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的《如果在愛中只有痛苦》出自《園丁集》。是對不懂愛情的人的責問。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如果在愛中只有痛苦
那為什麼要愛呢?
那是多么的痴傻,你要求她的心
只為已把自己的心獻給了她!
願望在你血中燃燒
瘋狂在你眼中閃爍
為什麼有這樣的功過的循環?
於事無求的人
他是個自安自足者;
春天的柔氣是為他的,
還有繁華和鳥語;
但是愛情來了象一片吞噬的陰影
遮沒了整個世界,
吞蝕了生命和青春。
那為什麼要尋求這使生存黑暗的陰霧呢?
(冰心譯)
作品賞析
愛情是相愛雙方的自然仰慕,是兩情相悅的統一體。他們不需要強制和逼迫,否則愛就會喪失其源泉,就會失去自然和諧之美。然而每一個體對愛情的認識和感悟是有差異的,有的把對愛情的享受視為天倫之樂,並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這是真正的愛情;而另一種人則把愛情中出現的不和諧的音符視為洪水猛獸,只看到其痛苦的一面,這是不懂愛情才煉習朽。
泰戈爾的《如果在愛中只有痛苦》拳槳刪就是對不懂愛情的人的責問。“如果在愛中只有痛苦/那為什麼要愛呢?”那只能說明這些人是傻子。這種人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愛情,他們把自然和諧的兩情相悅看作是一種交換,還自以為是地說是以心換心。“只為已把自己的心獻給了她”,理所當然就應該“要求她的心”,根本就忽略了愛情是發自人的內心的激情與願籃想愚多望。所以,詩人對這種以交換為前提的愛情,發出了強烈的質問:“為什麼有這樣的功過的循環?”
第二節,詩人進一步指出,這些人只能是安於現狀,於世無求,一幅旁若無人的樣子,好像鳥語花香,“春天的柔氣是為他的”。他們本身就對愛情感到恐懼,好像愛情會“遮沒了整個世界/吞蝕了生命和青春”,但是他們偏偏卻又處在愛情的長廊里。恐懼愛情,又要去選擇愛情,這等於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所以,詩人最後乃厚灑進一步質問:“為什麼要尋求這使生存黑暗的陰霧呢?”
這首詩,詩人通過分析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和錯誤思想,揭示了愛情中不是只有痛苦,而應建立正確的愛情夜蒸霸觀,還愛情以本來面目。
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餘次周遊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於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調。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後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海提鞏社會活動家。1913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艱鍵諾貝爾文學獎。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誌》(《新青年》)第2期上發表他譯的《讚歌》4首。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中國讀者的敬仰。 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的兩位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