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巡洋艦是一種僅次於主力艦、在輔助艦艇中戰鬥力最強的艦隻。當時,
日本海軍已擁有一支以
重巡洋艦為主的龐大巡洋艦群,編有各種巡洋艦82艘。日巡洋艦尤其是重巡洋艦,以其
航速快、巡航半徑大、準主力艦的資格,可遂行各種戰鬥任務:充當
艦艇編隊旗艦;海戰中支援、掩護主力艦,摧毀敵艦;保護己方海上運輸線,破壞敵
海上交通線。巡洋艦是海軍列強進行
軍備競賽的產物。歷史上裝有大炮的
快速帆船是帆船時代的巡洋艦, 18世紀末、19世紀曾稱
巡航艦。到19世紀中葉,在
蒸汽機、
裝甲和艦船建造技術得到飛躍發展後,美國海軍搶先建成一批正規的巡洋艦,如“亞特蘭大”號等。日本1919年才建成“天龍”號
輕巡洋艦,1926年建成“加古”號
重巡洋艦。日本巡洋艦特別是重巡洋艦,正是在華盛頓會議達成裁減海軍軍備協定之後發展起來的。由於1922年華盛頓條約限制海軍強國建造主力艦的數量,列強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建造巡洋艦上。於是,美、英、日等國在這方面又展開了一輪以建造重巡洋艦(日海軍也稱為甲級巡洋艦或一等巡洋艦)為主的軍備競賽。
妙高級與古鷹級最大的不同點仍與華盛頓海軍條約牽扯甚深,古鷹級的開發概念是源自於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探討的偵查巡洋艦,火力及防護力標準都是以1910年代末期的艦種為參考標準,妙高級的初期方案也是延續著古鷹級,採用7200噸級艦體安裝更多的20公分主炮;然而華盛頓海軍條約訂定出的8英吋主炮、萬噸排水量的標準,條約所衍伸的巡洋艦將是種火力更強,防護力也更周全的軍艦,現有設計全然不適用於未來戰場。
妙高級重巡洋艦在限定艦艇噸位的情況下儘可能確保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優勢,以其強大的火力受到海軍列強矚目,英國海軍甚至打算交換妙高級的設計資料。妙高級的設計也影響了後來日本海軍
重巡洋艦設計,成為後續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的設計樣本。根據
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該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俗稱
條約型重巡洋艦)。
建造列表
同型四艦:
妙高號、
那智號、足柄號、
羽黑號。按照日本帝國海軍軍艦的命名規則(一等巡洋艦用山名來命名),妙高級巡洋艦的艦名取自山的名稱來命名。於1923年開工,1929年相繼加入現役。率先開工的妙高號建造進度反而落後於後續開工的那智號,1928年那智號率先完工並在日本昭和天皇加冕典禮
觀艦式亮相,所以也一度依完工順序被稱為那智級。
建造歷程
妙高
1924年10月25日開工,1927年4月16日下水,1929年7月31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1944年12月在返回日本本土的途中被美軍潛艇的魚雷命中,被拖回新加坡,直到日本戰敗投降,戰爭結束後1946年被英國海軍沉於馬六甲海峽。
那智
1928年11月26日竣工,1944年11月5日,在馬尼拉灣遭遇美軍航空母艦“列剋星敦”(USS Lexington,CV-16)和“提康德羅加”(USS Ticonderoga,CV-14)艦載機的空襲,數枚炸彈、魚雷命中“那智號”後沉沒,船員807人戰死,220人得到救援。
羽黑
1925年3月16日開工,1928年3月24日下水,1929年4月25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1945年5月9日,與“神風”號驅逐艦離開新加坡時,在馬六甲海峽發現英軍,被逼撤回新加坡。在14日再次出航,並在15日遭遇英軍驅逐艦隊,寡不敵眾,在被第2發魚雷擊中時杉浦嘉十大佐下令棄艦。“羽黑”號終在16日被第3發魚雷擊中後沉沒。較早前已撤離的“神風”號在17日返回營救,超過1,700多名船員最終只有約300人獲救。
足柄
1925年4月11日開工於三菱重工長崎船廠,1928年4月22日下水,1929年8月20日竣工。1945年6月4日,與“神風”號驅逐艦由新加坡前往雅加達進行補給任務,在8日回航時被伏擊的英軍潛艇多枚魚雷擊中,傾覆沉沒。於1945年8月20日除籍。
技術特點
繼承了之前建造的古鷹級和青葉級的設計思想,設計上強調火力和
航速的特點。妙高級為了追求高航速艦體採用了較大長寬比。艦艏是日本海軍特有的雙曲線型,艦艏有明顯的
舷弧,兩舷側明顯外張,提高耐波性能。前煙囪向後曲折遠離艦橋,減小排煙對艦橋的影響。
