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基本資料,風格,作品賞析,《西蒙家的最後晚餐》,《利未家的宴會》,
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
風格
在威尼斯畫派中,委羅奈斯是堅持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優良傳統的最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維也納一個雕刻家的家庭里,從小受到藝術的薰陶。後來,他跟隨當地的畫家安東尼奧·巴底勃學畫,1551年來到威尼斯,在威尼斯度過了全部的藝術生涯。委羅奈斯一生主要是從事教堂和宮殿以及貴族、商人家庭的壁畫繪製。這些畫大多以神話、寓言及世俗生活中具有戲劇性的安逸享樂的情節為題材。創作中,他傾心於含有自然光的明亮色彩並具華麗的裝飾味,他追求的是畫面中豐富的感覺和詩一般自由的幻想。他喜好以宏大壯麗的建築物為背景,描繪有眾多人物的盛大場面,他筆下的那些美麗動人的人物、豪華艷麗的服飾、富麗堂皇的建築及燦爛奪目的器皿、珍寶等,成了十六世紀威尼斯社會的宿影。《利未家的宴會》就是其中一件著名的代表作品。
在他作品中出現的人物,大多是威尼斯的富豪、商人、貴婦,在《伽納的宴會》中,畫家將英國女王、提香、丁托雷托和自己都畫進畫中,由於他將現實的人物和世俗生活畫進聖家族的宴會中而遭到教皇的指責和宗教法庭的審判。但畫家從不屈服於教廷。在委羅內塞的作品中充滿積極樂觀因素,他熱衷於描繪繁榮的威尼斯資產者的富裕享樂的生活場面,那些美麗而健康的人物,華麗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建築,絢爛奪目的裝飾物和器皿,都在畫家的筆下得到淋漓盡致的描繪,畫家十分善於運用閃爍耀眼的銀灰色調與華美的色彩,使畫面呈現歡快、豪華壯麗,光輝燦爛的熱烈氣氛。由於他很注重繪畫的裝飾性,對後來的巴洛克繪畫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賞析
《西蒙家的最後晚餐》
這幅畫是聖約翰聖保羅教堂的訂件,畫的原名是《西蒙家的最後晚餐》,取材於新約全書中的故事:耶穌被猶大出賣後,他感到死期將臨,愈越節的晚上,他和門徒們在西蒙家舉行了最後的晚餐,畫面描繪的是晚餐的情景。然而,委羅奈斯在創作中完全背離了這個宗教主題,根據自己的思想,把“最後的晚餐”變成了豪華的盛大宴會。宴會設在一所宏偉華麗的有著三扇大型拱門的大廳里,廳里聚集著各種人物,有歐洲人也有東方人,有貴族也有平民,甚至還有一條狗。耶穌雖然坐在中間位置,但從其動態、形象的處理上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紅衣主教在一旁無聊地坐著,回頭看著一條狗;兩個侏儒在樓梯口為一隻鸚鵡而爭吵。畫家將自己也畫在其中,他身穿灰綠色的上衣,伸展雙臂向僕人們大聲地表示著謝意;僕人們有吃有說對他的致謝並無多少反應,兩個持戟的人坐在石階上,一個吃著食物,一個在酗酒;他們身後的人們,有的互相交談,有的穿梭往來,全都沉湎在美酒佳肴之中。這一宴會場面,全然沒有基督在不幸降臨前的最後的晚餐的氣氛,卻更象一個上下層社會交雜的聚餐會。教會為此非常惱怒,認為這幅畫是對耶穌的不恭,對宗教的褻瀆,違背了教會的成規。因此,委羅奈斯受到了宗教法庭的傳訊。法庭上,畫家機智地進行辯論,他說:“應當允許畫家在繪畫中採取象詩人寫詩時所採取的那種自由的詩意般的‘放肆’,藝術家都應有自己的個性和創作的自由,寫詩可以盡情盡興地描寫,繪畫也應可以有自己豐富的想像。”法官說不出他有什麼罪,但限他三個月內必須修改,否則要受到懲罰。為了緩和矛盾避免衝突,委羅奈斯決定將這幅畫改名為
《利未家的宴會》
而畫面不作修改。利未是《聖經》中的一個稅吏的名子,耶穌有一次講完道後,路過利未家,在利未家吃過飯。畫名這樣一改,就成了一個普通人家的筵席,而不再是西蒙家的最後晚餐了,從而結束了一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