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保衛戰

4月11日訊息,一股來自海外國家的奶粉限購潮愈演愈烈,繼德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紛紛實施奶粉限購政策後,4月,英國一些超市也開始限制顧客只能購買兩罐嬰兒配方奶粉,且有分析指出,西方國家之所以出台這些舉措,主要是因為中國對洋品牌奶粉的需求太大,限購措施或就是針對中國買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奶粉
國外限購,國內政策,保衛措施,

國外限購

據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口奶粉24萬噸,增加了23.7%,隨著國內消費的增長,中國進口奶粉規模一直呈現持續擴大的態勢。在進口的奶粉中,紐西蘭是我國進口奶粉的最大來源國。一季度,我國自紐西蘭進口的奶粉為22.8萬噸,占所有進口奶粉的95%。
不難看出,紐西蘭仍是我國進口奶粉的主要來源國,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買家對紐西蘭奶粉的依賴程度之高。一季度,我國從紐西蘭進口奶粉就增加了34.8%,但是為什麼還有那么多的華人消費者要跑到國外去搶購呢,這就要考慮到價格和質量這個兩個重要因素。
自2008年中國內地公司被曝光在嬰兒配方奶粉中混入三聚氰胺以來,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奶粉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趨勢。瑞士璽樂集團在中國推出的“美素麗兒”奶粉曝出摻假醜聞,致使消費者對在華生產和銷售的奶粉質量也打起了大大的問號,在安全性和價格差異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從海外購買奶粉,這也就催生了華人在全球範圍的奶粉搶購熱潮
此外,乳業專家王丁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對嬰幼兒奶粉幾乎沒有任何補貼。此外,中國對進口的嬰幼兒奶粉也有很高的稅收:5%至10%的關稅、10%的質檢費、17%的增值稅等。“而如何保證國產奶粉品牌的質量,樹立國內消費者對本國奶粉的信心,讓本國消費者不用像游擊隊一樣到海外搶購奶粉更是當務之急”。
奶粉保衛戰
據悉,紐西蘭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開始,就在嬰兒奶粉專區貼出“每人每次限購兩罐奶粉”,這一限購令在2012年9月有了“升級”——一切將奶製品帶離紐西蘭本土的行為都被視為輸出,包括網購及親友贈送等渠道,而只有註冊備案的出口商才有資格輸出包括嬰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奶製品

國內政策

3月1日起,香港實施奶粉限購規定,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人士每人每天最多可攜帶兩罐奶粉。這一禁令的正式實施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儘管實施不滿一個月就爆出了多起“誤傷”消費者的事件,但香港政府為保證當地奶粉供應,仍沒有顯示出要放寬或者撤銷限購令的跡象。
早在“限購令”推出前夕,一批早已習慣從香港代購奶粉的媽媽們就開始坐不住了,紛紛加入“囤貨族”,而網上代購店鋪也跟風提價。法令實施後的嚴查以及“洋奶粉”漲價預期更是刺激了消費者的囤貨心理。不容置疑,香港“限奶令”確實擊退了不少“水貨客”,但由於內地消費者對奶粉的剛性需求導致的囤貨,已讓網路代購渠道的奶粉價格瘋漲,且讓華人奶粉搶購的眼光瞄向了其他地區。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在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針對奶粉的問題,中國海關也一直高度關注,一方面要保證合法進口的奶粉便捷順利地通關;另一方面,對非法攜帶的奶粉也要予以一定的限制和打擊。特別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對這種實際上帶有商業貿易性質的“水客”攜帶奶粉要予以更嚴厲的限制和打擊。

保衛措施

從4月開始,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莫里森、森寶利、阿斯達以及樂購已從近期開始宣布限購兩罐嬰兒奶粉。英國媒體普遍認為,這和中國近期出現的奶粉“搶購潮”有直接關係。而此前數月,德國、澳大利亞等國也已推行嬰兒奶粉限購。
據《北京晨報》10日報導,大約兩個月前,澳大利亞各大商場、藥品保健品店聯合採取保護自家嬰兒行動,每人每次限購4罐嬰兒奶粉。店內監控系統將收集到的數據輸入收銀系統,24小時內超量或反覆購買者將被電腦拒絕通過。
而德國奶粉限購規定則始於今年1月底,德國最大的日用品連鎖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連鎖店在奶粉櫃檯貼警示稱,“每位顧客最多只能買3包奶粉”。在現今飽受乾旱侵襲、奶粉大量減產的紐西蘭,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開始,就在嬰兒奶粉專區貼出“每人每次限購兩罐奶粉”,還特別用中文大號字型註明。
不過,截止目前英國和澳大利亞官方尚未有出台“限購令”的計畫。《南方日報》10日報導顯示,西方國家市場上出現的限購多是由奶粉供應商與流通商發起,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杜大維9日表示,澳大利亞的奶粉近年來一直在增產,“如果有‘限購’,也是一些商家為保證銷售的個體行為。”
奶粉保衛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