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惠源
- 外文名:Huiyuan Yao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江南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十五”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生導師
簡介,創新成果,執著的追夢人,
簡介
時任國家“十五”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中國糧油學會副理事長。
現任江南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院長,江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席,“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江蘇省糧油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中國糧油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糧油學位食品分會會長,中國糧食工業協會大米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水稻產業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院外委員,中國糧油學報、食品科學等七份專業雜誌的編委會副主任和編委。
對我國糧食產後深加工的高等教學,糧食工程科技領域的工程理論,新工藝、新設備的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對我國大宗農產品糧食精深加工科技作出了重要貢獻。
創新成果
姚惠源教授2001年-2005年擔任由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國家糧食局、國家林業局、供銷總社、國家質檢總局等部委組成的國家“十五”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管理辦公室總體專家組組長,積極參與農產品深加工重大專項的大宗糧油、果蔬、畜產品、林產品、質量標準及發展戰略等27個課題的可行性論證報告的編制,受科技部農社司委託,代表專項總體專家組先後六次向全國專家論證會作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的論證報告、向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科技部黨組、部長、中國工程院專項諮詢評估專家組作“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和進展情況的匯報,對專項的順利實施作出了重要貢獻。
40多年來主持研究國家、部、省級重大科研項目30餘項,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三項及國家優秀教材獎,獲美國95發明家年會國際金獎一項等。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1項,科技成果轉化累計為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2002年姚惠源教授主持完成的,由教育部、國家計委、科技部分別下達,由六個子課題組成的“稻米及其副產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術”項目取得具有原創性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2004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獲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對提高我國糧食資源附加值,增強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該成果在多家農產品深加工上市公司和龍頭企業實施產業化。
米糠是一種營養豐富,生理功能卓越的健康、功能食品原料。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D)把米糠稱之為一種未充分利用的再生資源,1996年姚惠源教授帶領學科組全體人員,在國內率先開展米糠深加工,米糠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的攻關研究,成功地研究開發出米糠營養素和米糠營養纖維二個功能性食品原料,開發了“利脂靈”和“潤暢舒”等4個經衛生部批准保健食品。
該項目創造性地研究出不用任何化學試劑,無三廢排放的全天然生產工藝,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二項國家發明專利,2005獲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姚惠源教授主持研究成功具有免疫活性的米糠脂多糖,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其活性和純度均達日本和美國的先進水平,可使大宗農副產品米糠資源增值65倍,1998年經江蘇省教委鑑定,成果水平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姚惠源教授帶領碩士、博士研究生和一批科技人員,為改善我國大米食用品質,進行了大米增香劑的攻關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果榮獲95美國發明家年會國際金獎,並列為國家科技“九五”實現產業化的攻關課題,該課題1999年1月經科技部專家組驗收,結論為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產業化項目的大米增香劑產品質量,達到並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的同類大米增香劑產品質量,為改善我國大米的食用品質作出了積極貢獻,獲二項發明專利,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姚惠源教授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適應農村經濟改革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國內首次研究小型農用NZJ15/15型成套碾米組合設備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多次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研究成果在國內得到廣泛推廣、20多年來全國已有30多家糧機廠推廣生產,在全國各地分布10萬餘台套,形成產值20億人民幣的巨大經濟效益。成為我國小型農用碾米組合機組研製的創始人和奠基人。
1984年在國內首先研究“免淘米”工藝技術獲得成功,超前16年完成我國食品發展綱要規定到2000年需完成“免淘米”研究任務,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極為廣泛的推廣,目前小包裝免淘米產品已家喻戶曉,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姚惠源教授是我國免淘米生產技術研究的開創者,開創了我國碾米工藝科技發展的新紀元。
1986年姚惠源教授在國內首先主持研究“MP 18/15大米拋光機”獲得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拋光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江蘇省七五期間優秀新技術推廣項目,從此開創了我國大米精加工的新局面。1988年姚惠源教授在國內首次研究“營養米”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面營養強化大米”的新工藝,對提高大米營養效價,改善我國膳食結構作出了重要貢獻。
