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履歷 童年 1894年6月25日,赫爾曼·奧伯特出生於
奧匈帝國 的特蘭西瓦尼亞(現羅馬尼亞赫爾曼施塔特),由於邊界的變更,後來屬
羅馬尼亞 ,而他本人卻是德國後代。
奧伯特 11歲的時候,赫爾曼·奧伯特就因
凡爾納 的《
從地球到月球 》和《月球旅行》的影響而迷上了星際旅行,但不盲從凡爾納。第二年,他做出了這樣的斷定:反作用推進的火箭提供了唯一一種實現太空飛行的方式,巨大的火箭一定會用於未來的宇宙飛船。
青年 1913年,赫爾曼·奧伯特到德國慕尼黑大學學醫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徵召入奧匈帝國軍隊當兵,中斷了醫學學習,但他專注於宇宙航行的基礎理論研究。 他閱讀了所有他能找到的關於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著作,其中包括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著作。
1918年7月6日,奧伯特迎娶瑪蒂爾德·胡莫爾(Mathilde Hummel),並在此後育有兩子兩女。其中一個兒子在
二戰 中應徵入伍,並在戰爭中捐軀。另外一位女兒則在1944年8月工廠氧氣瓶爆炸的意外中喪生。
早期研究 1919年赫爾曼·奧伯特先後到德國慕尼黑大學、哥廷根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學習學習,在1922年他向海德堡大學提交了根據自己火箭設計寫出的論文卻被認為是荒誕的。
1923年6月,他發表了那部92頁的經典著作《飛往星際空間的火箭》(The Rocket into interplanetory ),用數學闡明了火箭如何獲得脫離地球引力的速度。(1929年經過修改和充實改名《通向航天之路》)對早期火箭技術的發展和航天先驅者有較大影響。這部著作使奧伯特獲得了羅伯特·埃斯諾-貝爾特利和德烈·赫爾什創設的Rep-Hirsch航天獎學金。
從1924年到1938年,赫爾曼·奧伯特在特蘭西瓦尼亞的一所中學裡教數學和物理。但他對火箭的興趣沒有絲毫減退。
1927年6月5日,一批業餘火箭業餘愛好者在凡里爾(Valier)和溫克勒(Johnnes Winkler)等人組織領導下,成立了“宇宙航行協會”,他得知後又來到德國,並被推舉為該協會的名譽會長。
1928年秋,科幻電影《月球上的女人》的製片公司邀請奧伯特等人製造一枚長兩米的火箭,但在影片首映時未能發射,直到1930年7月23日終於發射成功了,飛行高度20公里。
1938年他在維也納工程軍院從事火箭研究,自費設定了火箭試驗場。
1940年在德勒斯登大學研製液體火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興趣在固體火箭方面,並於同年加入德國籍。
成為火箭專家 1941年,赫爾曼·奧伯特到佩內明德研究中心參與
V-2火箭 (見V-2工程)的研製工作,並制定了A-9和A-10多級火箭計畫,打算從海上攻擊美國華盛頓。他的工作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發展後來的A-4火箭發動機,也就是著名的V-2火箭,但A-4火箭卻完全是以他的理論框架為基礎的。
赫爾曼·奧伯特 1943年,奧伯特被派到易北河畔,研究固體推進劑防空火箭,成為研究防空火箭的第一人。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被美國監禁了3個月,1945年8月獲釋。
1948年,他僑居瑞士任火箭技術顧問。
1950年被義大利海軍招聘,繼續研究固體推進劑防空火箭,後返回德國紐倫堡從事教學工作。1951年,他離開德國到美國與
布勞恩 合作,共同為美國空間規劃努力。
1955~1958年在美國任陸軍紅石兵工廠的顧問。這期間他寫了兩本書,一本是對十年內火箭發展的可能性做展望,另一本談到了人類登月往返的可能性。
1958年赫爾曼·奧伯特退休回德國被選為聯邦德國空間研究學會的名譽會長 ,但其大部分時間用來思考哲學問題,這也許是許多德國科學家的習慣。
奧伯特榮獲過法國航空航天協會、德國空間研究協會、德國發明家協會和美國航空航天協會的諸多獎金和勳章,其對人類航天事業的傑出貢獻值得後人銘記。
逝世 赫爾曼·奧伯特於1989年12月去世,享年95歲。
