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50萬冊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 魯鵬程老師新作
引導父母用孩子不會牴觸的方式立規矩
讓孩子在規矩中建立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
讓孩子通過遵守規矩獲得自律、享受自由
內容簡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孩子立規矩一方面能夠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保護孩子不做出格的事情,使孩子更有邊界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契約意識,讓孩子更自律、更自由。本書圍繞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立規矩的注意事項和方法展開,引導家長培養出懂道理、守規矩、更自律的好孩子。
作者簡介
魯鵬程
● 親職教育專家,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推動者
●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重點課題“新課標背景下中國小價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總課題組親職教育專家
●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北京大學中國小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專題主講專家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蘇教育電視台、鳳凰講堂等親職教育類節目特約訪談嘉賓
● 親職教育類雜誌《時尚育兒》《親子》等專家顧問團成員、撰稿人
● 機械工業出版社“最具影響力作者”之一,作品總銷量超過200萬冊,其中《
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來持續加印,暢銷50餘萬冊,續篇《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實踐版)》入選“全民閱讀年會50種重點推薦圖書”及“全國圖書館推薦書目”,《
教師的國學素養》於2016年11月榮獲第三十屆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二等獎,《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學好<弟子規>教出好孩子》《
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么辦》《3歲叛逆期,媽媽怎么辦》等作品廣受讀者好評
● 有多部作品分別入選“中國十大親職教育圖書”、“《中國教育報》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 、“教育部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 另有多部作品著作權輸往韓國、越南、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圖書目錄
前言
開篇語:立志做一個不吼不叫的好媽媽/
上篇 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是對他最大的尊重
第一章 給孩子立規矩前,認識孩子的獨立性/
1.認識孩子獨立性的發展,並順應這種發展 /
2.了解孩子的性格,性格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3.引導“慢熱型”“激進型”的孩子獨立/
4.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
第二章 給孩子立規矩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
1.認可——孩子需要他人的認同與肯定/
2.關注——孩子需要他人關注的目光/
3.呵護——孩子需要媽媽精心地愛護/
4.陪伴——孩子需要媽媽用心地陪伴/
5.信任——孩子需要媽媽對他有足夠的信任感/
6.知情權——孩子需要知道點實情或內情/
7.安全感——孩子需要讓自己感到安全/
第三章 給孩子立規矩前,要有的幾點準備/
1.給孩子立規矩,不是“叫”他去做什麼/
2.關於孩子,我們必須提前弄清三件事/
3.媽媽先讓自己在“規矩”里成長/
4.評估孩子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並做出計畫/
5.請孩子參與到立規矩的過程中來/
6.把規矩有效地貫徹下去,可以稍作調整/
第四章 給孩子立規矩時,孩子為什麼會牴觸/
1.明明跟孩子立好了規矩,可他就是不遵守/
2.給孩子立規矩,對他的期望值應該合理/
3.了解孩子的情緒反應過程,理解孩子的牴觸行為/
4.反思自己的情緒反應:衝動易怒還是沉著冷靜/
中篇 用立規矩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契約意識
第五章 給孩子立規矩,這樣教他管好自己/
