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53.8畝(其中:田733.24畝,地320.56畝),人均耕地0.41畝,擁有林地21148.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畝,水面面積526畝,其中養殖面積242畝;其他面積12956.7畝。無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35戶通自來水,水質達到國家規定飲用水標準。有935戶通電,有7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1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74.87%和98.0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7戶(分別占總數的91.66%和76.88%)。
該村到太平集鎮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農民民眾出行交通便利,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8輛,拖拉機15輛,機車11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5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895.80畝,有效灌溉率為8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95.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3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4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53.15萬元,占總收入的5.61%;畜牧業收入802.45萬元,占總收入的6.8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462頭,肉牛145頭,肉羊1012頭);漁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 0.06%;林業收入35.82萬元,占總收入的0.31%;第二、三產業收入10112萬元,占總收入的86.85%;工資性收入32.38萬元,占總收入的0.28%。農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3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在省內務工人數31人(占勞動力的 1.72%)。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二、三產業。2006年主產業第二、三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1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6.8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淺水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面積4057平方米,有教師4人。該村中小學生就讀均到太平學校,該村距離太平學校0.5公里。該村未建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 建有文娛、科教宣傳隊2個。
人文地理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隨著太平新區的開發,大部分村民都失地了,請各級黨委和政府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隨著太平新區的開發和企業進入,逐步形成區域性產業,注重剩餘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使剩餘勞動力轉移到企業打工,提高失地農民的收入;2、隨著太平新區的開發,更進一步地促進太平的社會經濟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確實安排好村小組的預留地。村小組投入集體資金,建蓋商業用房,使商業用房產生經濟效益,再分配給村民,確實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42戶,共有鄉村人口2826人,其中男性1367人,女性1459人。其中農業人口2826人,勞動力1845人。該村以白族為主,白族2076人,漢族656人,其他民族94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03人,參合率88.57%;享受低保1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8個,建有生活排水溝渠等公共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政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公開欄、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6.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7年末未進行“一事一議”籌資和“一事一議”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4596.89萬元,有固定資產785.5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公開欄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黨總支1個,下設黨支部5個,黨員總數126人,黨員中男黨員95人,女黨員31人。該村設有團總支部1個設在本村,下設5個團支部,團員39人。村委會由主任、書記、副主任組成,下設5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