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惡勞

好逸惡勞

好逸惡勞是一個成語,好逸用來形容人生活習性懶惰,意思是貪圖清閒安逸。厭惡勞動,專指好吃懶做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好逸惡勞
  • 外文名:love ease and hate work
  • 拼音:hào yì wù láo
  •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
  • 解釋: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 近義詞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刻舟求劍
  • 反義詞不辭辛勞旰食宵衣 隨機應變
解釋,出處,成語典故,用法,

解釋

專指好吃懶做的人。用作貶義。用來形容人習性非常懶惰。它與“好吃懶做”有相同的意思;但它強調貪圖安閒。一般作謂語。

出處

晉·嵇康《難自然好學論》:“夫民之性,好安而惡危,好逸而惡勞。 ”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周書·蘇綽傳》:“若有游手怠惰,早歸晚出,好逸惡勞,不勤事業者……罪一勸百。”
宋·陳敷《農書·稽功之誼篇第十》:“好逸惡勞者,常人之情,偷情苟簡者,小人之病。”
清 黃宗羲 《原君》:“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要而論之,此三類者,均由學士大夫,好佚惡勞,憚著書之苦,復欲博著書之名,故單辭只義,軼事遺聞,鹹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

成語典故

故 事 東漢時期,太醫郭玉醫術很高明,經常手到病除,他為人仁義厚道,為窮苦百姓治病盡心盡力,藥到病除,為達官貴人治病經常不見效。漢和帝問他為什麼會這樣?郭玉回答達官貴人自做主張,態度不謙和,好逸惡勞,不願配合治療。
小貼士:習慣的不同,會導致身體的健康差異,看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常常鍛鍊身體,不好逸惡勞,總是好習慣。
東漢和帝時,有一位太醫,名叫郭玉。郭玉從小就跟著老師學習把脈和針灸,他醫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當他給那些貧賤的人治病時,治癒率很高。但是當他給那些王孫貴族們治病的時候,卻常常發生治不好的情況。
有一次,漢和帝的一位貴人(嬪妃的稱號)得了病,為了讓郭玉給診治,漢和帝就讓這位貴人換上一般人的衣服,並且改換了地方,讓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這個病人就是皇帝的貴人,他詳細地詢問了病情之後,便按部就班地套用針灸療法,一針就治好了她的病。
漢和帝非常奇怪,就問郭玉這是什麼原因。
郭玉回答說:用針灸治病,位置差一點兒也不行。當我給王公貴族們治病的時候,他們高高在上,我心裡很害怕。因此,使我在四個方面很為難:一是我不能隨意進行診治;二是怕他們自己不注意,耽誤治療;三是怕他們體質不好,不能用足夠劑量的藥;四是怕他們好逸惡勞。因此,他們雖然也是我治療過的,但是有時候就不容易痊癒。
漢和帝聽了,認為郭玉說得很有道理。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