裝備雙聯裝20厘米口徑主炮炮塔5座,艦橋之前安裝3座主炮炮塔,中間炮塔安裝在高出其前後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狀排列,第3號主炮塔炮口朝後。艦體後部2座主炮炮塔,呈背負式布置。炮塔防護甲板外側安裝薄鋼板,與防護甲板之間留有空隙,避免受陽光照射導致炮塔內溫度過高。艦內裝6座雙聯裝61厘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在後桅與後部第4主炮塔之間上甲板設定水上偵察機
彈射器。動力系統採用高、低壓蒸汽輪機。防護標準按照抵禦6英寸口徑炮彈直接命中的標準設計,為了增加防禦效果艦體側舷裝甲採用傾斜布置。妙高號、足柄號設有艦隊
旗艦的設備,而那智號和羽黑號則是設有戰隊的旗艦設備。妙高級在火力和航速方面十分突出,日本海軍為了追求單艦的威力優勢甚至不惜採用隱瞞的手段超出條約對排水量的限制(當時締約國利用條約的漏洞在排水量方面作文章的現象屢見不鮮),儘管如此建成後重量還是超出計畫。日本海軍一貫追求加強武備以單艦質量求勝的理念,這樣穩定性、結構強度也受到影響,但是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直到1935年發生了史稱“
第四艦隊事件”的重大事故後,才進行了艦體強度的加強。
妙高級於1931年開始進行改裝,將主炮口徑由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炮彈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威力增強。從1935年到1940年期間進行了兩次大的改裝,改進了魚雷發射裝置,改裝4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並將發射裝置由中甲板挪到
上甲板,遠離了輪機艙,減少因其爆炸帶來的損害。加裝了高射炮增強防空火力;更新航空設備,在後煙囪與第4炮塔之間的上甲板增設遮蔽甲板作為航空甲板,彈射器由1座改為左右兩舷各一座;對艦體進行加固,增加艦體水下隔艙;安裝新型火控設施。在歷經第一次,第二次的改裝之後,排水量增加,而最高航速相對的降低了。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妙高級為抗擊美軍空襲,加強防空火力,並在後桅頂部加裝13號雷達。
日海軍1926年著手研製艦載機
彈射器, 1928年完成1號彈射器,試裝於初期的
重巡洋艦“青葉”號和“衣笠”號上.‘建造“羽黑”號時,已將彈射器列入設計計畫,還準備在後桅底部附近設定水上偵察機機庫,並把後桅至第4號炮塔的上甲板改裝成航空甲板。“羽黑”號竣工後有水上偵察機2架,其中一架機翼摺疊後…“進入機庫內,另一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線設有艦載機移動軌道,艦載機彈射器則裝在中心線稍靠右舷處。
性能數據
| 改裝前 | 改裝後 |
標準排水量 | 10000噸 | 13000噸 |
航速 | 35.5節 | 35.5節 |
主火力 | 10門200毫米 | 10門203毫米 |
副火力 | 6門127毫米高射炮 | 6門127毫米高射炮 |
魚雷發射管 | 12具610毫米 | 16具610毫米 |
艦載機 | | 3架水上偵察機 |
服役動態
妙高號
1924年10月25日開工,1927年4月16日下水,1929年7月31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1927年4月16日,舉行下水儀式,昭和天皇亦有出席
1928年7月正式完工,與“那智”號一併在吳海軍基地註冊艦藉。1934年11月15日,與“那智”號一併更換母港為佐世保。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艦加入第二艦隊組成第四戰隊,正式服役。
1933年5月20日,被編為第五戰隊。在同年12年11日與“那智”號一併調到吳鎮護衛隊。
1934年2月1日,與“那智”號一併調到佐世保護衛隊,隸屬臨時組建的第四艦隊。
1934年11月20日至1935年3月31日,進行第一次第一階段改造,包括將主炮更換成203mm口徑。1935年10月2日,進行第一次第二階段改造。
1936年1月至3月,進行第一次第三階段改造,主要加固艦體。1936年5月25日至6月29日,進行第一次第四階段改造,並與“那智”號及“羽黑”號再次加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
艦名取自位於
新潟縣的
