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愛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姚愛斌,男,1968年10月生,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北師大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愛斌
  • 出生日期:1968年10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文藝學
  • 職稱:教授、研究員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論文,主要著作,

人物經歷

2004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博士學位,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6年7月出站後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工作,現為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北師大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論,現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體論研究和《文心雕龍》研究。

研究成果

2000年至今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人文雜誌》等學術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0多篇,參與編寫教材《文學理論新編》、《中國古代文論新編》和《中國古代文論選》,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論的若干基礎理論問題研究”(08BZW005),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文體論的原初生成與現代嬗變”(13BZW01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文體論概念史研究(先秦至隋唐)”(15JJD750004)。

主要論文

1、生命之“骨”的特殊位置與劉勰“風骨”論的特殊內涵,文藝理論研究,2016年第1期;
2、“體裁”:從生命整體到制度法式,華中學術,2015年第1輯;
3、“體”:從文化到文論,學術論壇,2014年第7期;
4、六朝“文體”內涵重釋與劉勰、鐘嶸文學觀異同再辨——以《文心》和《詩品》之“奇”概念比較為例,文化與詩學,2014年第1輯;
5、從騷體詩情感節奏特徵看《楚辭》與七言詩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6、王夫之《詩·小雅·採薇》評語的症候式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7、從《人間詞話》手稿與刊本比較看“境界”說的發生及內涵,人文雜誌,2010年第3期;
8、論徐復觀《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的學理缺失,文化與詩學,2008年第2輯;
9、移植西方與植根現實——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詩學研究的兩種理論取向,黑龍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10、“感物”與“寓言”之辨——《文心雕龍·辨騷》的“樞紐”意義重析,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11、“範疇”內涵重析與中國古代文論範疇研究對象的確定,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第1期;
12、中國古代文體觀念與文章分類思想的關係——兼與西方文類思想比較,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13、有特徵的文章整體與有特徵的語言形式——中國古代文體論與西方Stylistics的本體論比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14、現代歷史理性的遺落與重拾——90年代後電視歷史劇的泛政治寓言化現象批判,文藝評論,2006年第5期;
15、論中國古代文體論研究範式的轉換,文學評論,2006年第6期;
16、《文心雕龍》寓言詩學的元範例——《周易》與《文心雕龍》關係另解,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17、曖昧時代的歷史鏡像——對90年代以來大眾歷史文化現象的考察,粵海風,2005年第6期;
18、協和以為體,奇出以為用——中國古典文體學方法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6期;
19、“大話”文化與青年亞文化資本——對《大話西遊》現象的一項社會學考察,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3期;
20、《文心雕龍》的範式觀辨析,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21、關於《詩經·國風》的寓言詩學——現代闡釋學視野中的《毛詩序》,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22、對話體:朱光潛與巴赫金,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23、康德、叔本華崇高論之比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24、從“義生文外”到“情在詞外”——劉勰“隱秀”論的本義、影響與誤讀,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2期;
25、《文心雕龍》詩論中的兩種詩學範式,人文雜誌,2003年第5期;
26、意境與意象兩種至境藝術形象的審美差異,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
27、人的本質力量和審美自由尺度的雙重缺失——黑格爾自然美論的再思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

主要著作

中國古代文體論思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文心雕龍詩學範式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