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閘

套閘

在平原地區的小河道上,為擋外河水、排洪、灌溉、通航的要求而修建的簡易小型船閘,又稱套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套閘
  • 外文名:simple lock,double dike lock 
基本釋義,歷史記載,相關實例,

基本釋義

套閘,又稱雙埝船閘。在小河或灌溉渠道上,攔河建造上、下兩個簡易的閘首,利用其間的河段作為閘室,直接在閘門上開小門或利用閘門本身輸水的簡易船閘。在通航期內,利用閘門壅水通航,洪水期則開啟閘門泄洪、排澇。結構簡單,工程投資少,施工方便,具有通航,泄洪和排澇等多種用途。但船舶過閘耗水量大,通航與泄洪的矛盾較為突出,停航時間較長,通過能力較小;航行不夠安全。只在地區性小河上採用。
過閘方式是當船隻下行時,先由上閘首輸水系統向閘室充水,待室內水位與上游齊平時關閉輸水系統並開啟上閘首閘門,船隻由引航道駛入閘室停靠,然後關閉上閘首閘門,開啟下閘首輸水系統,將閘室放水至與下游水位齊平時開啟下閘首閘門,船隻出閘,沿下游引航道駛入下遊河道。船隻上行時程式相反。

歷史記載

《宋史·喬維岳傳》:“維岳乃命創二斗門於西河第二堰,二門相逾五十步,覆以夏屋(廈屋,即敞棚),設懸門蓄水,俟故沙湖平,乃泄之。建橫橋,於岸築土累石以固其趾。自是盡革其弊,而運舟往來無滯矣。”這是中國船閘的早期記錄,事在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二:“天聖中(1023~1031年),監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鑒始議為復閘節水,以省舟船過埭之勞。”

相關實例

位於普陀區長征鎮五一村虬江與木瀆港匯合處,是一座集攔污、擋潮、防洪功能為一體的水閘。閘首孔寬6米,閘室長60米,寬10米。為防止在運行中污水進入閘室,內閘首次安裝流量為1立方米 /秒的PV70水泵兩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