妙高山。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1924年10 1937年7月28日,作為旗艦加入第三艦隊第九戰隊。 1939年4月,進行第二次改造,參照“最上”型等巡洋艦作出了整體改造。
1939年11月25日,解除旗艦職務,轉入預備役。1941年4月10日,作為旗艦加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4月18日正式再次服役。
1941年12月,參與對菲律賓的侵略戰爭,掩護南菲律賓艦隊。1942年1月4日,遭到美軍空襲嚴重受創,35名士兵死亡,由“那智”號接任旗艦,返回佐世保維修。1942年3月1日,與“足柄”號前往爪哇支援追擊盟軍艦隊的“那智”號及“羽黑”號。最終“妙高”型四艦共擊沉三艘巡洋艦及三艘驅逐艦。“妙高”號與“羽黑”號在佐世保整修後進駐柱島,並在3月22日抵達橫須賀。1942年5月1日,與“羽黑”號參與珊瑚海海戰,負責護衛第五航空戰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1942年6月13日,作為第五戰隊一員前往支援北方艦隊。
1942年中,進行戰前改造,增加了2座深水炸彈投放器。1942年8月,重編後的第五戰隊前往索羅門群島,遭遇美軍轟炸機攻擊,輕微受損。1942年10月,與第四戰隊的“摩耶”號重巡洋艦聯合炮轟亨德森機場及追擊美軍航母“大黃蜂”號,並在月底返回佐世保整修。1943年2月,進行第一次戰時改造,增加對空武裝及改善雷達。
1943年5月8日,與“羽黑”號護衛“大和”號戰艦返回本土,隨後緊急加入北方艦隊前往幌筵島,至6月16日返回橫須賀。
1943年8月,與“羽黑”號進駐特魯克。1943年10月,第五戰隊轉入東南艦隊,與第十戰隊及第三水雷戰隊參與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在戰鬥中(11月2日)意外與初風號驅逐艦相撞受損,初風沉沒。
1943年11月,進行第二次戰時改造,增加機槍數目及提高整體水密性。1944年2月10日,前往帛琉以避免受美軍襲擊,並加入第一機動艦隊。
1944年6月,與第一機動艦隊參加菲律賓海海戰,之後進行緊急改裝,再增加機槍數目及減少攜帶魚雷數目以減輕重量。1944年10月,與第一機動艦隊會合作戰,受到美軍空襲嚴重受損,被逼退出戰鬥撤往新加坡,由“羽黑”號接任第五戰隊旗艦。1944年12月,遭美軍潛艇襲擊起火,經過3日才完全撲滅,最終由“羽黑”號拖曳返回新加坡。然而由於資源缺乏,未能進行維修,退出第五戰隊轉入西南艦隊第一南遣艦隊,停泊在基地作為固定炮台。
1945年2月5日,加入重組後的第10方面艦隊,但仍停泊在基地。1945年9月21日,向英國艦隊投降。1946年7月8日,在馬六甲海峽鑿沉。
那智號
在妙高型的四艘重
巡洋艦中,那智號是最早下水的一艘.為什麼呢?因為為了趕上
昭和三年十二月在橫濱舉行的昭和
天皇即位登基大禮的大觀艦式,所以才匆匆忙忙的竣工,本艦也是姊妹艦裡面有此殊榮得以參加大典的一艘。
艦名取自位於
和歌山縣東南的
那智山。於吳海軍工廠建造,1924年11月26日開工,1927年6月15日下水,1928年11月26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
妙高型的重巡洋艦是日本最初擁有的一萬噸級條約
重巡洋艦,所謂的條約就是
華盛頓海軍限制條約,其中規定重巡洋艦的定義是一萬噸以下,主炮口徑是二十點三厘米(八吋炮)水準的軍艦.本級艦擁有傲人的火力,搭載二十點三厘米主炮達十門,分別裝設在五個連裝炮塔之中,而這五個連裝炮塔是以前三後二的方式來布置,前面三個炮塔的配置是一,二炮塔向前,第三炮塔向後的方式。
就役後,1932年(昭和7年)參與一二八事變的警備任務。
在
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初,那智號是屬於南方部隊,跟姊妹艦羽黑號,妙高號一同編成第五戰隊,先是支持了菲律賓攻略戰,後來在泗水海戰中和僚艦一起摧毀了由多爾曼海軍少將率領的美英荷澳連合艦隊。
然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島之戰中,擔任北方部隊(阿留申攻略部隊,長官細萱戊子郎中將)的旗艦,跟高雄號,摩耶號重巡一起編成重巡第四戰隊,參加了阿留申的作戰,占領了阿圖島和吉斯卡島.接著參加了阿圖島海戰,吉斯卡撤退作戰,活躍於北面的海域.昭和十八年(1943)3月26日,以原來第五艦隊的重巡那智號,摩耶號為中心,率領著輕巡洋艦多摩號,阿武隈號和
驅逐艦四艘,替往阿圖島的運送部隊護航.而美軍在察知情報後,由馬克莫里斯少將麾下的重巡鹽湖城號((USS SaltLakeCity,CA-25)),輕巡里奇蒙號及四艘驅逐艦出戰.雖然日軍擁有著壓倒性的火力,但是鹽湖城號命中彈四發,驅逐艦兩發,而那智號卻受了七發的命中彈.
