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李

姓氏李

李姓,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李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也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姓,人口大約有8700多萬。在中國以北方人居多。 在台灣排第五位。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亦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氏
  • 始祖名:皋陶
  • 發源地:古隴西,既今甘肅臨洮
  • 排名世界:世界上的第二大姓
源於嬴姓和姚姓,出自皋獄匙陶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征和舜帝姚姓的後代結合的後代,或姜辨熱刪出自道家創始人老譽記悼拘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顓頊和舜帝後代一說: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顓頊的裔孫。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李姓祖先之一:贏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堯時,皋陶曾擔蘭只獄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舜帝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帝辛時,皋陶後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商周之際,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人(今河南淮陽),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方向逃。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這一帶荒無人煙,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她說射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叛軍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南方的林姓也有支改姓過李,林姓是商代殷比干之後)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李姓為第一大姓,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9%,最早出自“嬴”姓,春歡捉駝秋時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為姓氏,後傳為“李”。 唐初開國元勛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婚微訂跌、舍利、董、羅、朱邪共16姓被賜於李姓,由此人丁大增。 李姓發展為中國第一大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