主要貢獻 突破點 第一個創立空間火箭點火理論公式,並用數學方法闡明火箭脫離地球引力的方法和速度。
第一個完整介紹了宇宙飛船及其發射飛行原理。
第一個宇航協會的發起者和領導者。
貢獻 赫爾曼·奧伯特對宇航科學的貢獻主要在理論方面和對研究事業的推動上。
理論貢獻:他建立了下列條件之間的理論關係:燃料消耗、燃氣消耗速度、火箭速度、發射階段重力作用、飛行延續時間和飛行距離等。這些關係對於火箭的設計是最基本的因素。
作為一個理論家,奧伯特影響了整整一代工程師,第一枚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型火箭V-2,其發動機的基本構造原理就出自奧伯特的構想。同時也正是由於他的大力倡導,歐洲尤其是德國才在現代火箭研究方面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由於經濟困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等原因,奧伯特的許多天才構想都沒能經他的手實現。但比起另外兩位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和戈達德,他依然是幸運的,他的長壽使他幾乎目睹了20世紀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全過程,見證了從第一枚火箭升空到載人太空飛行再到人類踏上月球的每一個歷史時刻。作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受到的稱讚是當之無愧的。
弟子 德國宇宙旅行協會的主要成員約翰內斯·溫克勒、馬克斯·伐利爾和羅道夫·內貝爾等人都是奧伯特的朋友和弟子,它們都是著名的業餘火箭研究者。
主要著作 《飛往星際空間的火箭》(The Rocket into interplanetory ),赫爾曼·奧伯特,1923.
《通向航天之路》,赫爾曼·奧伯特,1929.
人物印象 赫爾曼·奧伯特從小就對交通工具特別感興趣,渴望著利用它們旅行得更快、更遠、更好。為此,他設計了奇異的火車、飛機和宇宙飛船。稍大一些後,他就在思考宇宙航行的辦法,尋找產生11千米/秒速度的運載工具。經過閱讀和思考,他斷定,反作用力推進的火箭,提供了一種進入太空的方式。
赫爾曼·奧伯特 作為數學教授,奧伯特把全部業餘時間用於宇宙航行研究。1922年,他把研究成果整理成文,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寄給了海德堡大學,但他的研究成果沒有得到承認。
1923年,他發表了那篇論文,就是後來被稱為宇宙航行學經典著作的《飛向行星際空間的火箭》,書中提出空間火箭點火的理論公式,用數學闡明火箭如何獲得脫離地球引力的速度。
1925年,13歲的馮·布勞恩讀了奧伯特的《飛往星際空間的火箭》一書後,通過當時著名的火箭研究者威利·勒的介紹,成為奧伯特的一名少年助手和學生。
1927年6月,德國一批業餘火箭研究者成立“宇宙航行協會”,在羅馬尼亞工作的奧伯特聞訊後來到德國,被推舉為該協會會長。
奧伯特在繼續研究中對他的火箭理論進行了修改和充實。1929年又發表了第二部經典著作《實現太空飛行的道路》,他在書中預見到電推進火箭和
離子火箭 的發展。這本書使他獲得第一屆佩爾--希爾施獎。
除了對火箭進行理論研究外,奧伯特還親自與同事一起研製火箭。1930年7月23日發射成功的一枚火箭,飛行高度達20千米。由於奧伯特和其他人在火箭研究和實踐中的成就,引起了科學家對火箭問題的普遍重視。
赫爾曼·奧伯特不僅勤奮好學,善於思考,而且虛心求教。在與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通信中,實事求是地承認,
齊奧爾科夫斯基 等人在推導與宇航有關的方程方面,走在自己前面。當從報紙上看到戈達德研究火箭的報導後,就熱情地給他寫信,並索要他的著作。
赫爾曼·奧伯特在自傳中談到他少年時代的渴求時,作了一個形象的比擬:“駱駝能夠在它們渴了的時候發現新的水源。也許某種可以類比的東西在我身上發生了……”這個類比,用作奧伯特一生的比擬也是恰當的。奧伯特有著像駱駝一樣的務實精神。在他的開拓性的火箭研究成果沒有被目光短淺者認可時,他克制著自己沒有再申請博士學位。他想,沒有博士頭銜沒關係,事實將證明他能成為比否定他的人更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