1.教孩子學會正確地吃飯/
2.教孩子學會自己睡覺/
3.引導孩子主動去洗澡/
4.幫助孩子自主控制大小便/
5.教孩子自己疊衣服、整理房間/
6.引導孩子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7.培養自制力,對孩子適度延遲滿足/
第六章 用規矩教孩子學會尊重,不要唯我獨尊/
1.先要尊重孩子:進房間要敲門,動他的東西要徵得同意/
2.不要因為“我是媽媽”就凌駕於孩子之上,不粗暴、不專制/
3.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要懂得“慢養”孩子/
4.學會傾聽孩子,他在表達自己時不要試圖去打斷他/
5.尊重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則,靈活切勿死板/
6.5個規矩教會孩子尊重他人,讓他好好與人相處/
第七章 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跟他有個約定/
1.頂嘴——這真的是孩子挑釁父母的行為嗎/
2.衝動——孩子大發脾氣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3.攻擊——咬人、打人、踢人……發現背後的原因/
4.詛咒——罵人、說髒話……可能他正處在敏感期/
5.撒嬌——正確解讀,並接受孩子的這種行為/
下篇 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也要講究技巧
第八章 給孩子立規矩,就要放手讓他自己走/
1.讓孩子自己承擔過失,給他一點小懲罰/
2.允許孩子犯錯,以後不再犯同一種錯/
3.對孩子保護不要過度,干涉不要過多,要求不要過分/
4.不剝奪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5.對“笨手笨腳”的孩子,要忍住不去幫忙/
6.給孩子自主做事的機會,讓他自己去安排/
7.不要打擾孩子自娛自樂,不要總是陪他一起玩兒/
8.切忌告訴孩子“你應該……”“你不應該……”/
第九章 給孩子立規矩,要“自由與規矩並行”/
1.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但自由要適度/
2.允許孩子自由探索,引導和鼓勵他的探索行為/
3.別讓拆壞的東西扼殺孩子的探索欲/
4.給孩子立規矩,要讓他心悅誠服、心甘情願/
5.給孩子立規矩,要考慮到他的能力/
6.孩子如果不守規矩,媽媽一定要保持冷靜/
7.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喋喋不休/
8.不要給孩子“清理戰場”,讓他自己來負責/
9.教孩子學習餐桌禮儀,懂用餐規矩/
第十章 孩子需要規矩,也需要“強勢”的管教/
1.用“積極”的管教取代“消極”的管教/
2.要敢於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罵孩子並不是管教,只是發泄情緒/
4.對孩子愛在左管教在右,到底能不能“懲戒”/
5.不要對孩子說“最後一次警告你!”/
6.不要讓怒氣控制我們,要學會掌控情緒/
7.糾正孩子的行為偏差,不要以為“樹大自然直”/
8.對孩子少點無效的命令,多點實際的指導/
第十一章 給孩子立規矩,表揚與批評一個都不能少/
1.孩子有很多優點,期待你去發現/
2.表揚要具體充分,注意語氣,切忌“上癮”/
3.批評時,看著孩子的眼睛,語言簡短/
4.批評的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格/
5.說明批評孩子的理由,讓他知道為什麼挨批評/
6.把“不能做……”改為“要這樣做……”/
7.批評孩子時的主語是“我”而不是“你”/
8.批評孩子時,一定不要“翻舊賬”/
前言內容
今天的孩子好像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而很多媽媽也越來越無奈。面對淘氣、“不聽話”的孩子,媽媽應該怎么辦?縱容?忍耐?視而不見?發脾氣?大吼大叫?又打又罵?這些處理方式都不太妥當。因為不管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效果都只是暫時的。
很多時候,做媽媽的都會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知道什麼,“應該”怎樣做。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孩子很可能看不清“時局”,而一旦看到後卻又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比如,媽媽因為孩子做了一件不該做的事情而生氣,但並沒有“發作”,而是在那裡“憋著”,臉色很難看,希望孩子能看得到,可遺憾的是,孩子並不能感覺到媽媽是在生他的氣;再如,因為工作的事情而不順心,媽媽回到家後一臉的不高興,但她自己並沒有覺察出來,反而孩子卻能看得到,於是他就會變得“小心翼翼”,因為他覺得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而惹著了媽媽……可見,孩子並不會如媽媽想像的那樣,“應該”知道什麼,“應該”去怎樣做。所以,這時就需要明確地告知孩子,他應該怎樣做,也就是給他立一些規矩。
