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主要生平,英勇就義,
早年經歷
民國15年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歷任國小教師、報社編輯、區長等職。
主要生平
“七·七”事變後,投身抗日救亡活動,民國28年冬任銅陵縣政府三科科員,時值國共聯合抗日,因工作關係常與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及其駐銅陵人員接觸,並在《抗戰書店》中閱讀一些進步書刊。皖南事變後離銅陵供職歙、旌等地。民國30年秋任寧國縣胡樂鄉鄉長,他上任後根據該鄉駐軍多、苛捐雜稅重的特點,積極領導民眾抗丁、抗捐、抗稅,把地方士紳免負征徭的不合理規定改為按貧富負擔,提出“只可把富人逼窮,不可把窮人逼死”。征派壯丁夫役,對窮人明抓暗放,對富人則毫不寬貸。其大膽公正舉措,博得勞苦民眾一致擁護,讚揚他是績、旌、寧、昌四縣邊區的第一個硬骨頭鄉長。民國32年春,中共旌績寧工委負責人王成信、舒夢熊等洞察姚鏡清具有革命傾向,即派中共地下黨員邵盛福介紹入黨。從此,他便以國民黨鄉長公開身份巧妙支持、配合中共游擊活動。是年夏,他為幫助游擊隊解決糧食問題,以胡樂地區國民黨軍來往頻繁為由,與寧國縣政府多次周旋,將接近游擊區的金沙倉庫由縣田糧處移交胡樂鄉公所直接管理,為游擊隊及時解決大批糧秣。
英勇就義
民國34年初,他利用武裝押解壯丁送縣機會,採取“名繳實送”方式,事先與游擊隊約定時間、地點,使游擊隊三次“繳槍”17支,解脫被抓壯丁20多名。國民黨軍因此對鏡清產生懷疑。當地土豪劣紳趁機羅織罪名,四出投訴。是年4月中旬,國民黨當局便以“通匪、濟匪”嫌疑將其逮捕下獄。姚鏡清身陷囹圄,大義凜然,在蘇浙皖第三綏靖指揮部、五十二師、安徽省黨政軍視察團和皖南行營四方輪流刑訊情況下,堅貞不屈,民國34年7月1日在績溪縣城南下三里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