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將軍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姚將軍歌
  • 創作年代1937年
  • 作品出處:《中央日報》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易君左
孤城如斗大,天不怕,地不怕,勇士濺血花。只有國,沒有家,吳淞口岸寶山城,一營力抗千萬軍,一出一入拚命守,十決十盪誓死爭。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勇哉營長姚子青!全營六百人,只有死,沒有降,英雄義氣高!只有死,沒有逃!生不能保孤城,死當化為沖盪三島之怒濤!戰至最後一卒,戰至最後一場,戰至最後一槍,戰至最後一炮,戰至短刃相接,戰至血肉相搏,戰至“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六百人一顆心,六百人一條命,六百人一個頭顱,六百人一道號令。向前殺,向前沖,血迸出吳淞,血流入江紅。彈已盡,槍已折,淚未枯,血未絕。城頭猶見國旗飄,護此最後之一朝。敵炮密射如雨雹,敵軍投彈逞燃燒。城盡毀,兵不退,巷戰不稍餒。六百人盡變成鬼,一鬼痛咬千敵腿,忠魂殺敵風披靡。吁嗟乎!田橫五百人,壯烈標千古,讀史至此如雨!高歌至此心血沸!男兒必死在沙場,今之田橫姚子青!
創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盧溝橋事變。8月13日,又在淞滬挑戰,妄圖在上海郊區的寶山登入,迂迴占領上海。為抵禦日寇入侵,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九十八師前往抗戰,該師二九二旅五八三團三營中校營長姚子青(1909-1937,平遠縣人),奉命率全營官兵駐守寶山縣城。
寶山城位於吳淞江口,東南北三面臨海,地勢險要,是阻擊敵艦闖進長江口岸的重要防線,也是保衛上海戰場側翼的重要堡壘。
姚子青營從8月26日抵達寶山城,馬上投入保衛寶山戰鬥。日寇集中飛機、軍艦、大炮、戰車猛烈轟擊。全營官兵團結戰鬥,奮勇殺敵,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日寇傷亡人數劇增。但日寇的增援部隊也源源不斷強行登入。在敵眾我寡,城外陣地被陷、後方補給被截的嚴峻形勢下,姚子青仍然沉著指揮,全營官兵同仇敵愾,誓與寶山縣城共存亡。一直堅持戰鬥到9月7日,姚子青率領所剩官兵20多人,仍與日寇肉搏。最後,年僅29歲的姚子青及全營600名官兵血灑疆場,壯烈殉國。
寶山陷落、守軍全營殉難的訊息傳開,中外震驚。國民黨中央執監委於9月10日通電全國:“寶山之戰,姚子青全營與孤城並命,志氣之壯,死事之烈,尤足以動天地而泣鬼神。”國民政府追授姚子青為陸軍少將南京上海武漢及其家鄉各界紛紛舉行追悼會。電影界徐思靈、蔡楚生根據其事跡,編寫攝製了《孤軍喋血》和《血戰寶山城》兩部電影,在海內外放映。許多作家詩人也以其壯烈事跡撰寫詩歌,頌揚讚嘆他們為國家、為民族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其中1937年9月23日《中央日報》發表易君左寫的《姚將軍歌》和國民政府國防部總政治部印發的《姚子青大鼓詞》,其歌詞激情奔放,慷慨悲歌。讀後令人心海如潮,盪氣迴腸,當年壯士的戎馬征戰,與敵生死搏鬥之戰況恍如眼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