立規矩,就是非常明白清楚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該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該做的一定不要去做。立規矩的目的有四個:第一,讓孩子有邊界感,從而更有安全感;第二,可以減少孩子的問題行為;第三,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第四,讓孩子有成就感,因為他對自己有了約束力和自控力。
立規矩,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媽媽,都是非常有益的。因為規矩訂立後都非常清楚明了,到時直接執行這些規定就好了,而不是在事情發生時再由孩子或媽媽的情緒來決定怎么做。
總體來說,在跟孩子立規矩時,應注意把握幾點原則:
第一,立規矩要有針對性。規矩是針對孩子的某種或多種不妥的行為而訂立的,所以要綜合考慮孩子已經出現的和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訂立非常具體的規矩,而不是隨意地、想當然地、泛泛地立規矩。
第二,規矩要有可操作性。比如,孩子不睡覺,那就要訂立規矩——“幾點睡”“睡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如洗澡、刷牙、保持安靜、在規定的時間上床、準時熄燈”“第二天幾點起床”,等等,這些都是可量化、可操作的。
第三,規矩應保證客觀性。所謂客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所訂立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要能夠做得到;二是要有人能夠監督,如由父母、老師或是其他監護人來監督孩子踐行規矩的情況,並做出客觀的評價。
第四,規矩應該長期有效。長期的規矩而不是臨時的規矩,會增進親子間的信任感,同時也會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是說到做到的,這樣孩子才更願意去遵守規矩。只有把訂立的規矩堅持認真地落實下去,規矩才能真正顯現出好效果。
有了這幾點原則,規矩的訂立就會有章可循,執行起來也會輕鬆、有效很多。
當然,並不是訂立了規矩後,孩子就會立刻“變乖”,就會完全地去遵守。孩子可能還是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遵守規矩。對此,媽媽首先要學會克制自己,要做到心態平和,對孩子不吼不叫,不強求孩子去遵守,而是適當簡單地提醒一下,然後平靜地走開,從而避免爆發一場“家庭大戰”。還有,就是對孩子儘量少用負面評價,因為對他的負面評價多了,他也就“皮”了,認為“負面”才是正常的,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孩子“破罐破摔”。
當然,可以對孩子有適度的“懲戒”。比如,可以把“暫停時間”當成懲戒孩子的一種措施,讓他待在一個安靜的空間裡,而且那裡要沒有娛樂活動才可以。另外,這種懲戒應該是及時的、不拖拉的,因為較快地實施懲戒會讓孩子更容易將不守規矩與後果聯繫起來,從而更能將注意力集中到“受教育”這件事上。在實施懲戒措施時,應該保持中立,而且在語氣上要帶有同情感,以免孩子對此有牴觸心理。
要是孩子非常遵守規矩呢?可以適當獎勵。每個孩子各不相同,所以獎勵方式也應該是各式各樣的。不過,有一樣獎勵是大多數孩子所樂見的,那就是媽媽跟他一起玩耍。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喜歡誰不喜歡誰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這個人會不會陪他玩兒。會陪他玩兒,他就喜歡;不會陪他玩兒,他就不喜歡。有研究也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因為可以跟媽媽一起玩耍而受到很大的激勵,即使是很短的幾分鐘,也會讓他們嚮往不已。既然如此,媽媽又怎么能吝嗇自己的付出呢?跟孩子一起玩耍吧,一起做做遊戲,一起讀讀書,安靜地跟他待一會兒,甚至可以跟他來一次“枕頭大戰”……還有,應該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描述性獎勵——表揚,讓他更有成就感,這樣孩子就會更明白,原來守規矩不僅會讓自身成長,也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賞識。
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對孩子的獎勵,最好不是金錢和物質,甚至不要拿糖果獎勵。否則,很可能會親手培養出一個金錢與物質欲望極強的孩子,他做任何事都會衡量自己會得到怎樣的“甜頭”,沒有“甜頭”,對不起,他就不幹了。從小就這樣會“算計”、有“心計”,長大了還了得?可見,獎勵孩子也是有“藝術”的,一定要把握好。
總之,媽媽要盡一切可能讓孩子去守規矩。
當孩子自自然然、心平氣和地遵守規矩,把規矩內容都執行好的時候,他當然會很快樂,自然也會感覺很幸福。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媽媽來說,立規矩、守規矩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心安的事,會讓人有安全感。身心輕樂安穩即是一種幸福。所以說,好媽媽不吼不叫管教孩子,給他立規矩是一門幸福的教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