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懿

姚懿(590—662),字善意,隋末唐初陝州硤石(今三門峽市陝縣東)人,祖籍吳興郡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是大唐賢相姚崇之父。

隋文帝開皇七年(590年),姚懿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高祖姚綱;曾祖姚宣業,南朝陳國征東將軍;祖姚安仁,隋朝青州、汾州二州刺史;父親姚祥,隋懷州長史兼檢校函谷關都尉。姚懿為姚祥幼子,弓馬純熟,喜讀經史。少年胸懷壯志,做事堅毅果敢。

基本介紹

  • 本名:姚懿
  • 字號:字善意
  •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 出生時間:590年
  • 去世時間:662年
  • 諡號:文獻
簡介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隋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南下攻取長安。九月,右領軍大都督李世民渡過黃河,派人去爭取姚懿。姚懿認為李淵志向遠大,將有天下,就勸說陝州州將道:“洛陽王世充不是真命天子,天命在唐,我們應該應天命順人心才是!不然,陝州恐怕難逃戰爭禍殃了!”於是,姚懿和州將一起快速從小道拜謁了李淵。李淵高興地接受了歸降,賞賜給他們文書和金銀布帛。以此,陝州人民避免了一場戰亂。
武德二年(619),割據於馬邑(今山西朔州)的劉武周勾結突厥南進。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北伐,姚懿“預經綸之肇事,奉光華之旦景”,帶兵隨同北征,“掃虞田之氛霧,披晉野之荊棘,矢不虛發,策無遺籌”,參加籌謀,屢立功勳。唐武德三年(620)七月,高祖令秦王李世民統兵十萬東征王世充。由於陝州硤石地處進軍中原的要衝,其地水路北有黃河,南有洛河,陸路北有北崤道,南有南崤道。姚懿被任命為驃騎都尉,水陸行軍副總管,主管河道漕運和陸路驛遞,傳輸軍用物資。他盡力徵調勞役、畜力、車船,一力統籌,確保了前線所需。不久,朝廷又升遷他為左衛親府右郎將,品級為正五品上。軍旅中,他博覽群書,“軍行有賦,文實在茲,師之餘日,手不釋卷。”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軍一舉消滅了王世充竇建德兩大集團後,屢立戰功的姚懿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降職為建安府折衝都尉。32歲的姚懿心灰意冷,淡泊名利,謝職不就,帶領全族築室於硤石東北重崗之曲(在今河南陝縣張茅中學附近),躬耕壟畝,教讀子孫。因此,姚懿又為陝郡氏起家之祖。
唐高宗李治登基後,為表示對開國功臣的尊崇,又任命姚懿為忠武將軍、晉州高陽府折衝都尉、封長沙縣男。姚懿認為“時惟偃武,志本崇文”,上表要求參加明經科舉考試,以顯文治之才。於是朝廷又改任他為常州(今江蘇常州市)長史。姚懿以患病為由,上表抗疏不就。不久,朝廷再次任命他為持節硤州諸軍事硤州刺史。年過六旬的姚懿接受任命,趕赴硤州(今湖北宜昌市一帶)。姚懿久在民間,深知民情與時弊,到任後,“舉六察,按百城,導濟江門,茂育雲澤。”得到了老百姓的讚譽。又被授於銀青光祿大夫。
唐高宗龍朔(661— 663 )初年,地處臨近吐蕃的邊疆重鎮嶲州(今四川西昌地區),邛部蠻族酋長作亂。朝廷決定派年高德劭,文武兼備的姚懿持節任嶲州都督,安定西南。嶲州,在京師長安西南3654里。州內蠻漢雜居,地當通南昭之要道,又處唐西南之邊陲。71歲的姚懿,受命於邊疆危難多事之秋,不以年高為辭,不畏路遙道險,毅然接受符節,千里迢迢走馬上任,投入到緊張的平叛之中:正面地訓導官吏,公正處理漢族同少數民族間的關係;嚴格整訓軍隊,以武力為後盾,作好各種應變準備。“結之以誠不以言,震之以威不以暴”。由於處理得當,兵不血刃,騷亂很快平息。
由於長途奔波和軍務勞累,73歲的姚懿一病不起。龍朔二年(662)12月1日逝世於嶲州都督府。龍朔三年(663)7月,歸葬於硤石安陽公之原其父姚祥的墓側(在今河南陝縣菜園鄉南陽村東,2005年其後裔又為其重樹碑石)。唐中宗神龍年,因子姚崇擁立之功,被朝廷追贈為幽州都督。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又被朝廷追贈為吏部尚書,謚曰“文獻”;子姚崇在故居為他起衣冠冢,並樹由昭文館學士胡皓撰文,大書法家徐嶠之書丹的《大唐故嶲州都督贈幽州都督禮部尚書文獻公姚府君碑銘並序》(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今被轉移在河南陝縣縣城南劉秀峰上)。
姚懿不僅治國有功,而且治家有方。他初娶張氏夫人、李氏夫人,二夫人亡故後,續娶劉氏夫人。共有十一個兒子。其中,劉氏夫人生二子,長姚元崇(後改名姚崇),次姚元景。由於姚懿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後來都成為國家棟樑。最有成就當數第十子姚崇。姚崇先後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書,對“開元盛世”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貢獻。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稱他為唐朝四大賢相之一。偉人毛澤東則讚譽他為“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姚懿後裔知名度較高的還有:唐玄宗時任禮部侍郎尚書左丞姚弈;同張巡一起抗擊安祿山叛軍而殉國的姚誾;同賈島齊名的唐代詩人秘書監姚合,元和進士,其詩派稱“武功體”;還有受唐後期著名宰相李德裕推崇的姚勖,長慶進士,累遷諫議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陝郡姚氏,終唐一代,冠纓不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