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該物種最初被林奈(Linnaeus)的兒子卡爾(Carl)描述為Ocimum verticillatum,但後來被英國植物學家George Claridge Druce(1850-1932)轉移到馬刺花屬(Plectranthus),牛津大學的菲爾丁-德魯斯植物標本館就是以此命名的。該植物的其他名稱,現在被認為是同義詞,包括P. nummularius、 P. thunbergii和P. racemosum。
形態特徵
多年生蔓性
草本,高100-305毫米,寬約600毫米。莖和葉多肉,莖紫色。葉子通常有光澤,柔軟,圓形至倒卵形,上面是淺綠色到深綠色,下面有時是深紫色,半多肉質(64-90 毫米寬),邊緣有圓齒至寬齒,生長在矩形莖上,基部圓鈍。莖短,具糙伏毛(短而粗糙的毛指向同一方向)。在花園裡,白色、淡紫色或淡粉色的花全年偶爾出現,但在春季和深秋更為豐富。花序頂生,
圓錐花序,花小,
輪生,長50-260毫米,通常在基部有成對的側枝(輪生枝)。花萼長3毫米,擴大到5毫米。花冠長10-25毫米,白色,通常有紫色斑點;萼管長4-16毫米,直,橫向壓縮,寬2-3毫米,幾乎呈線形;基部稍囊狀。小堅果長1毫米,帶褐色。
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非(開普省、夸祖魯-納塔爾省、莫三比克、北部省)和史瓦濟蘭;薩爾瓦多、衣索比亞、宏都拉斯、印度、背風群島、波多黎各、聖赫倫那島、委內瑞拉、委內瑞拉安的列斯群島、向風群島、中國已有引種。耐蔭,喜溫暖、濕潤環境,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生長季節結合摘心,用修剪下來的枝梢進行扦插,一般20天左右開始髮根。
組織培養
帶腋芽幼嫩莖段
叢生芽誘導培養基:MS+6-BA2.0毫克/升。生根培養基:1/2MS+IBA1.0毫克/升。上述培養基均加入3.0蔗糖,0.7瓊脂,pH5.8-6.2,另外叢生芽誘導培養基還添加200毫克/升水解酪蛋白。培養溫度(26±1)℃,光照時間為16小時/天,光照強度約30-40微摩爾·平方米·秒。
選取如意蔓帶腋芽的莖段,每段帶有1-2個莖節,至少帶有1片葉片,自來水沖洗0.5-1小時後,75%的酒精浸泡約30秒轉入0.1升汞溶液(每升加2-3滴吐溫-80)中滅菌5分鐘,無菌水沖洗5-6次後備用。
切下1.0-2.0厘米如意蔓的帶腋芽的莖段分別接種到叢生芽誘導培養基中,21天后外植體叢生芽誘導率達到100%。外植體誘導叢生芽的高度與數量則成反比,即外植體上分化芽越少,其生長速度越快。
將培養瓶中至少帶2片真葉的小苗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中,培養10天時,即可100%誘導不定根的形成。
小苗長至6-8厘米時,將培養瓶塞旋鬆,置於25-30℃溫室中練苗。2天后將小苗從培養瓶中小心取出,去除根上的培養基,移入沙土和蛭石(3:1)的混合基質中。
栽培技術
扦插髮根成活後上盆,盆土用腐殖土、園土等量混和即可,也可用泥炭土、珍珠岩或蛭石等基質栽培。一般每2年換盆1次。
如意蔓整年處於室內陰暗地方也能良好生長。幼苗一定要在遮蔭處栽培,若在陽光下,很快會導致葉色退黃,生長不良。冬季可給予光照,保持在15℃以上就能繼續生長。越冬溫度要求5℃以上。
生長期應滿足水分的要求,但長期處於多濕盆土中,根部也會腐爛。一般掌握在夏季每天澆水1次,冬季3-5天澆水1次。施月巴方面,用培養土栽培的,每月澆1次液肥,若用無土栽培的每月澆2次稀薄的複合液肥。生長季節要經常摘心,促進側芽長出,使植株變得更豐滿。
主要價值
觀賞:葉翠綠,圓潤可愛,有較高的觀賞性。可用於園路邊、牆垣邊栽培觀賞,也可吊盆用於居室綠化。全株深綠色,葉對生,鋸齒邊菱形;莖四稜柱形;花數朵簇生枝頂,花白色,以觀花觀葉為主,具有觀賞價值。
生態:可用於淨化空氣,吸收有害氣體,起到消菌防毒的作用。
藥用:如意蔓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能增加食慾、促進消化,還能緩解牙痛、頭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