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湫

姊妹湫

姊妹湫,位於合水縣蒿嘴鋪鄉南十里的包家寨子。寨子方圓有二湫,南北相印,形如月牙,狀似胞生,因此人們稱她為姊妹湫。

湫(qiū),一種較大的水潭。當地人管“湫”讀作〈ji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姊妹湫
  • 地理位置:合水縣蒿嘴鋪鄉南
  • 面積:約130平方米
  • 積水:1000多方
簡介概況,歷史傳說,由來傳說,神奇傳說,

簡介概況

姊妹湫深10餘米,面積約130平方米,積水1000多方,水呈深黑色。月牙形外圍淺水處,蘆葦叢生,鬱鬱蔥蔥。岸邊多是合圍的參天楊柳大樹,繁枝茂葉,遮天蔽日,鷗鷺多築巢於其上,奪食爭鬥,鳴叫不已。除美麗的鷗鷺外,麻燕爪、紅嘴鴉、金雀也是這裡的常客。
漫遊於湫邊,有無限的樂趣。肥胖的泥鰍,在自由的翻騰;狡猾的火鱉,一頭扎進深水中吐水泡;兇猛的菜花蛇,交起剪刀形,推波助瀾。那綠茵茵的針尖草,紅艷艷的山丹花,紫紅的野葡萄,使人如醉如迷。

歷史傳說

由來傳說

相傳,在蒿嘴鋪的桃花山居住著一戶姓楊的秀才,早年喪妻,家境貧寒。楊秀才有二女,大女名叫春蘭,二女名喚秋菊,父女三人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楊秀才生來剛正不阿,為人憨厚。莊戶有什麼冤屈,他常替人爭訟,打官司。因此,人稱他是宋士傑再世。有一年,當地遭了大旱,稼禾無收,可是官府的租稅卻多如牛毛。一天,官府二吏前來鎮上催租,把一戶姓周的百姓弄得家破人亡,還調戲了周家的小女。這件可惡的事激怒了楊秀才,他一氣之下,背上鋪蓋到官府里去告狀,可是貪官污吏蠻橫無理,反而重打他四十大板。他申告無門,連夜寫了門扇大的一篇祭文貼在了城門上,一祭貪官受賂枉法,該斬該殺;二祭昏天不辨清白,該陷該塌。這件事激怒了官府,將楊秀才收監問斬。為了斬草除根,官府連夜派衙役去捉拿楊秀才的兩個女兒。眾衙役圍了村子後,春蘭、秋菊從後門雙雙逃出,一口氣跑了十多里,來到包家寨子的山樑上,剛坐下喘氣,忽聽後邊人喊馬叫,燈籠火把,一片通明。一急之下,姊妹二人各向兩邊的山下奔命。春蘭在南山哭,秋菊在北山哭,可茫茫夜色,又隔著一道山樑,誰也聽不見誰的喊叫。官吏的喊殺捉拿聲一陣緊似一陣,姊妹二人的淚水各淌濕了一大片地,仰天長嘆,絕路無生,雙雙上吊自縊。說來也奇,一夜之間,在這山樑兩邊,南北一里之遠,形成了兩個月牙形的水湫。在湫邊的大樹上各有一隻美麗的金雀,長鳴不已,如泣如訴,令人可嘆可哀。後人為悼念屈死的冤魂,隨稱這二湫為姊妹湫。

神奇傳說

據說,姊妹湫旱不涸,澇不溢,洪不濁。訊息傳到官府,衙門裡派二官吏去考察,開渠引水,渠雖低於水,仍不外流。霎那間,晴空一聲霹靂,狂風驟起,烏雲翻騰,傾盆大雨鋪天蓋地,洪峰高出湫面十餘丈仍不外溢。二吏見此情景,喪魂落魄,逃之夭夭。隨後官府即在山坡上蓋起一座龍王廟,並豎以石碑,上刻“神水”二字。然而滄海桑田,龍王廟和神水碑早已倒塌,只留下斷壁殘垣,唯有姊妹湫長存於此,她的美妙傳說卻令人可歌可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