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來形坐像
- 材質:大理石
管理單位:榮州市廳
住所:慶尚北道榮州市浮石面北枝里
慈忍堂東邊的佛像頭部形似螺發,肉髻不明確,圓臉端正。雖然眼睛不清晰,卻有面帶微笑的痕跡。肩膀過於往後翻開,胸部和腹部太平坦,身體曲線幾乎沒有。沒有雙手,不過雙臂往胸上舉起,由此可知,它是毗盧遮那佛。
法衣遮蓋雙肩,台階式平行形衣紋在雙臂、腹部、雙腿等部位顯現。較寬的膝蓋與身體相配合,展現出穩重端嚴的姿態。光背是舟形拳身光背,頭光是圓形兩條線,兩條線中間有蓮花紋,其兩側刻有寶相花紋。頭光上邊和身光兩邊刻著衣角遠遠飄起的三尊化佛。
在身光兩邊的三尊化佛底部上凹雕著較粗的兩條線把內外分開來,內部刻出花紋,外部垂檐周圍刻出火焰文。塔座是三重八角形塔座,方形地台石上置八角形伏蓮石,還刻出復辨蓮花紋8葉,並且其底部每個面雕出眼象,正面置香爐,其他面鋪作獅子等動物。中台石呈八角形,每個角有柱形,各面眼象里雕出天部。上台石呈半球形,刻出重辨仰蓮。
位於西邊的如來像基本樣式與位於東邊的如來像相似,但身體更加豐滿,其曲線更加柔和。這座佛像的光背與西邊的不盡相同。頭光雙重圓,其中央雕成八辨蓮花紋,其中央兩側刻著荷葉紋。身光也雕出兩條線,裡面沒有任何花紋,為了更加美麗地點綴基座,雕刻寶相花紋。
頭光上置三尊化佛,外部垂檐周圍的三軀和台座正如東邊的台座一模一樣。它代表9世紀後期流行的毗盧遮那佛,並且反映當時佛家思想的特徵和佛像的形制與雕飾,是受高度評價的作品。
住所:慶尚北道榮州市浮石面北枝里
慈忍堂東邊的佛像頭部形似螺發,肉髻不明確,圓臉端正。雖然眼睛不清晰,卻有面帶微笑的痕跡。肩膀過於往後翻開,胸部和腹部太平坦,身體曲線幾乎沒有。沒有雙手,不過雙臂往胸上舉起,由此可知,它是毗盧遮那佛。
法衣遮蓋雙肩,台階式平行形衣紋在雙臂、腹部、雙腿等部位顯現。較寬的膝蓋與身體相配合,展現出穩重端嚴的姿態。光背是舟形拳身光背,頭光是圓形兩條線,兩條線中間有蓮花紋,其兩側刻有寶相花紋。頭光上邊和身光兩邊刻著衣角遠遠飄起的三尊化佛。
在身光兩邊的三尊化佛底部上凹雕著較粗的兩條線把內外分開來,內部刻出花紋,外部垂檐周圍刻出火焰文。塔座是三重八角形塔座,方形地台石上置八角形伏蓮石,還刻出復辨蓮花紋8葉,並且其底部每個面雕出眼象,正面置香爐,其他面鋪作獅子等動物。中台石呈八角形,每個角有柱形,各面眼象里雕出天部。上台石呈半球形,刻出重辨仰蓮。
位於西邊的如來像基本樣式與位於東邊的如來像相似,但身體更加豐滿,其曲線更加柔和。這座佛像的光背與西邊的不盡相同。頭光雙重圓,其中央雕成八辨蓮花紋,其中央兩側刻著荷葉紋。身光也雕出兩條線,裡面沒有任何花紋,為了更加美麗地點綴基座,雕刻寶相花紋。
頭光上置三尊化佛,外部垂檐周圍的三軀和台座正如東邊的台座一模一樣。它代表9世紀後期流行的毗盧遮那佛,並且反映當時佛家思想的特徵和佛像的形制與雕飾,是受高度評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