9月6日20時56分左右,從大湊向幌筵島航行的“那智號”遭遇美軍潛艇“大比目魚(USS Halibut,SS-232),並向其發射了3枚魚雷,但其中2枚並未正常爆炸,只是凹陷及進水。
在這之後,向南方轉進的那智號加入了由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第二游擊部隊,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在這場慘烈的大海戰中,那智號卻存活了下來.
1944年11月5日,那智號離開海軍基地。此時志摩清英海軍中將正在岸上,第38特混艦隊到達馬尼拉的同時美軍派出四波攻擊機群。第二波攻擊過後那智號仍完好無損,它向海上開去以確保全全,但它正受到約60架飛機攻擊。
12時50分,那智號受到第三波攻擊。這一攻擊來自38特混艦隊第三特混大隊停泊在科雷吉多島外的“列剋星敦”(USS Lexington,CV-16)和“提康德羅加”(USS Ticonderoga,CV-14)。那智號中了五枚
炸彈,還有兩枚(可能三枚)魚雷擊中它的右舷鍋爐艙,那智號失去動力。驅逐艦曙號被派出護衛它。
14時00分,那智號保持著平穩。它準備啟程返港。曙號驅逐艦靠近它,並試圖拖帶。
14時45分,列剋星敦號的另一攻擊波進行攻擊,多達五條魚雷擊中那智號左舷,將它炸成三段。艦首被一條魚雷炸掉,立即沉沒。一條引爆了後彈藥庫,炸裂了艦尾。那智號艦體豎立起來,但還漂浮著。另三條魚雷擊中舯部。那智號還中了20枚炸彈和16枚火箭。志摩中將在岸上目睹他的旗艦被炸的四分五裂。
14時50分,那智號中段艦體沉入102英尺深水中。沉點坐標是北緯14度31.5分,東經120度44.5分,科雷吉多島東北約12英里靠巴丹方向。807名艦員死亡,包括艦長鹿岡元平大佐和第五艦隊司令部74名軍官。220人從轟炸和掃射中倖存。
霞號和潮號救起了那智號倖存者。曙號中彈兩枚起火,被潮號拖到岸邊。鹿岡艦長死後被追晉海軍少將。1945年1月20日那智號從日本海軍除名。
羽黑號
到1939年,日海軍已有重巡洋艦5型(“古鷹”、“青葉”、“妙高”、“最上”、“利根”)18艘。其中妙高型是華華盛頓會議日本建造的首批萬噸級重巡洋艦,"羽黑"號則是“妙高”型的4號艦(另3艘是“妙高”、“足柄”和“那智”號)。
艦名取自所謂出羽三山中位於山形縣的羽黑山。於長崎三菱造船廠建造,1925年3月16日開工,1928年3月24日下水,1929年4月25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
1922年,日本海軍軍令部委託平賀讓大佐設計新巡洋艦。次年初,藤本喜久雄中佐在平賀讓大佐指導下完成基本設計。平賀讓大佐在5月18日提交設計方案,在8月25日通過及下令建造。及後,平賀讓晉升為少將並出國考察,藤本喜久雄中佐大幅更改設計並獲通過。
1925年2月16日,正式命名為“羽黑”號。1929年4月25日正式完工,與“足柄”號一併在佐世保註冊艦藉。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艦加入第二艦隊組成第四戰隊,正式服役。1933年5月20日,被編為第五戰隊。同年12月11日與“足柄”號加入佐世保護衛隊。
1935年2月至6月,“羽黑”號進行第一次第一階段改造。與“足柄”號在佐世保海軍船廠拆除高射炮及魚雷後,於三菱造船長崎造船所進行改裝,包括將主炮更換成203mm口徑,及更新武裝。1935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妙高”型四艦參加“第四艦隊”的演習活動,在演習結束後返回佐世保海軍船廠進行第一次第二階段改造。