姚惠源教授積極從事國內外糧食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設,1964年參加原糧食部科研院主持的援助馬里蒸穀米廠工程設計,1965年與原糧食部科研院合作研究“速煮米”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1970年“速煮米”中試工程試產成功。1977年主持研製NF. 15噴風米機獲商業部科技成果獎,成為我國至今仍有大批量出口的糧食機械優質產品。
姚惠源教授還積極從事糧食工程項目的設計、建設工作,先後主持大中型工程設計項目20餘項,1990年-1991年與澳大利亞明布托公司合作,設計承建泰國曼谷日產250噸麵粉廠的大型工程項目,首次將價值100餘萬美元的中國全套麵粉加工設備走出國門,實現了零的突破,並作為專家組組長帶領11名工程技術人員親赴泰國曼谷麵粉廠建設工地進行工程建設指導,取得了圓滿成功。
姚惠源教授在學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主編、參編、統編高等專業教材、專著、工具書、國標等10本,累計300餘萬字,“碾米工藝與設備”高校統編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SCI收錄20餘篇,多次獲中國糧油學會優秀學術論文獎。對提高糧食工程學術和科技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姚惠源教授治學嚴謹,無私奉獻,為人師表,在學科建設和培養青年骨幹教師及學術梯隊建設方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輕工部先進教師,先進工作者和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高校優秀研究生導師,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食品和農產品深工專家。
執著的追夢人
初次見到姚惠源教授是在他辦公室,這位精神矍鑠的長者正埋首於案前的資料間。姚教授出生於1936年,現為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40多年來,姚教授始終工作在糧食產後加工的糧食工程學科的教學、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的第一線,是創建我國稻穀加工工程理論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國內研究“免淘米”、“營養米”、“大米拋光機”、“小型農用成套碾米機組”、“天然大米增香劑”、“米糠健康食品”、“植物脂多糖”等重大糧食精深加工新工藝、新技術的創始人,其研究成果均填補國內空白,多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得到廣泛的推廣使用,對我國糧食工程技術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幾年來,姚教授陸續完成了“多孔澱粉”、“米糠中富集γ-氨基丁酸”、“增強人體免疫的米糠多糖”、“米糠蛋白製備類嗎啡拮抗肽”、“米糠濃縮蛋白研究與開發”、“米糠中富集γ-谷維醇”、“小麥麩皮製備低聚木糖”、“小麥胚芽中提取抗癌活性物質麥胚凝集素”、“小麥麩皮戊聚糖等課題的研究與開發”、“燕麥麩皮中製備降血糖β-葡聚糖”、“玉米黃粉中製備抗眼疾的玉米黃素”、“南瓜中提取降血糖南瓜活性多糖PCE-C”、“苦瓜中製備降血糖活性肽- P”等課題的研究,目前正致力於國家十五攻關“稻米深加工技術”、“小麥深加工技術”、“863”玉米黃素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姚教授笑著說:“工作這么多年,一直覺得時間不夠用啊!我的夢想是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儘可能多地搞出點成就來,回報祖國!”
40多年來姚教授編寫出版高校專業教材、專著7本,工具書和國家標準3本,計300多萬字,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持國內外重大糧食工程設計項目15項,主持研究國家、部、省級重大科研項目12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授權4項。
由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分別下達的“稻米和副產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術”研究課題,姚教授帶領課題組攻關研究近十個春秋,取得了自主創新的獨創性成果,該成果分別獲無錫市2004年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省2004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累計獲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國家優秀教材獎、部優秀教學成果獎、95美國發明家年會國際金獎、優秀學術論文獎15項之多。多次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部先進工作者、江蘇省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等榮譽稱號,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著名糧食工程專家。
現任國家“十五”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組長、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會長、中國水稻產業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食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糧油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糧油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及“食品科學”、“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等5本學術刋物的編委。
作為學科帶頭人,姚教授謙遜質樸,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和學術梯隊建設上具有甘當人梯的精神。無論是申請發明專利還是與其他老師共同研發學術成果,或是承接科研項目,他從未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學術上追名逐利,總是想著幫助年輕的同志,提攜年輕學者。這種良好的學術道德贏得了教職員工和廣大學生的敬重。
身為一個老師,而且是我國目前唯一的糧食、油脂與植物蛋白工程博士點的博士生導師,姚教授對教學工作也是一絲不苟。自1961年執教至今,姚教授在講台前耕耘40餘年,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培養的大批本科生及6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現大多分布在國家研究院所、高等學校、外企研發中心、國企及海關、質量監督局等部門,成為單位的主要技術骨幹。他獨出心裁的啟發式教學,擺脫了以往那種生硬死板的教條式講解,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們在系統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對知識進行創造性選擇加工及創新的能力。
目前雖然科研任務繁重,但姚教授每年還會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3—4人,並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作學科前沿講座一次。作為一個老黨員,姚教授一直要求自己做到:對事業執著,對社會誠信,對同事友善,對學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