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沙會戰

奧爾沙會戰

公元1514年,9月8日。立陶宛波蘭聯合軍在立陶宛大公奧斯特羅格斯基指揮下,率領不到3萬的兵力與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數萬羅斯軍為爭奪基輔地區和白俄羅斯的控制權,展開了決戰。

戰爭以立陶宛波蘭大勝告終,莫斯科軍主帥伊凡被俘。

基本介紹

  • 名稱:奧爾沙會戰
  • 地點:斯摩棱斯克
  • 時間:1514年
  • 參戰方:立陶宛波蘭,莫斯科公國
  • 結果:立陶宛波蘭獲勝
  • 參戰方兵力:立陶宛波蘭3萬;莫斯科四萬
  • 主要指揮官:奧斯特羅格斯基,尼亞茲米哈伊爾
戰役背景,作戰部署,戰爭過程,結果,評價,

戰役背景

自十五世紀開始,原本屈居於蒙古金帳汗國之下的莫斯科公國日益壯大起來。自從莫斯科人在1385年的庫利科沃戰役中第一次戰勝宗主國金帳汗國後,莫斯科人便一直小心謹慎的地擴張自己的領土和勢力。最終,他們在傳統羅斯地區的東北部稱王稱霸,將諸如梁贊諾夫哥羅德這樣的傳統羅斯強邦踩在腳下。
波蘭立陶宛聯邦旗幟波蘭立陶宛聯邦旗幟
不滿於足繼續苦寒林地的莫斯科人隨後繼續將發展的目光投向了西南方向的富庶地區。立陶宛人控制的當代白俄羅斯地區和由波蘭人與克里米亞韃靼人控制的烏克蘭地區都是他們垂涎三尺的目標。其中又以白俄羅斯地區與他們的宗主立陶宛公國最為靠近,是擋在莫斯科人向西擴張的重要絆腳石。因而自十五世紀後期開始,雙方戰亂不斷,爭鬥不休。一直到十六世紀初期,莫斯科人前進的步伐都被阻擋在西部俄羅斯地區的主要城市——斯摩棱斯克
盛極一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盛極一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
16世紀初的莫斯科大公國已經是一個東歐強國16世紀初的莫斯科大公國已經是一個東歐強國
此時的莫斯科軍隊受到西方軍事技術的影響,在很多方面已經有別於過去那支落後低效的軍隊。尤其是從波羅的海方向傳來的新式火器讓他們的精銳步兵力量有了強大的攻城能力。無論是大口徑的攻城炮還是小口徑的單兵用火槍,都讓立陶宛人的堡壘城池日漸不支。而這些武器對莫斯科守軍來說,也大大增強了他們的防禦實力。
至1512年底,莫斯科公國國力日盛,大面積攻滅羅斯諸公國,欲占領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境。 條頓大團長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拒絕成為附庸,割讓土地給莫斯科,並求助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的天主教主教發動立陶宛的天主教要求立陶宛出兵干涉。
斯摩棱斯克是當時立陶宛最東端的前哨,最重要的守衛要地。它屢次擊退了來自莫斯科軍的入侵,但在1514年7月1日,羅斯軍隊包圍斯摩棱斯克,依靠號稱多達300門火炮的轟擊最終將其占領。這導致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完全處於敵對者狀態。次日,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下令將軍伊萬用數萬大軍繼續深入攻占白俄羅斯地區,占領了城鎮克里切夫,姆斯季斯拉夫爾和Dubrova。
在莫斯科將領伊萬的40000人大軍中,包括了大量來自俄羅斯各個城市的部隊。這些城市民兵與封建領地內的徵召部隊一起組成了莫斯科軍隊的步兵主力。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戰鬥力不足,無法以成為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
因而莫斯科軍隊的主力還是14200人的貴族騎兵力量與莫斯科大公本人的私人衛隊。這些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貴族騎兵們,大量使用東方化與接近伊斯蘭風格的鱗片甲、鎖子甲、尖頂頭盔、圓盾、護腿來保護自己。一些精銳力量的戰馬身上也裝備了馬甲。
16世紀初的莫斯科軍隊 騎兵非常蒙古化16世紀初的莫斯科軍隊 騎兵非常蒙古化
長期與東方和南部的蒙古-突厥人交戰,使得他們的騎兵作戰樣式也接近東方騎兵風格。大量的封建貴族騎兵--波耶,在長矛和砍刀之外,都給自己裝備了弓箭,使得他們與西方鄰居們的重騎兵差異巨大。莫斯科人還經常招募邊境上的韃靼弓騎兵為自己作戰,使得他們的部隊看上去更像一支突厥軍隊。
16世紀初的波蘭軍隊16世紀初的波蘭軍隊
趕來阻擋莫斯科軍隊的立陶宛軍隊由立陶宛大公奧斯特羅格斯基率領的16000騎兵為核心。作為聯邦成員的波蘭王國也派來了14000名各類騎兵。由於他們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支持,從帝國下屬的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地區招募了2500僱傭步兵。加上波蘭人自己的3000步兵和僱傭的克里米亞韃靼人,總計35000人的大軍。
此時的立陶宛騎兵已經與格林瓦爾德會戰時代的輕騎兵為主狀態,有了較大區別。同波蘭人的聯合不僅讓他們在宗教上皈依天主教,貴族重騎兵力量也得到了加強,並裝備上了諸如板甲一類的歐洲新式鎧甲。當然,立陶宛人也大量保留了輕裝騎兵,用於偵查、騷擾和支援重騎兵作戰。
他們的波蘭同僚一樣以裝備板甲的重裝騎士為主心骨,並仿照匈牙利風格的驃騎兵發展出了自己的驃騎兵部隊。這些騎兵的護甲輕便,馬匹不用馬甲,刀劍、長矛和盾牌都是典型的匈牙利風格。他們非常適合在平原地帶追殺傳統草原式的弓騎兵。
對於波蘭立陶宛這樣的騎兵大國而言,步兵一直不被看重。但炮兵與火器的崛起也讓步兵成為了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自波西米亞西里西亞的步兵就是使用火器進行防禦作戰的高手。而波蘭本國步兵也大量裝備了新式的火繩槍,在配備了盾牌和重甲的重步兵掩護下作戰,非常適合在戰場上掩護騎兵。
波蘭軍隊中的 重裝騎士 重步兵 輕裝驃騎兵波蘭軍隊中的 重裝騎士 重步兵 輕裝驃騎兵

