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昂乾,清陝西涇陽人,康熙年間著名商家。其始祖姚成在元朝末年(約14世紀60—70年代)由河南遷縣西北社樹村居住,延及第八世孫姚清純、姚方鐘時,得人引進,下(四)川經商,將川地布、鹽運往甘肅、青海出賣。至明中後期,姚氏後裔仍在川地作行商,頗得厚利,遂在家鄉購置田產,成為百畝之戶,並起戶堂名“姚恆裕堂”,人稱“花門樓家”,此為社樹姚家最早的一個財東。17世紀初,陝甘農民起義,明王朝“平息民變”,連年戰火,“姚恆裕堂”逐漸衰落。順治時期,姚成十二世孫姚一陽在雅州(今四川雅安)東山再起,又以掮客形式經商,獲利較大。姚昂乾為姚成十四世孫。
基本介紹
- 本名:姚昂乾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陝西涇陽
- 主要成就:康熙年間著名商家
人物簡介,人物事業,
人物簡介
他繼承祖父業績,在雅州和彝族地區繼續來往經商,因籌謀有方,連獲厚利,為姚家戶族在川地經商奠定了基礎。他親自主持在雅州設立總堆(總號),相繼在瀘定(藏彝地區)、重慶、瀘州(今川南滬縣)、綿州(今綿陽)和川鄂各繁華碼頭及重要縣城廣設口岸(分號)數十處,在許多小市鎮亦設立商棧,各地商號統一取名“永聚公號”。此後,商務範圍愈來愈大,西通藏地,東沿長江,無不有其商號。經營商品主要有布、鹽、茶、糖、黑白木耳、絲綢綾和鹿茸、麝香、紅花等貴重藥材,還有由雲南一帶偷運回來的鴉片。
康熙中、後期,隨著經營範圍的不斷擴大,“永聚公號”再分出“永聚源”、“永聚全”兩大商號。雅州城內紅義巷大街數十間高大房屋均為“永聚”三號所有,夥計數千之眾。其時人稱總號為“姚百萬”,實際三號中每家的資金遠遠超過數百萬甚至接近千萬銀兩。至此,社樹姚家的商業達到鼎盛時期,至鹹、同年間逐步走向衰落,先後經歷了二百餘年。
人物事業
以姚昂乾為代表的姚家戶族生意興隆,資本積累不斷擴大,其秘訣有三點:一是官商勾結、互為利用。總堆和各路口岸的掌權人物根據各地的情況攀龍附鳳,賄通官府,拉攏漢人紳士,串連幫會“大爺”(青紅邦頭子),結交藏地世襲官爵和坐霸一方的土司、千戶、百戶等重要頭目,以此謀求官紳大開方便之門,達到聚財斂財之目的。二是攫取鹽、糖兩大貨源,壟斷市場。三是訂立號規、約束夥計。
姚家在川經商,開始時自本自利,連東帶掌,後商務擴大,用人增多,便訂立號規,約束夥計。這些號規後來廣為川陝商幫所採用。姚氏戶族成為擁有數百萬銀兩的大富商後,將部分資金投入農業,而將更多資金用於買官求爵,建造亭台樓閣和揮霍享受,直至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