1936年1月至3月,進行第一次第三階段改造,主要加固艦體。1936年5月25日至6月29日,與“妙高”號及“那智”號進行第一次第四階段改造,其中“羽黑”號的主桅加高超過4公尺,2/3載荷排水量增至14479噸,相對的續航力卻下降至4000海里(16節)。其後三艦再次加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
1937年3月至4月,在一次夜間訓練中,“羽黑”號與“那智”號相撞,兩艦輕微受損。在同年9月至11月,兩艦參加在華北水域的巡弋,並在12月1日轉為預備役準備改裝。
1939年4月,進行第二次改造,參照“最上”型等巡洋艦作出了整體改造,與“那智”號同在艦橋頂安裝了新的指揮儀塔等新火控設備。1940年5月1日,再次加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
1941年4月至5月,與“那智”號及“足柄”號在艦體兩側安裝消磁線圈、安放水密鋼管及加裝魚雷射控平台等。在11月時,再將主桅換成與“妙高”號一樣。1941年12月,參與對菲律賓的侵略戰爭,掩護南菲律賓艦隊。1942年1月4日,“妙高”號遭到美軍空襲嚴重受創脫離戰線,“那智”號接任旗艦。“羽黑”號與“那智”號繼續執行支援任務。
1942年2月27日,與“那智”號及第二、三水雷戰隊遭遇盟軍艦隊,雙方展開激戰。其中兩艘“妙高”型戰艦發射超過1,500發炮彈,但由於距離太遠,只有5發命中目標,其中只有“羽黑”號的1發炮彈成功對敵艦“雅息特”號造成傷害。日軍與選擇撤退的盟軍展開多次追逐,“羽黑”號的其中一發魚雷終在晚上擊沉盟軍旗艦“德魯伊特爾”號。兩艦與前來支援的“妙高”號及“足柄”號會合,繼續追擊盟軍,最終“妙高”型四艦共擊沉三艘巡洋艦及三艘驅逐艦。“羽黑”號與“妙高”號在佐世保整修後進駐柱島,並在3月22日抵達橫須賀。
1942年5月1日,與“妙高”號參與珊瑚海海戰,負責護衛第五航空戰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1942年6月13日,作為第五戰隊一員前往支援北方艦隊。
1942年8月,中途島海戰失敗後,重編的第五戰隊前往索羅門群島。1942年9月中遭遇美軍轟炸機攻擊,於9月29日返回佐世保維修。1943年2月,進行第一次戰時改造,增加對空武裝及改善雷達。
在
昭和十八年(1943)的第二次
所羅門海戰之後,羽黑號因為機械故障而回到
佐世保修理,然後因為
阿圖島的救援行動而向
阿留申方面出發。後來又南下參加了布根維爾海戰。在這次海戰中,羽黑號雖然負傷累累,但仍與
妙高號一起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炮擊戰。
1943年5月8日,與“妙高”號護衛“大和”號戰艦返回本土,隨後緊急加入北方艦隊前往幌筵島,至6月16日返回橫須賀。
1943年8月,與“妙高”號進駐特魯克。1943年10月,第五戰隊轉入東南艦隊,與第十戰隊及第三水雷戰隊參與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1943年11月1日,遭到美軍戰機轟炸,令艦橋和船體輕微受損,航速下降至26節,但繼續前進。在與美軍艦隊的遭遇戰被多發炮彈擊中,造成1死5傷。在日本戰機支援下,與“妙高”號共同炮擊擊中美軍巡洋艦,雙方撤退。
1943年11月,進行第二次戰時改造,增加機槍數目及提高整體水密性。 1944年2月10日,前往帛琉以避免受美軍襲擊,並加入第一機動艦隊。
1944年6月,與第一機動艦隊參加菲律賓海海戰,之後與“妙高”號同時進行緊急改裝,再增加機槍數目及減少攜帶魚雷數目以減輕重量,並增加了對空搜尋雷達及水面搜尋雷達。
然而,在1944年10月
雷伊泰灣大海戰中,日聯合艦隊連遭重創,元氣大傷,被迫撤回本土基地。此時;“羽黑”號奉命留守新加坡基地。當時日陸海軍部隊被分割於各孤島,斷了後方。補給。“羽黑”承擔起輸送補給品的重任。