作戰部署

立陶宛軍以城鎮Barysau作為指揮中心,留下不到5000人守備,而主力約30,000名騎兵,與莫斯科軍對峙。8月尾,在別列津納和德魯特河畔有了一些零星戰鬥 ,但羅斯軍隊始終避免了大規模作戰。
俄羅斯率先控制了奧爾沙和杜布羅夫諾對克拉皮夫納河橋樑,他們在那裡建立主營和工事。 伊萬相信立波軍隊將不得不穿越兩橋之間的第聶伯河 ,並分兵把守這些口岸。然而,奧斯特羅格斯基的軍隊用兩個浮橋向北過河通過了伊萬的沿河防線 。
莫斯科人一下子處於兩難地步,他們不清楚北面的渡河行動究竟是主力來襲還是故意分散他們注意力的詭計。而且他們的低素質步兵大都依託工事部署,大規模改變方向非常困難。等到聯軍大部分部隊過河後,追悔莫及的莫斯科人才出動他們的全部騎兵趕去迎戰。而聯軍已經利用這之間的間隙時間,已經完成了各部隊之間的部署。
在9月7日夜 ,立波軍隊開始準備和羅斯人展開最終決戰 。
奧斯特羅格斯基親率16000騎兵為核心,兩側有來自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的步兵陣地掩護。波蘭人的大量驃騎兵分布在戰線兩翼,靠河的一側由波蘭步兵掩護側翼,另一側則由克里米亞的韃靼弓騎兵掩護。全軍最後是波蘭的重裝騎士們組成的預備隊。
莫斯科方面,俄羅斯軍隊的規模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神羅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寫信給教皇利奧說羅斯軍約八萬之眾,而波蘭的官員Gembarowicz則認為有4萬餘人。
俄羅斯編年史的記載是,相對立陶宛和波蘭要多3倍。
這次戰役範圍內的莫斯科部隊基本組成:
普斯科夫 , Velikie,盧基 , 科斯特羅馬 , 穆羅姆 , 博羅夫斯克 , 特維爾 , 沃洛克 , 羅斯拉夫爾 , 維亞濟馬 , Pereyaslavl , 科洛姆納,
雅羅斯拉夫爾和斯塔羅杜布的14200人的貴族軍隊,其中配有了火槍和大炮,波耶騎兵和德沃騎兵。
3000名諾夫哥羅德重步兵,500僱傭的韃靼騎兵,200博伊爾貴族標槍軍,3000名僱傭騎兵, 除了駐守斯摩棱斯克的7200名羅斯軍隊,奧爾沙戰場相對對方要多12000人(立波聯軍並未全部渡河)。
正在衝鋒的波蘭驃騎兵正在衝鋒的波蘭驃騎兵

