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斯

姚斯,德國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接受美學的主要創立者和代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斯
  • 外文名:Hans Robert Jauss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921
簡介,主要著作,個人其它信息,

簡介

姚斯】 (Hans Robert Jauss,1921—)

主要著作

《文學史作為向文學理論的挑戰》、《文學範式的改變》、《審美經驗小辯》、《審美經驗與文學闡釋學》等。其美學思想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力圖解決“文學史悖論”,後期研究側重於審美經驗。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聯邦德國出現的美學思潮。聯邦德國的文學史專家、文學美學家H.R.姚斯和W.伊澤爾提出,美學研究應集中在讀者對作品的接受、反應、閱讀過程和讀者的審美經驗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學的社會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過問與答和進行解釋的方法,去研究創作與接受和作者、作品、讀者之間的動態交往過程,要求把文學史從實證主義的死胡同中引起來,把審美經驗放在歷史 -社會的條件下去考察。
姚斯在批判前人的基礎上,力圖建立較完善的文學史科學,批判將文學與社會歷史分裂、對立的傾向,重建對文學的美學思考與歷史思考,解決“文學史”悖論。他認為文學的歷史性應是歷史與美學的聯繫、調節與融匯,批判了實證主義的、形式主義的文學歷史觀。
姚斯提出新的文學史應是文學作品的消費史,讀者作為消費主體是一個能動的構成。通過“期待視界”,姚斯將作家、作品、讀者聯繫起來,並溝通了文學的演變和社會的發展。“期待視界”是讀者接觸作品前已有的潛在的審美期待,是由閱讀經驗的積累而產生的先驗心理結構。因此,姚斯提倡作品的“客觀化”,提倡歷史視野與現時視野的“視界交融”,認為文學作品不是只關涉現時的靜態文獻,而是包括傳統文學評價與當下文學嘗試的動態的、開放的“本文”。文學的社會功能在於其構成性,通過改變讀者的期待視界,實現文學的效果與文學的接受的統一,文學的意義、價值、效果,包括作者的賦予、作品的內涵和讀者的增補,文學史即效果與接受的歷史。
姚斯後期轉向了對接受與接受史的核心問題——審美經驗的研究,認為只有深入研究審美經驗,才得推進接受美學的發展。

個人其它信息

姚斯認為審美經驗是包括生產方面、接受方面和交流方面的動態有機整體,這三方面分別對應審美愉悅三範疇:創造、美覺和淨化。他還提出了審美鑑別的五種模式,即聯想的、仰慕的、憐憫的、淨化的、反諷的等鑑別主人公與讀者相互作用的模式。
姚斯開闢並拓展的接受美學之路仍在延伸,作為西方現代批評界的一個流派,仍在修正、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