1945年5月15日,“羽黑”在“神風”號驅逐艦的護航下,從新加坡出發,仆赴
安達曼群島。沿
馬六甲海峽北上中忽然發現英艦群,暫時躲進馬來半島西岸日潛艇基地里。隨後趁著夜暗,悄然出海,在向安達曼群島接近途中,一架英機從天而降,飛臨頂空,投下
照明彈。黑夜裡,”羽黑”號被照得通體透亮,成了眾矢之的。圍逼而來的英艦幾次齊時打得“羽黑”號遍體磷傷,一條魚雷又擊中螺旋槳,再難機動。又一條魚雷擊中羽黑,其滿載的彈藥引炸,燃料起火,濃煙火光沖天,艦體大幅度傾斜。最後,“羽黑”號艦長下達棄艦命令;“羽黑”號沉沒。
足柄號
1922年,日本海軍軍令部委託平賀讓大佐設計新巡洋艦。次年初,藤本喜久雄中佐在平賀讓大佐指導下完成基本設計。平賀讓大佐在5月18日提交設計方案,在8月25日通過及下令建造。及後,平賀讓晉升為少將並出國考察,藤本喜久雄中佐大幅更改設計並獲通過。在妙高型重
巡洋艦建造期間的昭和初年,正好碰上了日本前所未有的經濟大恐慌,而正在建造足柄號的神戶
川崎造船所也快撐不下去了。所以海軍也只好以設定一個所謂的“艦政本部臨時艦船建造所”來替神戶川崎造船所撐場面.如此,本艦才得以無事的竣工。於1925年2月16日,正式命名為“足柄”號。於1929年8月20日正式完工,與“羽黑”號一併在佐世保註冊艦藉。
於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艦加入第二艦隊組成第四戰隊,正式服役。於1933年5月20日,被編為第五戰隊。同年12月11日與“羽黑”號加入佐世保護衛隊。於1934年11月25日至1935年2月,“足柄”號進行第一次第一階段改造。與“羽黑”號在佐世保海軍船廠拆除高射炮及魚雷後,於三菱造船長崎造船所進行改裝,包括將主炮更換成203mm口徑及更新武裝。於1935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妙高”四艦參加“第四艦隊”的演習活動,“足柄”號在離開室蘭港開赴演習水域的途中,2號炮塔發生爆炸,造成41人死傷,未有參與演習直接返回佐世保海軍船廠維修。
於1935年10月18日至1936年6月15日,“足柄”號一口氣完成第二至第四階段的改造,被編入佐世保護衛隊,並在1936年10月26日在神戶對公眾開放。於1935年12月1日,再次加入第五戰隊成為第四號艦。於1937年4月3日,“足柄”號代表日本前往歐洲,參加於5月20日在斯彼德海德舉行的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的閱艦儀式,途經香港、馬爾他、直布羅陀等地,在5月10日抵達英國。閱艦儀式完結後,在5月24日至31日到訪德國,之後經紅海返回日本。
於1937年7月5日,還沒回到日本的“足柄”號被任命為第五戰隊旗艦,並在華中、華北水域巡弋。於1937年10月20日,成為第四艦隊和第十四戰隊的旗艦。在12月10日,成為第四艦隊第十二戰隊的旗艦。於1939年3月12日,轉入預備役,準備進行第二次改造。在佐世保參照“最上”型等巡洋艦作出了整體改造,至1940年6月30日完成。於1940年10月10日,成為第二遣華艦隊和第十五戰隊的旗艦。於1941年4月至5月,與“那智”號及“羽黑”號在艦體兩側安裝消磁線圈、安放水密鋼管及加裝魚雷射控平台等。於1941年7月,前往西貢參加侵入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戰爭,並在華南水域巡弋。