戰爭過程

1514年9月8日,天亮後不久, 伊萬下令攻擊。羅斯部隊希望將渡河後的波蘭立陶宛人趕回河對岸。
他們將部隊分為五個部分,中央的精銳騎兵,兩翼的包抄兵力與後方的總預備隊。主將伊萬同另一名大將親王布爾加科夫一起,分別帶領大量封建波耶騎兵從兩翼包抄聯軍。
這些俄羅斯騎兵很快遭遇到了聯軍兩翼部隊的阻擊。部署在這些地方的波蘭驃騎兵擊退了俄羅斯騎兵的騷擾式攻擊,但並沒有盲目追擊,僅僅是死死守住渡口附近的陣地。不死心的伊萬繼續發動了第二次兩翼包抄,右翼騎兵再次遭到了波蘭步兵的火槍與火炮反擊,並被驃騎兵們擊敗。左翼部隊則利用戰場空間迂迴成功,但依然沒有在同驃騎兵與韃靼人的騎兵戰中獲得優勢。
驃騎兵與火槍手的組合在側翼擊退了大量莫斯科騎兵驃騎兵與火槍手的組合在側翼擊退了大量莫斯科騎兵
在莫斯科人忙於兩翼包抄時,奧斯特羅格斯基發現對手的陣線已經自動分裂成好幾個部分,相互難以支援。於是大量的立陶宛輕騎兵從中路發起突擊,並在姍姍來遲的莫斯科步兵組織好防禦陣地前,成功殺入並分割了莫斯科軍隊。
但輕騎兵力量並不能成功擊潰那些相互據守的敵軍,如果繼續停留,會在對手的防禦火力下遭到重大傷亡。於是大公在關鍵時刻下令輕騎兵們後撤。結果,這次撤退引發了莫斯科人的注意,他們出動了最精銳騎兵和預備隊,準備追著撤退的輕騎兵一起殺入聯軍中心部分。
仍舊習慣使用弓箭的立陶宛輕騎兵仍舊習慣使用弓箭的立陶宛輕騎兵
戰役至此進入了關鍵性時刻。以為自己即將反擊得手的莫斯科騎兵突然發覺自己沖入了聯合布置的陷阱。已經部署好防禦陣地的波希米亞人和西里西亞人在炮兵陣地之後向他們射擊。在火炮與火槍射擊下,無論是中路還是側翼的莫斯科騎兵都遭到了重大傷亡。看準時機的立陶宛重騎兵這時候從中路發起了致命衝鋒,迂迴返身的輕騎兵也重新調頭殺回,兩翼的波蘭驃騎兵們也順勢反擊。莫斯科人敗局已定!
無可奈何的伊萬隻能吹響撤退的號角。他們的大軍被逐個擊破,分別陷入了聯軍的分隊之間。波蘭立陶宛人則一口氣向前推進了5公里,重裝騎士們一馬當先,又成功在營地內,擊潰了大量來不及反應的敵軍步兵,並抓獲了來不及逃跑的主將伊萬。
聯軍重騎兵的致命反擊聯軍重騎兵的致命反擊
戰後,神羅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報告教皇,4萬的羅斯人被殺。據波蘭編年史記載,奧爾沙戰役的莫斯科軍有3萬死亡,另有3000人被俘,其中包括伊萬和其他8名軍團指揮官,另外38名指揮官和1500名大小貴族。聯軍繳獲羅斯營地所有的300 門火炮。但這些數字,還是有爭議的數據。

結果

立陶宛此戰後,奪得了全部基輔,斯摩棱斯克及白俄羅斯地區。1514年12月,奧斯特羅格斯基勝利回軍到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為了慶祝勝利,兩個正教教堂被興建在立陶宛:聖三一教堂和聖尼古拉教堂。
莫斯科人的騎兵莫斯科人的騎兵
1514年的奧爾沙戰役,莫斯科人為自己錯誤的部署而付出了沉重代價。波蘭-立陶宛一方則損失輕微。斯摩棱斯克也被立陶宛人短暫地收復。雖然後來莫斯科人僥倖再次獲得了這痤城市,卻需要向立陶宛長期賠款。
斯摩棱斯克仍然丟失導致了立陶宛極為憤怒,從此長達50年的立陶宛與莫斯科抗爭展開。一直到1612年,莫斯科被波蘭大軍攻克。

評價

奧斯特羅格斯基在戰役中的指揮部署可圈可點。不僅利用驃騎兵在兩翼擊敗敵軍的迂迴兵力,還在中路利用輕騎兵的佯裝撤退,將敵軍精銳吸引到了己方槍炮的射程內。當然,最後一錘定音的依然是重裝騎兵力量。在這個步兵崛起,火器發展飛速的時代,這些舊時代軍事貴族的遺老遺少們依然在用自己的實力,捍衛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
韃靼人作為蒙古征服者的直系後裔 混得慘澹韃靼人作為蒙古征服者的直系後裔 混得慘澹
至於蒙古西征軍的直系後裔韃靼人,在東歐歷史上的一系列決定性大戰中,僅僅是處於邊緣位置的輔助力量。其地位與作用相比歐洲本土騎兵與步兵來說,都顯得微不足道而可有可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