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姓

女媧姓

女媧作為姓氏源於風姓,屬於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大地之母,東方造物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媧姓
  • 源於:風姓
  • 出自:大地之母,東方造物主傳說
  • 屬於: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遷徙分布,

基本介紹

女媧[女旤,讀音作nǚ wā(ㄋㄩˇ ㄨㄚ)]
女媧姓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風姓,屬於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
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女媧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風姓,生於成紀,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裡希(亦或為鳳里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人們,又勇敢地照顧人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女媧故里也應在古成紀範圍內。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隴城又稱“媧皇故里”。女媧也以風為姓,至今其地有風台、風瑩、鳳尾村等地名,均與女媧氏有關。在中國口傳歷史中,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七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女媧於隴西成紀(金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隴城)在位起訖公元前7707~前7653年,立都於鳳城(令河南濟源),年號為女皇元年(公元前7706年)。
封上相中央氏於沁水流域,居沁陽(今河南焦作)。
封下相柏皇氏於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濟源)。
共工氏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命朱襄氏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許昌),主造書契。
昊英氏為歷官,居伊水鳴皋(今河南洛陽嵩縣),主修甲歷。
栗陸氏居於西華及栗廣之野(今河南夏邑),負責水利建設。
驪連氏於驪山(今陝西西安臨潼)、葛天氏長葛(今河南許昌長葛)、陰康氏太康(今河南周口太康),共同主管農業生產。
命金提氏於桐柏太白頂(今河南南陽桐柏),主管化俗。
命烏明氏於東明(今山東菏澤東明),主管建福。
命視默氏於犬丘(今陝西興平),主管災惡。
命紀通氏、仲起氏、陽侯氏、宿沙氏四族為中官土正。紀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濟源),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東日照),主管海陸;陽侯氏居陽穀(今山東聊城),主管江湖;宿沙氏居東平(今山東泰安),主管海鹽。
命春官羲仲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滄州青縣)。夏官羲叔為火正,居陳留(今河南開封);秋官和仲為金正,居秦嶺太白山(今陝西寶雞太白);冬官和叔為水正,居龜蒙山(今山東臨沂平邑)。另外封尊盧氏於鴻盧水(今河南三門峽盧氏);混沌氏於昆吾屯留(今山西長治);大庭氏於具茨山(今河南新鄭);有巢氏於朝城(今陝西渭南大荔朝邑鎮);無懷氏於裴城(今河南駐馬店遂平)。
女皇二年(公元前7705年),共工氏不肯聽命於女媧,欲自立為帝,女媧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這是中國遠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群體戰爭。雙方大戰的結局是共工氏失敗,率部族西奔,怒而襲擊祭天聖地不周山(今甘肅蘭州榆中),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頂,砍倒了天齊建木,割斷了八索準繩,定表向東南傾斜,表繩斷絕,八維失準,象徵王權的祭天中心遭到了嚴重破壞。女媧又命驪連氏率族人與祝融氏族聯合攻打共工氏,將共工氏一族趕往祁連山以北。由於天齊表木遭到破壞,天象觀察和天氣變化的預測都不能正常進行;結果這年夏天大洪水來臨,人們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被突然而來的洪水吞沒,許多族人都葬身於大洪水中。當時女媧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倖免。她立刻組織族人砍伐樹木,綁制簡易木排,下水營救被困的人。他們奮戰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數百名青年男女,這些獲救的青年都向她磕頭致謝,尊稱她為聖母。女媧率族人與洪水搏鬥的這段歷史,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逐漸被神化了,被演繹成了神話故事。
女皇十年(公元前7697年),女媧宣布廢除舊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為主體的對偶婚姻。家庭也由原來的群體大家庭分裂成以女人為主體的獨立家庭。不過這種家庭並不穩定,因為對偶婚是女人娶男人為夫,被娶來的男人在家庭中沒有任何地位,除了勞動和與妻子過性生活外,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沒有絲毫權力。妻子隨時可以把丈夫趕出去,再與外族團其他男子成婚。這種婚姻多則數月,少則幾日,能保持一年以上的極少。因此,對偶婚的女人,一生可能會有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婚姻。健康的男人一生可能充當幾次或幾十次丈夫,但當他們年老體衰時,就會被趕回本族團,依靠自己的外甥女來養老送終。
女媧之後,社會逐漸由母系氏族社會轉向父系氏族社會,其部族民眾中有以女媧之名為姓氏者,稱女媧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女氏、媧氏、禍氏、咼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女媧。