於1941年10月10日,成為第三艦隊第十六戰隊旗艦。於1941年12月1日,抵達馬公,與“摩耶”號支援北菲律賓艦隊及對菲律賓的侵略行動。於1941年2月25日,與“妙高”號在望加錫會合。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初,本艦屬於第三艦隊旗艦,在高橋伊望中將的帶領下支持菲律賓作戰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然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2月27日的泗水海戰中升上了長官旗,跟僚艦一起跟美英荷澳的多國艦隊展開了戰鬥。於1942年3月1日,與“妙高”號前往爪哇支援追擊盟軍艦隊的“那智”號及“羽黑”號。最終“妙高”型四艦共擊沉三艘巡洋艦及三艘驅逐艦。
於1942年4月10日,成為西南方面艦隊旗艦,支援聖誕島的進攻。在7月成為第二南遣艦隊旗艦。於1943年4月至5月,與“那智”號及“羽黑”號進行第一次戰時改裝,加裝防空指揮平台及對空雷達,以加強應付戰機的威脅。9月時成為西南方面艦隊主力第十六戰隊旗艦。
之後,原屬於南西方面艦隊旗艦而活躍於南洋的足柄號,在昭和十八年(1943)移到了第五艦隊,從事著阿圖島-吉斯卡等的北方作戰。
於1944年2月25日,加入東北方面艦隊第五艦隊第二十一戰隊。於1944年3月至9月,與“那智”號同時進行改裝,增加機槍數目及減少攜帶魚雷數目以減輕重量,並增加了對空搜尋雷達及水面搜尋雷達。
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為了追擊台灣近海航空戰中的美國機動部隊而南下。接著就和僚艦那智號一起編成第二十一戰隊,成為
雷伊泰灣海戰中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第二游擊部隊的主軸。與第二游擊艦隊會合作戰,支援西村艦隊,在馬尼拉灣與美軍交戰,“那智”號被擊沉,“足柄”號在11月撤離。在慘烈的雷伊泰灣海戰結束之後,足柄號從事著由新加坡基地向印尼方面的補給工作。
於1944年12月中,與“大淀”號組成第二破壞編隊,連同6艘驅逐艦進攻聖荷西 (菲律賓),在26日被美軍空襲,引起大火,被逼拋棄所有魚雷,在勉力參與進攻後,撤往新加坡。於1945年2月至5月,由第五艦隊轉入第五戰隊,與“羽黑”號共同進行巡弋任務。
1945年六月上旬,英國皇家海軍
潛艇在爪哇海巡邏。艇長接到命令,前往馬來亞海岸。在途中他截聽到美國潛艇報告,稱足柄號重巡洋艦已從新加坡前往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潛艇艇長向上級請求,被允許前往蘇門答臘島東南岸和邦加島之間的邦加海峽。他堅信那裡是日本重巡洋艦返回新加坡的必經之路。
6月,足柄號裝載著1600名士兵和一批物資向新加坡返航。潛艇通過邦加海峽北口的雷區,和另一艘潛艇一起進入海峽。六月八日美軍潛艇報告足柄號向北離開了巴達維亞,但它無法攻擊。 護航的日本驅逐艦神風號從海峽中高速衝來,向它發射魚雷但沒有命中。當潛艇艇長從潛望鏡看見足柄號沿蘇門答臘海岸向北駛來時,驅逐艦投下的深彈在潛艇四周爆炸。
12時15分在稍大於2.5英里距離上,潛艇開火,用前方魚雷管向足柄號發射了八條魚雷。足柄號發現了魚雷,但它離海岸太近再加上被雷區阻擋,機動不便。五雷命中後足柄號被炸成一堆殘骸,但它還緩慢前行以躲避潛艇的後射魚雷,並用小口徑高炮向潛望鏡零星地開火。30名潛艇艇員看見了沉沒中的巡洋艦。潛艇轉過來又發射了兩條尾魚雷。
12時37分,足柄號傾覆,沉點坐標是南緯1度59分,東經104度56分。神風號驅逐艦及時回返救出了倖存者,包括853名艦員和約400名陸軍。艦長三浦速雄少將在戰鬥中生還。6月20日他被任命為第二南遣艦隊副參謀長。1945年8月20日足柄號從日本海軍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