少到4小時。1963年,又在《化學世界》上發表了《粘膠及尼龍簾線的膠乳漿在輪胎製造中的套用》的論文。她翻譯的橡膠配方工藝、炭黑屬性、子午線輪胎的斷面設計、輪胎用鋼絲簾線等文獻資料分別刊登在1957~1964年的《化學世界》、《橡膠文摘》、《橡膠譯叢》與《橡膠譯文》中,贏得了同行們的讚譽。在姚鳳仙的主持下,大中華橡膠廠全鋼絲載重斜交胎開發成功,得到化工部獎勵,也為以後的全鋼絲子午胎的研製開發工作提供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中,姚鳳仙受到衝擊和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1973年被迫退休。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名譽。1982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廠方根據她本人重返工作崗位的要求,聘她為技術顧問。此時,她雖已年老多病,但在工作中依然幹勁不減,誨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