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林(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六堡里村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姚玉林,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六堡里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玉林
  • 籍貫: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六堡里村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看著他們走我修的路,我就高興”
“從我記事以來,姚大伯就一直在修修修,村里哪裡路不好、橋不好了,他帶著他的施工隊說乾就乾。”在六堡里村村委會,今年49歲的村黨支部書記費建強講述著他記憶中年輕時的姚大伯。
姚大伯年輕的時候,高高瘦瘦的,正合了“姚玉林”的名字,玉樹臨風。那年,二十出頭的姚玉林從事起建築行業。靠著勤勞的雙手與忠厚的為人,他很快就闖出了自己的事業——成立了一個建築施工隊。
因為工作專長,姚玉林每次回家都“大動干戈”。姚古田附近的水泥橋斷了,修;與射中村聯通的路坑坑窪窪,修;村裡有人家要娶媳婦,門前路不平,修……
“老姚,我們還是多少給你些錢。”村民們很感激他的辛苦付出。而他一概謝絕:“鄉里鄉親的,大家也不富裕,談錢幹啥?”
20年來,姚玉林把村里該修的路都修了,該修繕的橋也修繕了,當時因技術限制無法修橋的小河也修建起了埠頭,以便人們安全地上下船。這些在當時,不僅聯通了村與村的距離,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以前一下雨都不敢出門啊,一腳踩下去泥就沒過腳踝了;橋也沒有扶手,小孩子跑來跑去危險得很。多虧了老姚,我們村可以說是最早走上水泥路的!別的村的人都愛跑來我們村玩。”村民感慨地說。
後來,政府統一組織拓路、修橋,村裡的路越來越寬,橋也越來越漂亮了。姚玉林也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他始終沒有停止奉獻。2016年,村里再次翻新道路,姚玉林捐了2萬元,“年紀大了不能親自去修了。”說這話時,姚玉林眼含淚光,滿是對這片土地的愛。
“小孩兒不能沒學上”
1989年的春天,時任六堡里村黨支部書記沈寶洪愁得焦頭爛額。那時,六堡里村的適齡兒童都有上學的需求。雖然自然村下面有4所國小,但都是好幾個年級一同上課,師資力量亟需改善。
“孩子們的教室都是平瓦房,材質差,遇到下雨天、大風天都沒法上課!怎么辦?”在村里召開的商討會上,大家一致決定:修建一所完全國小。但資金成了眼前的難題。
姚玉林得知村里打算建學校,主動找到沈寶洪,“造學校是大好事!房子我來建,你們去找老師,我們分頭行動,抓緊幹起來!”姚玉林的幫助就像一縷春風,化解了沈寶洪的煩惱,為孩子們吹來知識的芬芳。
當年10月,一幢教學樓拔地而起,擁有10個教室、2間辦公室的六堡里國小建成。各自然村學校全部整合了過來,300多名學生坐在嶄新的教室里,充滿了喜悅。
“老姚,村里目前資金不足,先給你一部分,錢夠了儘快還你。”當談及工程建設費用時,姚玉林一個勁兒地搖頭,“我不是為了錢造學校的,孩子們有學上有書讀,我高興!”
30多年過去了,這筆“糊塗賬”姚玉林始終不願意算。但孩子們都知道,他不是數學不好,他是“以身作則,以善為先”。
“以善為先永遠是我們的家訓”
走進姚玉林的家,建築工具擺放在牆沿下,牆上的地圖早已發黑,顯得有些舊……“我說這個房子這么破了,換個地方,或者和我們一起住,他就是不願意。”姚紅英是姚玉林最小的女兒,說起自己父親時,還帶著一些“埋怨”,更多的更是心疼。
在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姚玉林累了就躺在搖椅上歇會,歇好了就帶著工具去他的建築工地安排事情,還有精力的話就和工人們一起乾。
早該退休的年紀,他卻閒不住。“大家都非常信任他,他是路上遇到半塊磚頭都要撿起來留著用的人,從來不偷工減料,也從來不會浪費一分一毫。”鎮上居民說,這裡一大半房子都是他蓋的,質量沒得挑,價格還公道。
“以善為先”,是姚玉林的家訓,短短四個字承載的不單是一個家族的信仰,更是一種善念的傳承與堅守。姚玉林的4個孩子在父親的感染下,平時也會參與志願活動,捐錢捐物,不遺餘力地做著好事。“耳濡目染,雖然我們有些心疼父親,但是他永遠是我們的榜樣,‘以善為先’也永遠是我們的家訓。”姚紅英說。
“及時行樂”,“行樂”在姚玉林眼裡就是做好事,是無私奉獻。“德而配位,老姚現在身體硬朗,人也長壽,大家也都很敬重他,這就是好人有好報啊!”六堡里村的退休老教師費玉林說。

所獲榮譽

入選2021年9月“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