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運三寶
- 國家:中國
- 收藏者:趙曉凱
- 級別:傳世國寶
奧運三寶,1936年奧運會唯一物證,1948年中國奧運代表團籃球隊獲贈錦旗,奧運第一人劉長春手稿,
奧運三寶
1936年奧運會唯一物證
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中國第一次正式組團參加的奧運會,當時中國派出了60多人的代表團,但沒有拿到任何獎牌,皮藥箱則是目前僅存的中國代表團用品。
當年參加第11屆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經費預算為22萬元,但只得到了17萬元的撥款,幾經籌措,通過募捐等方式湊齊3萬元,還差2萬元沒有著落。為了節約開支,偌大的代表團,只聘請了一位學醫的留學生擔任隨隊醫生,由英國直接赴德國。在這種情況下,以助練員身份參加中國代表團的舒鴻帶著這隻藥箱踏上了奧運征途。
舒鴻1919年留學美國,進春田大學讀書。這所大學是籃球的搖籃,籃球發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就在這所學校任教,並親自帶領校籃球隊。他在上海讀中學時就喜歡籃球,進了春田大學後,很快就被吸收進校籃球隊。後來,他進入克拉克大學,獲得醫療衛生碩士學位後回國。在國內的比賽中,他常常又當裁判,又當醫生。這個藥箱是他已經使用了好幾年的私人物品,由上海當地商人製造,是地道的國貨。
抗戰爆發後,“奧運藥箱”作為舒家的行李一直跟隨浙江大學西遷,一路經過江西、廣西,抵達貴州遵義。藥箱一直由家人保留著,後來在浙江大學體育系的陳列室展示。2006年,趙曉凱從舒鴻之子舒昌榮收購得到。有媒體預測藥箱的價值已經飆升至2000萬。趙曉凱認為,作為記載歷史的重要文物,它的價值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由於具有不可複製性,是花錢也賣不到的奧運國寶。
1948年中國奧運代表團籃球隊獲贈錦旗
四年前,趙曉凱在收藏處理站的垃圾堆里發現了一面破舊的錦旗,上面有“我國出席世運籃球賽”的字樣,而“世運”正是當時對奧運會的稱呼。經考證,這是1948年中國奧運代表團籃球隊赴新加坡等地義演籌集路費時,途經福建,當地組織贈送的錦旗。年代久遠的錦旗上“為災”兩個字已經剝落了,但還是能看出“為祖國爭光,(為災)黎請命”的句子。“這面錦旗是中國人曲折奧運路的一個見證。”趙曉凱稱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並不短,但缺少的就是早期的一些實物資料。
1948年第14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由52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經費嚴重不足,每位運動員只發給上衣一件,領帶一條。不要說生活費,就連飛機票也不能全部解決。為籌集路費,足球隊和籃球隊提前兩個月,雙雙採取先赴南洋表演比賽的辦法,靠門票收入解決路費。一路上隊員們含辛茹苦,勞累不堪。
奧運第一人劉長春手稿
趙曉凱收藏的這份“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手稿,翔實記錄了1932年,劉長春參加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前後後,為中國奧運史提供了大量重要史料。劉長春是中國現代體育史上的傳奇人物,出生於大連,畢業於東北大學體育專科。他曾兩度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保持100米10秒7的全國紀錄長達25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劉長春在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任教,1983年病逝,享年74歲。
這沓帶著歲月滄桑的手稿字跡清晰,文字工整,手稿第一頁是1979年12月4日劉長春寫給時任中國奧委會主席鐘師統的信。手稿的第二和第三頁是“參加第十屆奧運會照片說明”。從第四頁開始是手稿正文,標題為“我國首次正式參加奧運會始末”。正文共44頁,詳細披露了劉長春參賽的坎坷經歷。
據手稿記載,1932年,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乘“威爾遜總統號”赴美參賽。劉長春利用別的乘客吃茶點的時間跑步、做操。船上除了屈指可數的幾位中國人外,全是“洋人”,他們盛氣凌人,經常投以鄙夷的目光,而他和教練則以冷眼相還。
手稿還描述了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途經日本時的巧妙周旋。據記載,他們乘坐的“威爾遜總統號”在某天下午六時到達日本神戶,很快就有日本記者上船詢問劉長春參加何種運動項目,過去成績如何。“最後又發怪問,我二人代表中國乎?抑代表‘滿洲國’乎?”,劉長春當即嚴重聲明,他們代表的是大中華民國,對方有些不悅地離去。事後劉長春關照服務生,無論何人來問,都要回答說他和教練上岸遊覽去了。之後又接連有諸如日本體育會致電給“滿洲國”參加世界運動會代表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劉長春在手稿中寫道,“日本人處處用他手段,令人防不勝防,照預定方針,明日船到橫濱,仍照神戶辦法不上岸,不見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