郡望堂號

郡望

汝陽郡:史料記載,五千多年前,神農炎帝與軒轅黃帝化干戈為玉帛,共同建立部落聯盟,一統天下,並在河南省汝陽縣境內的西泰山舉行祭天大典,標誌著中華民族的融合和凝結進入肇始階段。汝陽有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龍山文化。有杜康造酒遺址、杜康廟、鬼谷故里、魏明帝陵、雲夢山古軍校遺址等二十一處名勝古蹟。我國古代糧食酒釀造的鼻、被歷代帝於尊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陽杜康村首創了“秫酒”釀造之法,從而奠定了中國白酒釀造的基礎。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鬼谷子,即道家尊奉的王禪,曾隱居在今汝陽城關雲夢山聚賢授道。西周,汝陽屬沈國地域。春秋,蔡昭侯十三年(乙未,公元前506年),沈國被蔡國所滅。縣境西部屬蔡國,東部屬頓國楚昭王二十年(乙巳,公元前496年),楚滅頓國,後又滅蔡國。戰國時期屬楚國。秦朝時期在陽城(今舒莊鄉扶蘇寺)置縣,屬陳郡陳勝吳廣時期改陽城為扶蘇。西漢時期,汝陽屬豫州汝南郡,還有陽城、博陽共三縣。東漢時期,陽城縣改為征羌縣,汝陽縣未動。三國時期,廢征羌、樂家二縣,並歸汝陽縣,屬魏國、豫州、陳郡。晉朝時期縣名汝陽,屬豫州汝南郡。南北朝時期劉宋置汝陽郡,領汝陽、武津二縣。北魏時期復置征羌,汝陽郡領洱陽、武津、征羌三縣。南梁時期汝陽郡領睢陽、新汲、陳、蒙、崇義五縣。北齊時期郡廢,仍設汝陽縣,屬豫州。隋朝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分置溵水縣、汝陽縣。隋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廢汝陽縣入殷水縣。

堂號

汝陽堂:以望立堂。

遷徙分布

女媧氏複姓是一個非常非常古早的姓氏。
今北京市的海淀區、東城區,湖北省的蒲圻縣,朝鮮、韓國,日本國等地,均有零星女媧氏、媧氏、禍氏、女氏、咼氏族人分布。
儘管中國幾千年來就有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傳說,儘管甘肅省出土的有四千多年歷史的人首蛇身、雌雄交尾的陶製圖騰似可作為上述傳說的“物證”。但是仍然有學者固執地認為女媧與伏羲並非同一歷史階段的人物,而且女媧氏應比伏羲氏早得多。
世界不同民族的歷史發展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即原始社會母系氐族階段均先於父系社會氏族階段。女媧氏無疑是母系氐族時期部落聯盟或者最大部落的領袖;而伏羲氏理應是歷史進入父系氏族時期後的傑出領袖,難怪其被與更晚的東夷族首領太皓氏當作同一個人。前幾年報載在太皓氏所居的陳(河南淮陽)一帶發現了十四代伏羲的墓地。這些墓葬的年代比女媧氏晚了不知幾千年。
另外根據諸多有關二人的傳說內容,人們可以看到女媧氏的摶土造人、鍊石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等等,所解決的是人類的“生存問題”,而伏羲氏的“教民結網”“創製八卦”等則是在人類已入“文明”後所解決的“發展問題”,由這個一般規律,人們可以推斷出女媧氏遠早於伏羲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